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杜聿明制定了主動進攻計劃,為何沒有實施?其實原因在這裡

淮海戰役,杜聿明制定了主動進攻計劃,為何沒有實施?其實原因在這裡

淮海戰役前,國共雙方曾有長達一個多月的休整期,也就是從1948年9月末濟南解放之後,到1948年11月初淮海戰役爆發。當時在濟南解放之後,國民黨內部就判斷,預計再過二十天或者一個月後,解放軍就將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山東南邊的徐淮地區必將首當其衝。此時擔任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兼徐州前進指揮部主任的杜聿明,根據戰場實際提出了一個主動進攻計劃。杜聿明的這個計划具體內容是什麼呢?為什麼最終沒有實施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淮海戰役爆發前的局勢是這樣: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像兩個拳頭一樣,形成了對徐州的左右夾擊之勢,但剛經過濟南戰役的華東野戰軍正在休整。杜聿明就想趁著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東西分離,華東野戰軍立足未穩之際,讓國民黨武漢華中剿總白崇禧部在河南西部一帶牽制中原野戰軍,使中原野戰軍無暇顧及華東野戰軍,自己集結徐州剿總主力部隊憑藉優良的武器裝備,主動向華東野戰軍之一部尋戰,達到收復泰安、濟南的目的。

於是,杜聿明制定了主動進攻計劃,具體方案為:首先,以白崇禧部多方牽制中原野戰軍,阻止其東進,但不做真正決戰。其次,以一個綏靖區的兵力守備徐州既設工事;以一個綏靖區的兵力擔任徐州和蚌埠之間的護路任務,確保津浦路(徐州至蚌埠)的安全。然後,以四個主力兵團尋戰於華東野戰軍,扭轉戰場的主動。

杜聿明認為,如果國民黨軍隊穩紮穩打,完全有可能抓住華東野戰軍的一部,並尋求主力之間的決戰。即使不能進行主力決戰,那麼也可能收復若干城市,起到振奮輿論、激勵士氣的作用。如果萬一態勢進展不利,則又可以主動撤退再做打算,這樣要比在徐淮地區消極困守要好得多。

可以說,杜聿明的這一作戰計劃不失為一個可行辦法,得到了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及其參謀長李樹正原則上的同意。就這樣,杜聿明主動帶著這份作戰計劃前往南京,與蔣介石進行商談。幾天之後,杜聿明得到答覆,同意按此方案進行,而且得到了白崇禧方面的同意。此後杜聿明開始著手準備試試,在召集兵團司令以上將領會商之後,準備於1948年10月中旬開始行動。

可是,正當杜聿明調兵遣將集結部隊的時候,1948年10月15日早晨,忽然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讓他到徐州的機場等待,蔣介石從南京飛赴徐州,要帶著杜聿明去東北指揮葫蘆島撤軍。杜聿明多次表示,目前淮海地區比東北地區重要,而且有衛立煌在東北就夠了。但蔣介石卻不這麼想,硬生生拉著杜聿明去了東北。就這樣,杜聿明躊躇滿志制定的主動進攻計劃被擱置,國民黨軍隊在此後的二十多天里(至1948年11月6日爆發第二天),一直停止於原來狀態未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房掌柜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為什麼拒不稱帝呢?一般認為有三個原因
這位開國元帥去見老蔣,聽他一番話後,蔣介石癱坐在地,滿頭是汗

TAG:文房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