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識也有地域性?為何同一本經典引導的行為卻大相徑庭?

知識也有地域性?為何同一本經典引導的行為卻大相徑庭?

小編:知識居然也有地域性?由於對文本信息攝取量的不同,不在同一個層化的人理解不了對方的表述,所以即使信仰同一個宗教、在同一個國度、遵從同一本經典也同樣會有大相徑庭的行為。

鼓勵吟詩與驅逐詩人的人

今天聽到一個小講座,裡面提到在幾乎同一時期時,孔子與柏拉圖對待詩歌的不同態度。這使小編思考良多。

那時,孔子把詩經整理了出來,並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來形容詩經。可見,孔子對詩經的評價非常高。確實,只從認主的角度來看,詩經就提到了上天三百多次。

可是僅僅比孔子老先生小了一百多歲的柏拉圖對詩歌的看法卻截然相反,他聲稱要把詩人趕出城邦,彷彿把詩人當成了敵人。

正所謂「天不變,道理不變。」即使生活環境不同,人類皆一祖先,怎麼可能產生截然相反的看法呢?難道人們的認識連美醜都是相反的嗎?

其實並不是如此,一般來說我們看到很多截然相反的東西,它的本質是相同的,根本沒有必然只停留在表面理解,那些只是最膚淺的表象而已。

當我們仔細去分析孔子與柏拉圖所說的詩歌時,發現它們並不一樣。《詩經》及後來的《樂府》、《離騷》、《孔雀東南飛》等都最非常高雅的直達靈魂的東西,但是柏拉圖講到的詩卻是像《荷馬史詩》等的長篇低俗的詩篇,那時這種詩歌已經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為了迎合人們的低俗趣味總是出現很多低俗的言語。

例如:曾經有人問我寫了那麼多東西會不會迎合讀者以獲得更大的閱讀量,我思考了一下,感覺並沒有這個必要。在寫作的時候我只是把自己學到的一些東西變成文字與大家分享,如果只是迎合讀者,那麼我必然要把文章變得更「民族化」「狹隘」化。

我也曾去觀察過一些閱讀量很高的「教門」文章,確實感覺不是太好。如果自己的公眾號都不是寫自己所想,只是靠「商業」、「利益」去驅動,那每天寫作還有什麼意思呢?

這些都是小編無法忍受的,這當然是柏拉伯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主張要把這些詩人驅出城邦。

到這裡,大家也可以看出孔子與柏拉圖的思想趨向並無太大的不同,都是在追求高尚的一種精神境界。

欺騙你的文本

讀到這裡,又給我們讀者一個提醒,「文字如果不能與背景結合著理解,將會被誤解的一塌糊塗。」

所以每個時代都需要有古蘭的翻譯和解讀,因為我們每個時代都會有新知識層級的出現,每個時代都可能會證偽一些以前的翻譯與理解。

正因為如此,張老師的譯本、洪老師的譯本都應運而生,這時已經距馬堅先生的譯本已經很久很久了,再沒有過硬的新時代的翻譯,這一代人都可能會被耽誤。

然而大眾並不管那麼多,他們只是簡單的認為中國人沒有人資格去翻譯,就好像當年馬堅、王靜齋被當時的大眾攻擊一樣,或許只有死人的作品才會被世人接受吧,這也是一個常道。

古蘭如此,聖訓如此,教法也是如此,雖然文字是傳播文化的載體,但如有不甚就會被當成利刃刺向自己。

還記得非法的「雞油」嗎?

還記得非法的「歌曲」嗎?

還記得非法的「海鮮」嗎?

這些道不盡的誤會不都是因為僅看文字而不思考的表現嗎?

正如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一輩子沒有留下一個字的作品,僅一篇《蘇格拉底的辯護》都是別人記錄下來的。因為蘇老認為寫作是一場騙局,寫作是不可信的,只是娛樂,並且會讓人失去本身記憶力,最後只能靠文字的符號來理解。而文字又不是可靠的。

可是沒有辦法,人們只能通過語言和文字來傳播真理,這些工具都不那麼可靠,造物主用保護古蘭經文本的方式讓我們按圖索驥,相對準確地去追錄、研究真理。但是後人不肖,擁有了文本就只閱讀文本的表意,造成了一大堆新的問題。

認知區域化

這是一個新名詞。我們的同胞總是對阿拉伯語充滿向注、對阿拉伯地區充滿期待,然而在只追求這些「語言方言化」的同時卻忘記了「認知區域化」。

舉幾個科單的例子,「如果你對老人說「我在吃雞」,他會想到什麼?如果對一個年輕人說「我在吃雞」他想到的和老人想到的一樣嗎?

曾經有人發明了穆黑這個詞,後來寫出「穆自黑」時,不經常看我們的文章的朋友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知道什麼意思嗎?

這些認知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歷理解起來都是有隔閡的,因為認知並沒有區域化。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信同一個宗教、遵循同一部經典還那麼多分歧的原因。因為沒有人知道信徒們的腦海里到底在想著什麼,在同一本經典的引導下,每個人都會解讀出不同的版本。

每個人都存在在自己的認知區域里,只有穿過文字看背景、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更好的理解信仰,才能慢慢的與知識分子站在一個認知方言圈裡,否則才虔誠,也只是愚信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益鑄信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不被欺辱難成人,打鐵還需自身硬
信仰,你不過來,我就過去

TAG:鄭益鑄信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