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漸行漸遠的文學名著

漸行漸遠的文學名著

偶爾出差,晚上在酒店裡得暇看看電視,搜一圈電視台,沒有什麼精彩節目,不過後來居然發現某台在播出《悲慘世界》。原著曾經讀過,不過那也是多少年以前了,電視劇還沒有看過,正播出的這個版本是法國拍攝的,據說在法國《悲慘世界》也是屢次經過改編重拍的,正如三國紅樓夢等在國內的地位。

其實不只是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都改編拍攝過同名電視劇或電影,同樣,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也是在世界範圍內經久不衰,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版本問世。這些文學遺產不只屬於某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世界。

不知道在國內讀名著的人還有多少,應該是很少很少了。中央台電視台主持人張月曾經說起一段經歷,有朋友問她,最近在讀什麼書,她回答說在看《安娜卡列尼娜》。她的朋友說,你還夠深沉的嘛!張月默然。

看名著給世人留下的就是這個印象,其實這個插曲也發生在大約十年前了,現在的張月已經是白髮滿頭了,不知道她是否還在讀文學名著。

文學名著,現在大概的確無人問津了,因為現在是網路文學,快餐文學的時代了。估計很多年輕一代基本都沒有接觸過。不過在在若干年前,信息不很發達,讀外國文學名著是了解外國社會的一個窗口。

讀《戰爭與和平》,可以了解波瀾壯闊的俄羅斯,讀《傲慢與偏見》,《霧都孤兒》,可以了解十九世紀的英國,讀《紅與黑》,《三個火槍手》,可以了解浪漫的法國。讀《少年維特的煩惱》,可以了解德國的社會。

當然,這些時代離現代已經過了幾百年,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存在,文化與精神內涵是沒有什麼本質改變的,一定是有傳承的。英國人依舊紳士刻板,法國人依舊熱情浪漫,俄羅斯人依舊豪放,德國人依舊嚴謹,這些是沒有什麼改變的。正如中國人,很多觀念思想還依然與千年之前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讀名著是需要靜下心來,仔細琢磨的,也不容易讀懂,或覺得枯燥,或覺得文字啰嗦,或覺得思想不能理解,這些都沒有關係,並不是每一本名著都適應自己的胃口,但是在浩如煙海的名著中,總有一些是適合自己的,那就夠了。

名著給人的感覺是厚重與沉澱,各種沉澱,尤其是文明的沉澱。讀名著,最好帶著一些目標,或是故事性強,或是文字的優美,或是展現了社會生活,這樣都會有所得。

有些名著,已經是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比如《堂吉訶德》,在西班牙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作者塞外提斯的雕像已經是國家的標籤。如果不太了解這些,可能對西班牙就沒有那麼深的感受。年輕的一代,說起西班牙,可能只是知道皇家馬德里,巴塞羅那,建築師可能知道的是高迪與阿爾罕不拉宮,但是這個國家還有很多其他文化。一本名著包含的內涵可能遠比足球與建築多很多,更為全面。

很多人都在說,國人心態現在甚為浮躁,功利至上。就拿閱讀來說,哪裡是在讀書,簡直可以說是在翻書,一目十行,深入不下去,這樣更像是打發時間,更別提會有什麼收穫了。

但是如果能夠認認真真讀一本名著,仔仔細細閱讀,至少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讀到某些枯燥的章節,也要耐心讀下去,就像克服一個個小困難,堅持下去,很快就會柳暗花明了,看到精彩的樂章了。

就像很多人現在都在以新的角度解讀《三國》,解讀《西遊記》,《論語》,有些帶有現代生活的思想,其實這是很好的事情,名著不是一成不變的,之所以稱為名著,其中很多內容都是可以與時俱進的,很多文化精髓,在很多年以前,前輩們都已經講的非常清楚了,只是我們沒有仔細體會罷了。

其實名著也一樣,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在講述人生,講述社會,會給人啟發,鼓勵,甚至指引了人生,這是毫不誇張的。歷史不會愚弄人,經過千年,幾百年流傳下來的東西,一定是帶有長久生命力的,不會因為一時的受冷落,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名著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世界上哪個歷史悠久,科技發達的國家不是文學大國呢?

諾貝爾獎的設立,不僅包括科學,還包括了文學,這是很有遠見的事情。就拿美國這個文化移民的大國來說,多少年來一直非常重視對文化的培養,學校都會給每個讀書的孩子提供一些必讀書目,其中文學書目是佔有半壁江山的。

歐美髮達國家對文學事業的重視,把中國遠遠的落在後面。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很少有學校會給學生開一個必讀書單的,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些方面的極端重視,音樂,體育,美術等,這些當然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的確是缺少了文學這個環節,或者說文學這個環節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就在不遠的八十年代,文學的地位也曾經非凡,青年以讀書寫詩為榮,滿世界都是文學青年,那是一個全民文學的年代。現在這一批人已經是社會中堅力量,他們大都比較有思想內涵,但大都有些理想主義,這就是文學留下的烙印。而今,新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他們大多是很少讀文學書的,在他們的案頭,可能管理學,經濟學書籍更多一些。

其實這是兩個極端,八十年代的人過於理想與浪漫,現代人又過於實際了。書籍就像是食物,不可偏食,否則一定營養不良。而且,實用科學,可以拿來主義,多吸收一些外來的精華營養,可是文學這東西,必須是紮根於本土,承接民族文化,是無法拿來主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在旅途 的精彩文章:

夏日裡的故宮

TAG:正在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