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神》只給了觀眾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

《葯神》只給了觀眾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

《我不是葯神》(以下簡稱《葯神》)口碑爆炸,票房炸到了「自來水」嘩嘩噴涌。看上去,一切順理成章。

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一個敬畏法律尚存一點良心的油膩商人,一群在死亡邊緣艱難掙扎求生的絕症患者,將一個民生領域的沉重話題呈現在觀眾面前,雖未完全裸露,但也清晰可見毛孔。

見不到有什麼懸念,沒有迭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所謂的「現實主義」題材,也缺乏了對現實的批判。如果硬要讚美《葯神》為一部「難得的現實主義作品」,行為著實有些簡單粗暴。頂多是敘事帶了點鋒刃,靠演員的二度創作直戳人心,放大了草根家庭被昂貴醫藥費和看病難所拖垮的生存之痛。

《我不是葯神》宣傳海報

一個民族的發展,毫無疑問需要對民族精神進行引導。但是,民族精神中缺乏了對現實的批判,那麼失去了文化精髓的民族精神,也就沒有了靈魂。《葯神》引起大眾感情共鳴,並不在於它思想性、藝術性有多好,而在於影片敘事方式抓到了醫療保障制度的痛點,給了民眾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

迴避現實,粉飾太平,無論故意抑或無心,罪過都不可饒恕。現在一眼看上去,似乎每一個家庭都滿載著幸福感,喜悅掛滿了眉梢。其實許多人心明如鏡,清楚知道自己如履薄冰將會遇到什麼風險。都說病來如山倒,倒下的不止一個人,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貧困只隔著一場病。

現實中,專門裝給別人看的幸福多了。一旦兩片嘴唇將牙齒收藏起來,很多人隨之過的是心酸與痛苦煎熬的生活。遠不止只要還苟且活著就是幸福的草根民眾,還有名義上的所謂中產階級,甚至還包括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家庭。一個家庭只要有一個成員突如其來一場大病,全家人回到「解放前」的速度,比打兩瓶點滴還快。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透曾露過一組數字,70%貧困的就是因為疾病,一場大病能毀掉一個家庭。在全國貧困人口中,佔四成以上約734萬人,就是被一場大病拖入到生活痛苦的深淵,這還只是2016年的官方數據。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讓人心生恐懼,懷疑人生。不想死,想活下去,哪怕不要尊嚴,也要活下去。面對生死,求生不完全是本能,更多的是一種勇氣,一種道德的體現。於是,那些傾家蕩產,欠下一屁股債的故事,絕不是為了煽情,賺取眼淚而刻意去編造。

在醫院裡,家屬含淚哀求醫生放棄對重病家庭成員的治療,一些重症患者不忍心拖累家庭,毅然決然採取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生命,這類令人淚奔心酸的案例,多發頻發到幾近令人麻木也絕非造謠惑眾。

地球上所有物種當中,人類最富有頑強生命力。但是,我們在疾病面前,為什麼會變得如此脆弱?脆弱到只要有一個家庭成員生了一場需要50萬元治療費的病,這個家庭便會在頃刻之間轟然坍塌。試問當下有多少家庭,具備了抵禦這種風險的能力?

比一座山還沉重的這個話題,《葯神》沒有做出解答,它解答不了,沒有膽量和勇氣做出解答。眼下明擺著的事實就是:國家醫療體系漏洞百出,醫療保障網在不斷完善卻還是依然千瘡百孔,資本越來越牛逼、對一些領域的滲透與干預的能入越來越強,在保護知識產權大旗下藥價高昂堅挺,不加外力制衡難以疲軟下來,一人生病禍及全家。

《葯神》解答不了,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打著現實主義旗號販賣定性為商業片的電影可以,為搏吸睛、賺票房錢,穩准狠抓住民眾痛點使勁重戳也由得你任性。可是,把「階級鬥爭」的矛頭對準「天價創新葯」那就有大問題了。

藥廠研發出真正能救命的神葯,在法律保護框架內獲取利潤回報理所應當,無可厚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動輒搞道德審判、實行道德綁架,無疑於扼制市場的發育,無助於市場經濟的成熟發展,最終受傷害的,反而是消費者自身。

救命特效神葯價格昂貴,一般人難以承受得起,其實在世界範圍內很多地方都大致如此。因此,「公平」與「效率」之間的較量與博弈,便成了「階級鬥爭」的一種表現形式。制衡物品價格,平衡藥廠與病患者之間的利益,也就變成考驗執政智慧與政府良心的一件頭疼事情。

如果,僅僅是出於任何人無權剝奪貧窮者活著的權力這個角度考慮,把「階級鬥爭」的槍口對準藥廠顯然搞錯了目標。葯價不足以讓藥廠有豐厚利潤可圖,研發人員付出了智慧和心血得不到滿意的利益回報,創新也就失去了動力。患者一旦出現了耐藥性,有錢也買不到新一代救命神葯唯有干著急等死,這才是社會的最大悲哀。

將某些重病救命神葯納入醫保體系,看上去確實美好到睡著也會笑醒,用時下正能量行話說,就是「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是,如果醫保基金不同步擴充增容,沒有相應得力措施有效對被攤薄了的保障能力進行有效規避的話,對於其他疾病患者來說,會不會構成新的不公平風險?

相比於簡單將特效神葯納入醫保,如果變換另一種方法會不會變得更好一些?這就是由權威機構對國內的、國外的創新葯進行功效驗證,確認其是否確實有救命神效。如果救命效果顯著,政府以市場價向藥廠收購,用財政補貼方式提供給病患者。國家富強了,財政應該不差這筆錢。解決民生這個人命關天的大問題,既是責任所在,也是良心體現。

《葯神》票房爆炸,也為保險公司炸開了一條生財之道。有的保險公司已經蠢蠢欲動,試圖從觀眾的淚點中找到新的營銷增長點。醫療保障除了政府良心築起保護網之外,個人也應承擔一部分責任。其中一個實現途徑,就是投保商業醫療保險。

不過,階級鬥爭不一定要牢記,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追逐利潤與藥廠一樣具有狼性特徵這一點一定要記住。保險代理的肢體語言與嘴上工夫,說白了與高價向大媽大叔推銷「保健品」、「保健神器」,為了把錢騙到手跪舔老人腳丫還笑口盈盈大聲喊「味道好極了」的那些傢伙,不見得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所以,對於那些美好到連鳳凰也可以哄下來的賠付條款,聽聽笑笑就好了,不必太過在意。倒是對在什麼情況之下不獲理賠的條款,必須逐條弄清楚,一項項吃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黃微言 的精彩文章:

不要搞錯 龍舟是唱的不是用來扒的

TAG:小黃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