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厚朴,消除脹滿第一要葯

厚朴,消除脹滿第一要葯

有個中年人,血壓高,眩暈,耳鳴,既服用降壓藥,又吃了大量的中藥,仍然頭暈不減,咳吐痰多。

師傅一摸這雙手脈勢上越,如同放風箏。

師傅說,這是沖氣上逆,這沖氣上逆,一方面會導致腦部充血,另一方面會把身體的痰濁帶上來,令管道經絡堵塞,所以降痰氣非常重要。

我把他以前的方子拿出來看,只見病人也吃了大量的龍骨、牡蠣、半夏、代赭石之類重鎮降逆之葯,按道理逆氣能夠下消才對,可為何這脈勢還衝得厲害,還降不下去。

師傅笑笑說,你看你拿著螺絲釘,要把它打到木板下面去,你用鐵鎚子行嗎?

我說,不行啊,要用螺絲刀,只有旋轉往下壓,這螺絲釘才能順利下去。

師傅說,沒錯,這人體的氣機就像轉螺絲釘,身上的經脈不是縱橫筆直的,而是彎曲迴旋,正如腸道九曲十八彎。

所以氣機的升降絕不是直升直降,而是螺旋式地盤旋升降,正如山路十八彎一樣,你用直升直降之葯,身體便會抗拒。

你得用些旋轉的葯氣,才能把藥力鑽下去,就像金剛鑽為什麼能夠鑽穿水泥地板,螺絲釘為什麼能夠輕易地擰進木板,這都是旋轉力加下壓力的表現。

師傅說,這半夏、代赭石、龍骨、牡蠣之品,就像下壓力,壓得再大,如果沒有一個旋轉力,照樣鑽不進去。

所以稍微要佐以一兩味能旋轉氣機之品,比如旋覆花、厚朴,這樣氣機的升降,就更加圓融無礙了。

師傅就在原方基礎上行加了一點點厚朴,這樣病人就奇怪了,我這葯吃了不下一周,都沒有把氣降下去,你就加多那幾克的厚朴,就能夠畫龍點睛嗎?

但病人看到師傅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就沒什麼疑惑了,便回去煎了這葯來喝。

這次喝葯跟以前最大不同是老是排屁,排完屁過後,腦袋清醒,耳鳴眩暈之症俱消,臉也沒那麼漲紅了,老容易吐痰的癥狀也減輕了。

真是高手過招,就在一兩味葯之間變化啊!

【藥名】厚朴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大腸經。

【功效】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主治】

1.濕滯傷中,脘痞吐瀉。

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濕,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葯。

治療濕阻中焦,脘腹痞滿,嘔吐泄瀉,常與蒼朮、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劑局方》)。

2.食積氣滯,腹脹便秘。

本品可下氣寬中,消積導滯。治療積滯便秘,常與大黃、枳實同用,如厚朴三物湯(《金匱要略》)。

常與大黃、芒硝、枳實同以達峻下熱結,消積導滯,常用於熱結便秘者,如大承氣湯(《傷寒論》)。

3.痰飲喘咳。

本品能燥濕消痰,下氣平喘。

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咳喘胸悶者,可與蘇子、陳皮、半夏等同用,如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

若寒飲化熱,胸悶氣喘,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黃湯(《金匱要略》)。

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風寒而發者,可與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湯(《傷寒論》)。

此外,七情鬱結,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亦可取本品燥濕消痰,下氣寬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蘇葉、生薑等葯,如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溫燥濕,易耗氣傷津,故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慎用。

【鑒別用藥】

厚朴、蒼朮均為化濕葯,藥性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常相須為用,治療濕阻中焦之證。

但厚朴以苦味為重,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形之濕滿,又可消有形之實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葯;

而蒼朮辛散溫燥為主,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葯,又可祛風濕。

【現代藥理研究】

1.厚朴煎液對家兔離體腸管呈興奮作用,厚朴鹼可使在體小腸張力下降。

2.厚朴生品及姜製品對胃潰瘍模型均有抑制作用。

3.厚朴鹼對橫紋肌有鬆弛作用。

4.厚朴具有中樞抑制作用。

5.厚朴煎液對離體心臟有抑制作用,厚朴花的酊劑水溶物具降壓作用。

6.厚朴煎液有廣譜抗菌作用。

7.厚朴對血小板聚集和ATP釋放有顯著抑制作用。

【名醫經驗】

梅核氣是指以咽部有異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為主要特徵的疾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癔球症。

本病多發於中年女性,儘管不影響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於咽喉的異物感,常令患者憂心忡忡,精神負擔過重,甚至出現嚴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病中醫屬「郁病」範疇,多與七情鬱結、氣機不利有關。

以憂思傷脾或肝鬱日久、橫逆犯脾為發病基礎,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氣互結於咽喉為其病機。

方葯:制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滑。

方劑解析:

方中半夏辛溫入肺胃,化痰散結,降逆和胃,為君葯。

厚朴苦辛性溫,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為臣葯。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以助半夏化痰;

生薑辛溫散結,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

蘇葉芳香行氣,理肺疏肝,且助厚朴行氣寬胸,宣通鬱結之氣,共為佐葯。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氣散結,苦以燥濕降逆,使鬱氣得疏,痰涎得化,則痰氣鬱結之梅核氣自降。

精神癥狀明顯,多疑多慮者,可加炙甘草、大棗、浮小麥;

胸悶痰多者加瓜蔞仁、薤白;

納呆、苔白膩者加砂仁、陳皮;

若兼脾虛者,可合四君子湯加減。

該方經千年流傳,在臨床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註:梅核氣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不破血,清熱而不傷胃,祛痰而不傷正。

除藥物治療外,精神疏導對本病有一定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可以促進病情的好轉。

聲明:

本公眾號設立僅為方便查閱,不作為臨床依據。

文中性味歸經、功效主治以及現代藥理研究皆經嚴格審閱,大家放心學習。

文中涉及「名醫經驗」僅為廣大中醫師和中醫愛好者提供治病思路,僅供參考。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趣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