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代中國就有黑人,他們被稱為崑崙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黑人來到中國,在沿海城市見到幾個黑人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其中廣州黑人較多,主要從事服裝等貿易工作。其實不只是現在,古代就有黑人在中國的記載。
《晉書》記載,晉孝武帝司馬曜的親媽李太后就是黑人,曾被宮女們稱為崑崙。
1954年,在西安南郊唐代斐小娘子墓里,就出土過一個黑人陶佣。唐傳奇里有個很著名的故事《崑崙奴》,說的就是一個身懷絕技的老黑奴,如何幫助主人的故事。當然,唐代的崑崙奴也並非單指非洲黑人,也可以指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土著民族,以及南太平洋地區的澳大利亞人種。
唐朝已有黑人在中國定居,當時稱黑人為「崑崙」。所謂崑崙是指唐朝對其疆域以南鬈髮黑膚居民的稱呼。它是一種泛指,其地域包括印度支那半島南部、非洲北部。黑人來源有二。一部分是一些國家和王朝進貢給唐王朝充當官家奴婢的「貢品」,另一部分是由西亞各地轉賣到中國的私家奴婢。
從服飾上來看,後來出土的黑人俑也大都是上身赤裸斜披帛帶,橫幅繞腰或穿著短褲。這與唐代高僧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的崑崙人形象「赤腳敢曼」非常符合,「敢曼」是梵語,指下身所穿的貼衣,這都是南海黑人極為明顯的特點,與古代非洲黑人服飾完全無關。
起初人們以為崑崙奴是非洲來的,但多數崑崙奴,乃是從海上遙遙之島而來,十分熟悉水性,入水不眨眼,由此推斷他們可能來自現如今的印尼或者馬來。至少在晉代,就有「崑崙人」是「黑人」的說法。而這個知曉程度絕非當時才有的,漢朝人就已經知道崑崙奴特別特別黑。
根據隋唐時期的詩、文記載,可以很清晰地推斷出,當時的崑崙奴,多是從嶺南送往或賣往各地。也就是說,這群黑人被販賣到中國,初抵的地點是廣州港或者泉州等港。崑崙體格壯碩,性情溫順,踏實肯干,當時常被擄為奴隸,這些奴隸就是崑崙奴。當時的奴隸市場在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和崑崙島(今越南崑山島),販奴活動一直持續到明代,主要銷往中國。
唐代詩人張籍寫過一首詩叫《崑崙兒》:
崑崙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游。
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鬱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
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到了明朝,隨著地理大發現,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來到了東方,他們也帶來了在非洲和南太平洋掠奪來的黑奴。
鄭和下西洋, 加強了中國同非洲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係, 促進了各國經濟文化交流,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東岸來中國的使者商人增多了。這些人帶來一定數量的黑人奴隸,或在船上服役, 或贈給官方, 或賣給私人作奴僕。因此明朝時期廣州南京等地有較多黑人定居。在鄭成功家族的軍隊里,也有過黑人士兵的記錄。
《嘉靖廣東通志》有載:「鬼奴者,番國黑小廝也。廣中富人多畜鬼奴,絕有力,可負數百斤,言語嗜欲不通,性淳不逃徙,亦謂之野人。其色黑如墨,唇紅齒白,髪鬈而黃,有牝牡。生海外諸山中,食生物,採得時與火食飼之,累日洞泄,謂之換腸。此或病死,若不死,即可久畜。能曉人言,而自不能言。有一種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謂之崑崙奴,唐時貴家大族多畜之」。
人生而平等,本不必分黑人白人。但是由於歷史等原因,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同膚色的人都能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進而實現社會的不斷進步。
TAG:深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