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後對功臣封賞,唯獨張良提出這樣的要求,最終保住了性命
其實小編覺得張良這個人,是在那個時代活得最通透的一個人,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這件事情在劉邦稱帝後對各個功臣的封賞就可以看得出來。
其實劉邦這個人怎麼說呢,他到底還是帶著點一些市井之氣,畢竟也是,從那個地位開始一步步做到皇帝的位置,沒有疑心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後來對功臣的一些做法,實在是令人有些心寒。但是在所有追隨他的人中,最後獨善其身的只有張良一個人。那是為什麼呢?
其實還是因為張良看透了劉邦,他知道他如果一直跟在劉邦身邊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這個反例就有韓信。韓信大家應該都清楚了,這個人帶兵那是響噹噹的有一套,多年跟著劉邦那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實劉邦的成功和跟隨他的忠臣都是分不開的,像韓信,蕭何,張良。說到蕭何,其實這個人也相當可悲,對於韓信來說,其實真的是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如果沒有蕭何,韓信不會當上大將軍,不會有那麼多的汗馬功勞,他不會得到重用。但是敗也是因為蕭何,如果不是蕭何,韓信最後不會落得那個下場。立了一輩子的功勞,等到終於太平盛世了,劉邦開始對他們這些忠臣起了殺心,韓信就死於劉邦的疑心之下。
張良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他在跟隨劉邦之前,其實並不是劉邦這邊的人,可以說是半路出家,而對於劉邦來說,除了從剛開始就跟著他的人,他還勉強相信,對於後來在他這裡半路出家的人,他都是不信任的,張良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在劉邦功成名就當上皇帝以後,例行對他們這些功臣進行封賞的時候,他只表示不要任何東西,他只想要留縣。
這個縣現在是在我國的江蘇省沛縣,這也是剛開始劉邦起步的地方,而張良所拒絕的,那整整是三萬戶的齊地啊,這是多麼大的一個權利,怎麼會是一個小小的沛縣所能比的,但是張良也正是因為他這一舉動,讓劉邦對他徹底放下了殺心,這才保住了性命。
其實張良選這個地方也是有寓意的,留縣留縣,表示自己會留下來,而且沒有二心,在當時一個軍隊的軍師就相當於心髒了,而且張良這樣的人才,對劉邦來說,自己用不著也不會讓別人得到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良能夠保證性命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TAG:小朱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