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沒有20世紀這11位科學家,就沒有當今的許多頂尖科技

沒有20世紀這11位科學家,就沒有當今的許多頂尖科技

科學家是一群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科學家們睜大眼睛看著這個世界,並且習慣於問:「為什麼?」他們發現各種各樣的新知識,無論是關於這個世界,還是關於人類自身。

他們發現新知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愛因斯坦只是通過思考,便提出了他的大多數理論;居里夫人使用實驗室;弗洛伊德傾聽他人說話。

下面這11位科學家,無論身處什麼領域,使用了什麼工具,他們都發現了足以推動人類和歷史前進的新知識。

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也許徹底改變了科學思維,但他真正讓普羅大眾喜愛的,是他接地氣的幽默感。愛因斯坦的俏皮話聞名於世,他被稱為人民的科學家。儘管是20世紀最聰明的人之一,但他看起來平易近人,原因之一在於他那亂糟糟的頭髮、不修邊幅的穿著,以及不穿襪子的習慣。終其一生,愛因斯坦始終孜孜以求地去理解他周圍的世界,在此過程中,他提出相對論,開啟了創造原子彈的大門。


2. 瑪麗·居里(Marie Curie)

瑪麗·居里(1867-1934)和她的科學家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密切合作,共同發現了兩個新元素:釙和鐳。不幸的是,皮埃爾於1906年意外身亡(過街時被馬車撞倒),兩人的合作戛然而止。皮埃爾死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放射性(這也是她發明的詞語),最終第二次贏得諾貝爾獎。居里夫人是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她的研究讓X射線用於醫學,並為原子物理這一新學科奠定了基礎。

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的理論要麼被人喜歡,要麼被人厭惡。就連他的信徒也各執一詞。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有潛意識,可以通過「精神分析」加以了解。進行精神分析時,患者放鬆身心(也許是躺在沙發上),任由思緒發散,隨心所欲地說話。弗洛伊德認為,這些獨白可以揭示患者的內心世界。弗洛伊德假定,口誤(現在被稱為「弗洛伊德式錯誤」)和夢境也是了解潛意識的一個途徑。雖然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論不再常用,但他確立了一種自我思考的新方法。


4. 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

馬克斯·普朗克(1858-1947)沒想要徹底改變物理學,但事實上他做到了。他的研究非常重要,被視為轉折點,標誌著「經典物理學」的結束和現代物理學的開啟。這一切始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發現——以波長形式發出的能量是一小份一小份的(量子)。這個新的能量理論名為量子理論,它在20世紀許多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中,都起到了作用。


5.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

尼爾斯·玻爾(1885-1962)是丹麥物理學家,憑藉對原子結構理論的貢獻(他認為電子在原子核以外的能量軌道上運行),獲得了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37歲。他長期擔任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繼續開展重要研究,此後一直擔任這一職務(除二戰期間)。二戰時,納粹入侵丹麥,玻爾和家人乘坐漁船逃往瑞典。玻爾在英國和美國度過了戰爭剩下的時間,幫助盟軍研製原子彈。(有意思的是,他的兒子阿格·玻爾也在1975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6. 喬納斯·索爾克(Jonas Salk)

喬納斯·索爾克(1914-1995)發明了脊髓灰質炎疫苗,這個消息一公布,他頓時成為了英雄。索爾克發明該疫苗之前,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是一種極為可怕、非常流行的病毒性疾病。每年,這種疾病導致數千名兒童和成人要麼死亡,要麼癱瘓(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最著名的脊髓灰質炎患者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脊髓灰質炎迅速蔓延,成為最可怕的兒童疾病之一。新疫苗通過大規模測試的消息在1955年4月12日宣布時(正好是羅斯福去世十周年),全世界的人莫不額手相慶。索爾克成為了一名備受愛戴的科學家。


7. 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伊凡·巴甫洛夫(1849-1936)研究流口水的狗。這可能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巴甫洛夫通過研究狗在受到各種受控刺激後流口水的時間、方式和原因,作出了令人嘖嘖稱奇的重要發現。在研究中,巴甫洛夫發現了「條件反射」。條件反射解釋了狗在聽到鈴聲時,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流口水(如果這隻狗通常是在響鈴時餵食),或者當午餐鐘聲響起時,你的胃為什麼會發出咕咕聲。簡單來說,我們的身體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巴甫洛夫的研究發現對心理學具有深遠意義。

8. 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

恩利克·費米(1901-1954)在14歲的時候,第一次對物理學產生了興趣。那時,他的兄弟意外身故,費米想要逃避現實,偶然之間看見了1840年的兩本物理學書籍。他從頭看到尾,並糾正了書中的一些數學錯誤。顯然,他沒有意識到這兩本書是用拉丁文寫的。後來,費米用中子做實驗,實現了原子的裂變。費米還發現了如何引發核鏈式反應,這直接導致了原子彈的誕生。


9. 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

羅伯特·戈達德(1882-1945)被很多人視為「現代火箭之父」,他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這枚火箭叫做Nell,於1926年3月16日在美國發射,飛行高度約為12.5米。戈達德年僅17歲時,便決定打造火箭。1899年10月19日(這一天他稱為「紀念日」),他爬上一顆櫻桃樹,仰望天空,想像著把火箭發射到火星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從那時起,戈達德便獻身於火箭事業。只可惜,他生前始終沒有獲得公眾的支持,他認為有朝一日可以向月球發射火箭的想法甚至遭到嘲笑。

10.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和詹姆斯·沃森(1928-)共同發現了「生命藍圖」DNA的雙螺旋結構。令人驚訝的是,這一發現在1953年4月25日首次發表於《自然》雜誌的時候,沃森才25歲,而克里克雖然比沃森大十幾歲,但還只是一名博士生。他們的發現公之於眾、兩人名聲大噪之後,他們卻分道揚鑣,形同陌路。這或許是因為兩人性格不合。很多人覺得克里克健談且傲慢,沃森在其著作《雙螺旋》中,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我從未見過謙虛的弗朗西斯·克里克。」

翻譯:于波

校對:李莉

編輯:穎仔

來源:Thoughtco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如果我們可以拯救大熊貓,也就能拯救所有的物種,包括人類自己
我們把街道獻給了汽車,把隔閡與疏離留給了自己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