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雷暴天氣下的生死時速,墜毀在跑道頭的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

雷暴天氣下的生死時速,墜毀在跑道頭的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

喬善勛/文

雷暴是一種產生閃電和雷聲的自然現象,通常也會伴隨傾盆大雨或者冰雹。雷暴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在低緯度、尤其是熱帶雨林地區會變得更加頻繁,這會對航空安全帶來隱患。1999年6月1日,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在準備降落時便遭遇了雷暴天氣。

遺憾的是,航班降落前機組成員已經收到惡劣天氣的警告信息,但是由於機組人員追求準點到達而做出了重大操作失誤,最終導致客機衝出跑道,事故共造成11人遇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1、美國航空1420班機殘骸

美國航空運輸業競爭異常激烈,對於美國航空公司而言壓力更是不言而喻。飛行簽派員必須仔細調度世界範圍內的飛機,這種效率至上的標準也成為各大航空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航班的每一次延誤都會對航空公司帶來負面影響,所以航空公司的員工也會盡全力確保航班準點。但是有一項是所有航空公司都無法控制的因素,那就是天氣因素。

美國南部各州會經常遇上惡劣天氣,強烈對流天氣不僅僅會讓航班延誤,更嚴重的則會造成安全隱患。準點率、行程安排和強雷暴天氣共同成為此次事故的核心因素。

圖2、氣象雷達顯示的天氣情況

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是從美國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飛往小石城的定期航班。1999年6月1日,航班由一架MD-82型客機執飛,航班機長是理查德·布希曼(Richard Buschmann),48歲,他擁有10234飛行小時經驗。1972年理查德畢業於美國空軍學院,1979年7月退役後加入美國航空公司。副駕駛是邁克爾·奧利科爾(Michael Origel),35歲,他擁有4292飛行小時經驗。執飛客機編號為N215AA,累計飛行49136飛行小時和27103個起降周期。

1991年6月1日,達拉斯國際機場的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還沒有起飛從時刻表上就已經延誤了,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此時一陣雷暴正經過他們的航路。1420號航班的延誤讓飛行員在起飛前就備受壓力,機組成員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航班任務。

航空相關法律上對於飛行員的工作時間有嚴格限定,副駕駛通過電話聯繫簽派員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航班如果在1小時不能升空,他們的航班將被取消,飛行員同時也在擔心目的地的天氣也在惡化當中,機長和簽派員看過氣象資料後認為他們應該能在風暴到來前落地,他們即將和雷暴之間展開一場「生死」賽跑。

圖3、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最後的進近路徑

1420號航班在延誤2個多小時後終於離開了達拉斯機場,飛行員並不知道風暴正加速向小石城移動。

40分鐘後,1420號航班飛抵目的地1百多英里的航程。駕駛艙語音記錄儀(CVR)記錄顯示駕駛艙內的情況一切正常,飛行員也在為最後的降落做準備工作。

機載氣象雷達能夠掃描到前方錐形區域的天氣狀況,紅色代表著強烈的暴風區域,飛行員發現1420號航班的航路前天氣狀況非常糟糕,他們務必躲開這一區域。

圖4、世界各地雷暴發生的頻率熱力圖

美國航空公司的簽派員也發布了航路上雷暴的最新資訊,雷達信息上顯示去往小石城的航路上正好有道安全縫隙,兩個雷暴就位於通道的兩側,這個通道也被成為「保齡球道」,飛行員如果加速飛行的話有可能躲過雷暴。

但在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下降時,雷暴中間的安全區域越變越窄,在距離目標機場80海里的時候,機長通過廣播要求大家做好降落準備,而窗外此起彼伏的閃電也預示了這是一段不平凡的航程。

隨著客機的下降,飛行員也逐漸察覺到了潛在的危險。小石城的航管員也給飛行員傳送過來前一波氣象預警警報,此時有個雷暴正從機場的西北方向襲來,風速每秒28米,最大陣風達到了44米/秒。

強風的速度已經高達50海里,這個力度足以掀翻屋頂。

圖5、典型的雷暴天氣

側風的影響將大大增加飛機降落的難度,飛行員必須儘快決定風力是否在安全的控制範圍內,他們經過計算側風的強度和側風與飛機進場的角度,發現這已經是飛機降落的最低安全標準。

變化多端的暴風天氣也讓沒有精密雷達的小岩城機場航管中心一籌莫展,航管中心的雷達居然還是黑、白兩色顯示,這根本不能判斷暴風的強度。

風切變的警報在航管中心的警示屏上響起,風切變是指風向在短距離內發生的突然變化,這也是暴風天氣中破壞力最強的因素之一,為了保障在風切變的環境中安全降落,飛行員不得不改變初始的進近計劃。

1420號航班必須以相反方向進場,在順風的情況下降落,但是這種方法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飛行員轉向新的進場角度時盯著前方的機載氣象雷達,此時機載雷達並未掃描到雷暴的跡象,但是這個大轉彎耗費了十分鐘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風暴也變得愈發強烈。

飛行員現在不僅要操控飛機轉彎還要時刻注意雷暴的動向,這大為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

圖6、小石城機場「上帝視角」

空管員提醒1420號的飛行員風暴的後半部正在通過,風速達到16米/秒,最大陣風34米,愈演愈烈的風暴促使飛行員儘快落地。

駕駛艙語音記錄儀顯示,駕駛艙內一片混亂,飛行員正在努力的尋找機場的具體位置,大雨也讓能見度變得很差,他們決定放棄目視降落並要求小石城機場提供儀器降落系統的幫助,但是這會讓延誤變得更加嚴重。

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對準跑道進行降落的時候,他們也一頭扎進了雷暴中心,強烈的雷暴天氣也帶給飛行員另外一個大問題,由於天氣的影響,機場跑道的能見度只比規定的安全降落下線2千4百英寸高出一點。

小石城機場的航管員警告1420航班的機組人員,機場的能見度已經下降到3千英尺以下,飛行員也不確定能否安全降落,但是飛行員在準時的無形壓力下依然決定執行最後的進近程序。

圖7、NTSB公布的機場乘客受傷分布圖,顯示了各個位置上乘客的受傷情況

小石城機場側風的強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安全的上限,此時飛行員完全可以選擇備降其他機場,但是他們依然選擇在環境不斷惡化的小石城機場降落。

航管員不斷地通報風切變的數據值,機場跑道的能見度也在不斷地惡化,1420號航班所用的第四跑道的能見度甚至下降到了1千6百英尺,但是這個時候強大的客觀壓力也迫使飛行員開始犯錯。

1420號航班即將開始最後的降落,低能見度和強風切變讓他們的降落充滿了變數。

更多航安全故事——

空難悲歌:航空安全背後的故事—雷暴降落 美國航空1420號航班空難

飛行員終於在最後時刻看到了跑道燈,100英尺——50英尺——40英尺——20英尺——10英尺……

1420號航班重重的砸在跑道上,此時客機並未及時減速,儘管有剎車和推力反向器進行減速,但飛機仍然衝出跑道,以超過100英里的時速撞向跑道另一頭的進近燈系統,最終停在阿肯色河的護堤上,接著撞上了一座鋼製天橋斷裂成3截並起火。

圖8、飛機的殘骸和撞毀的鋼製天橋

飛機停止之後,倖存的乘客紛紛展開自救行動,他們都想在客艙失火前逃出來。救援人員也馬上展開了搜救計劃,理查德機長在駕駛艙在於鋼製天橋碰撞時當場遇難,事故總共造成11喪生。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接收了隨後的事故調查任務,到底是什麼原因釀成1420號航班空難的慘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之家 的精彩文章:

羅·羅RB211發動機的中壓、高壓氣機和燃燒室介紹
被山毛櫸導彈擊中的波音777,致298人罹難 馬來西亞航空17號航班

TAG:航空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