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3D列印,讓文物「起死回生」、「觸手可得」

3D列印,讓文物「起死回生」、「觸手可得」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文物由於年代久遠,尤其是那些處於室外的文物,在經過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風吹日晒後,大部分已經風化並且仍在繼續風化,若不及時保護並獲取文物數據,其風采將永遠消失。

但隨著3D列印技術及3D掃描技術發展,以數字代形式建立「文物數據檔案」變成了可能。目前國家對博物館數字化進程的大力推進,很多博物館與文物修復工作者嘗試利用3D列印與3D掃描技術,讓支離破碎的文物「起死回生」,在修復的同時可以繼續傳承。

3D列印,讓文物「起死回生」、「觸手可得」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但出於對文物保護的原因,老百姓對於四羊方尊這樣大型文物,只能遠觀而不能把玩。隨著3D列印技術與3D掃描技術的發展,很多博物館文物工作者開始嘗試3D列印「孿生兄弟」,讓文物「走出」博物館,親近老百姓。

3D列印,讓文物「起死回生」、「觸手可得」

去年,某工作室多了一件四羊方尊的迷你版「孿生兄弟」。原來,這個「孿生兄弟」是運用桌面級3D印表機A8列印而成。據介紹,A8列印穩定,成品精度高,可以支持複雜結構模型一次成型。

「我們將四羊方尊模型文件進行切片處理,再連接A8-3D印表機就能自動列印三維實物模型,後期根據原型特點上色就可以了。」該工作室3D建模師介紹說,A8機器採用全鈑金立體框架,重要結構及運動部件全部採用金屬材質,結構穩如磐石,降低了列印過程中的機械抖動,將高精度智造水準發揮到極致,完美再現四羊方尊文物藝術風采。

3D列印技術的普及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造者」。比如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順應潮流,發布了一個小冊子,指導工作人員和遊客掃描複製藝術品並將其3D列印出來。

3D列印在博物館的應用,讓文物「起死回生」,更讓文物「觸手可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喚醒」沉睡千年的兵馬俑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