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改變,別人就真的會改變嗎?
自己改變,別人就真的會改變嗎?
有一次,一位處於婚姻困擾中的朋友問我說,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叫《好女人嫁給誰都會幸福》,這是不是說明我現在的狀況,還是我自己做得不好,成長得不夠。如果我成長到了,那麼,我就不需要離開一段關係,也一樣能改變這個關係的狀況。
我能了解原本那篇文章想講什麼,一定是想督促大家自我提升,心轉境轉。然而,這種吸引人眼球的標題,本身就有點以偏概全的傾向,卻並不是我贊同的。好女人嫁給誰都幸福,嫁給暴力犯罪的去試試?如果不願意,那麼這句話本身就在傷害身處於家暴中的女性,這麼說,就是不恰當的。
而關係恰恰是碰撞出來的結果。是關係,就說明,不是單方面可以決定的。因而,我也不贊同身心靈里有些教導,認為自己改變別人就會跟著改變。我覺得確切的說,是自己轉變了,那麼面對關係的時候,那個自己展現出來的心態變了,行為模式變了,因而引發了關係改變的可能。然而,也僅僅是可能,就好像上面的例子一樣,家暴傾向的人,很難因為你的轉變而轉變。即使你修成了忍者神龜,也不見得對方會收手。因為那本身就是一種病態心理,而不能以正常的狀況來衡量。
看到自己需要成長的部分,學會接納結果的各種可能性
我們說,對自己的生活完全負責。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左右一切。比如對一段親密關係完全負責,代表著去看到自己在其中表現出的內心的情感缺失與坑洞,看到自己面對和處理問題的不足,去逐步的自我成長和完善。然而,這並不代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或走向終結就是你的錯。再進一步說,誰又能說一段關係的終結,一定是不好的,而不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呢?很顯然,這本身就非常片面。
即使不是上面家暴的嚴重的案例,正常的親密關係出現了裂痕,也同樣不意味著你的轉變,一定會帶來對方思維和行為模式的轉變。他是他,你是你,他有他的步驟,你有你的節奏。幻想自己的轉變一定帶來別人的改變,看似在責怪自己,但本質上,卻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思維,也是在幻想左右別人。這本身也是不恰當的。也有不少朋友來個案的最初,是希望自己的轉變能夠拯救或者扭轉一段親密關係的走向。然而,最後,我們都會發現,只有自己的力量出來了,更敞開的面對整個事件,事情才會有一個最適合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也許跟自己想的一樣,也許跟自己曾經執著的並不同。
那麼真正負責的表現是,在其中看到自己需要成長的部分,然後接納結果的各種可能性。對不適宜自己的狀況勇敢離開,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和一種內在力量的打開。片面的說「好女人嫁給誰都幸福」,認為自己轉變,對方一定要跟著轉變才是對的,才是對人對己都不負責的。
合理聽取,用心體會,深入理解,靈活運用靈性教導
再來舉個例子,也是個案中經常遇到的,很多人擔心的問我,是不是跟父母關係不好,原生家庭關係還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親密關係就不會好,甚至事業金錢也會受影響。這話還是看起來很對,然而背後還是教條主義的。
父母關係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初的關係,然而也是最難處理的關係,從小到大的積累,兩代人的代溝,都可能帶來相處的問題。然而,是不是一定跟父母關係沒有特別融洽,或者說還不能完全放下對父母的情緒,就會親密關係、事業、金錢什麼都不好呢?這卻未必。
一般在療愈中,我都會引導到處理原生家庭關係,打開一個突破口,這是需要的。然而,是不是說療愈了跟父母關係,就人人都可以跟父母談笑風生、把酒言歡,如同親密無間的老友呢?這是不能強求的。何況,有些家庭中,本身父母就有各種問題,輕的存在很大控制性,重的甚至存在暴力虐待等狀況。那麼,教條的要求自己一定要跟父母怎樣,就並不一定適合於每一個人。同樣,我們也不難見到家庭幸福事業成功財富豐盛的人群中,也存在跟父母關係有這樣那樣問題的人。
而為了害怕自己親密關係或者事業被影響「不好」,去逼迫自己改善跟父母關係,那無疑就造成了更多的問題。而我在療愈中,見到更多的狀況是,在初步療愈跟父母的關係打開突破口,有了初步的轉變之後,大多數人跟同齡人的關係,親密關係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父母關係,因為其基本性複雜性卻可能需要持續的轉變來完成這個最初關係帶來的成長。然而,這並不是妨礙我們去擁有屬於自己的美好的感情與事業發展。
總之,靈性教導很好,但教導只是教導,都有其成立的前提語境,偏聽偏信斷章取義,可能帶來種種問題。合理聽取,用心體會,深入理解,靈活運用,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帶給自己持續的指引。
TAG:怡心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