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阿關係翻新篇!在中東,我們不妨摸著日本過河

中阿關係翻新篇!在中東,我們不妨摸著日本過河

原標題:中阿關係翻新篇!在中東,我們不妨摸著日本過河


今天上午,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這些年來,隨著世界格局急劇變動,全球化浪潮迅猛發展,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關係受到多層面的深刻影響。


直接了當地說,傳統的中阿合作方式顯然已不能滿足中阿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需求,這是中阿關係翻開歷史新篇章的主要背景。


中方領導人宣布中阿雙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發同,面向未來的中阿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同時,中方也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經濟合作,金融合作,以及參與中東地區港口和阿拉伯鐵路網的建設。


王毅外長在大會上明確表示:中國一如既往做與阿拉伯國家平等相待的真誠夥伴,決不干預阿拉伯國家內政,同時,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干涉阿拉伯國家內政。



中國這次把一些最敏感問題都挑明了,王毅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指出:巴勒斯坦是中東問題的根源,中方堅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相,享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中方提出了三個不能:


不能讓巴勒斯坦問題被邊緣化。


不能讓巴勒斯坦獨立建國權力被交易。


不能讓巴勒斯坦人民失去希望。


也許會讓某超級大國感到不舒服,因為它在冒險。


根據大會議程,本屆部長會議將通過《北京宣言》等成果文件,涵蓋十多個合作領域,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確定清晰可行的路線圖。

二戰以來,「大中東」(不僅是西亞)是大國利益衝突焦點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分別為美國,蘇聯(俄),歐洲(英,法,德),日本,還是傳統列強格局。


中國直接影響力不如這些國家,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國更多的是在道義上堅決支持阿拉伯人民的解放鬥爭,並順利打開了在中東的外交局面。



1958年8月,毛澤東主席下令炮擊金門,8月27日,美國航母「埃塞克斯」號不得不離開地中海,加入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附近,這讓處于軍事高壓之下的阿拉伯國家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國的力量。


一晃六十年過去了,隨著經濟增長和國力增長,中國利益也在全球不斷延伸,誰都不能忽視和阻止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和存在。


同樣來自東亞,日本作為一個能源需求大國,它一直視阿拉伯國家為外交最重點之一。


中東的重要性


地理上,中東乃「五海三洲」(紅海,黑海,裏海,地中海,阿拉伯海,亞非歐)匯合之地,又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沒有一個大國會忽視這一地區。


大國利益矛盾又交織著中東國家的內部矛盾,這裡一直動蕩不安,危機四伏,對中國來說,即有危險,也是機遇。


1973年之前,日本的中東政策比較消極,一味追隨美國,結果石油危機一來,日本付出了慘重代價。日本不得不將消極政策改為積極政策,大範圍介入了阿拉伯國家事務。

日本用「援助」開路,在中東撒錢,一會給埃及,一會給敘利亞,兩伊戰爭爆發,日本積极參与調停,也投入了大量金錢。


21世紀,隨中國快速崛起,日本加大了對中東事務介入的深度和力度,自衛隊出現在了吉布地,亞丁灣,伊拉克,阿富汗。


安倍晉三上台後,更是馬不停蹄地在中東開展外交活動,尋求新的戰略合作機會,改變了ODA(政府開發援助)的和平路線。


安倍很衰,2015年1月,兩名日本人質被ISIS綁架,向日本政府勒索2億美元。



這件事大家應當有印象,但當時安倍正在巴勒斯坦訪問,就很少有人知道。安倍拒絕了恐怖分子贖金條件,導致兩名人質被殺害。


日本輿論痛斥安倍的中東政策,說它既白白扔掉了金錢,還白白死了國民,質疑安倍跟以色列走得太近。


安倍也是有苦難言,經濟援助阿拉伯地區,本來是想換來合作機會,但以色列問題根源是日本沒有外交獨立性。


既然在政治上依附美國,那麼,因為美國與以色列存在特殊關係,就使得日本無法在敏感問題上明確表態,甚至還要向以色列表示親密友誼。


也就是說,日本中東政策是畸型的,它心裡渴望得到的東西與實際行動相抵消,效果是事倍功半。


本來,這次中阿合作論壇同時,安倍將再次前往中東訪問(上一次是5月份),重點訪問國家是伊朗,還有兩個阿拉伯國家:沙特和埃及。


伊朗核問題,日本非常頭痛,它不希望《伊朗核協議》被撕毀,但又不敢公開頂撞美國。


從《伊朗核協議》本身就可以看出,中日兩國在中東影響力的對比變化。參與國是: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德國,伊朗。


不正常的國家


從人質被殺到無法參與伊核協議,日本媒體總在問: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正常來說,日本的中東政策制定過程應當是:


日本國家利益→獨立外交計劃→具體政策。


但日本是個不正常的國家,無法做到這一點,反而變成了:


美國政治壓力→受控的外交計劃→具體政策。

在如此重要的戰略地區,日本將本國利益置於美國利益之下,它無論在中東撒下多少資金,都難以有相應的回報。


2004年,小泉純一郎內閣決定參與美軍在伊拉克行動,造成了日本與阿拉伯國家外交困境。阿拉伯人惹不起美國,但可以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


而且,阿拉伯國家情緒化比較嚴重,日本吃過這個虧。1952年4月30日,科威特外交大臣去東京訪問,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居然在會談時打磕睡。


科威特人到倫敦,英國外相可是親迎親送,滿臉堆笑的。怒了,科威特人一回去就叫上一幫阿拉伯兄弟跟日本斷絕了貿易往來。


隨著日本經濟騰飛,石油困境又出現了,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日本才改變了對阿拉伯國家態度。


公開要求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領土,恢復1967年之前分界線。經濟援助也從1967年的14萬美元,一下子飈升到5億美元,1991海灣戰爭時,達到了28億美元。


埃及要修蘇伊士運河,日本掏錢,敘利亞要建煉油廠,日本掏錢,還有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蘇丹……要援助,要貸款,儘管說,哥不差錢。


原本冷淡的日本與阿拉伯國家關係,逐漸升溫,日本企業也得到了投資產油區的機會。


問題是,日本一直沒辦法將經濟實力轉化為政治實力,在中東重大問題上缺乏發言權,它仍然被視為美國附庸國。阿拉伯人認為只要搞定美國,日本就不問題。


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敲詐了日本130億美元軍費,還被美國嘲弄「做得太少」。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了中東,一度放鬆了對中國遏制政策,這時,美國取代了日本,成為中東頭號援助國家。


這些「委屈」日本內閣還能忍受,畢竟,日本是有大國野心的(成為正常國家),只要美國能為它的能源進口提供保障,日本也可以藉機跟著美國四處派兵「維和」,最終實現憲法突破。


2011年阿拉伯之春開始,阿拉伯世界格局大變,一些強人不斷倒下,穆巴拉克,卡扎菲,阿里等。權力真空誰來填補?


美國忙不過來,日本覺得機會來了,2013到2015年,安倍晉三馬不停蹄地連續出訪中東,在埃及國會發表了《中庸為最善》的演說,想用儒家文化重塑日本在中東形象,尋求戰略合作機會,並成為美國在中東的一部份權力代理人。


中庸之道,源出中國,儒家思想也並非日本原創。老師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自然會走向中東,日本還是省點力氣吧。


土豪的世界你不懂


日本在中東付出和回報總是不成比例,一方面,經濟上,日本功利性太明顯,一方面,政治上,始終無法擺脫美國。


早在1973年,三井集團就在伊朗搞了個「伊日石化公司」(IJPC)項目,投入巨資。


兩伊戰爭期間,不但導致薩達姆對日本怨恨,項目還成了伊朗手中的「人質」,又得罪了美國。


日本倒想得挺好,這樣伊朗石油算是有了著落,而且日本不管伊朗內政變化。1988兩伊戰爭結束,日本在伊朗的投資卻全部泡湯,顆粒無收,因為美國要制裁伊朗,日本企業必須離開伊朗,否則就制裁三井。1993年,日本含淚放棄IJPC項目,錢油兩空。

既然明擺是為石油而來,那麼中東土豪跟日本也就只有石油可以談。


1995年,橋本龍太郎內閣又想跟沙特合作石油項目,沙特也給日本一個優惠價。


橋本留了一手,加大了對阿聯酋石油進口力度,1997年超過了從沙特進口量。沙特馬上變臉,說原先跟日本合作的卡吉夫油田,現在要找歐洲和美國石油公司加入合作。


1998年小淵內閣表示願意提高購買沙特石油額度,並為沙特修一條鐵路,沙特也希望日本參與它的鐵路建設計劃。


可是到了1999年,沙特說鐵路我不要你修了,日本蒙了,怎麼回事?


土豪思維日本跟不上,不修就不修吧,放棄。問題是,沙特等日本放棄後又說要修鐵路,而且要日本出資修建,而不是融資。


日本說我內閣有財政計劃,不能一會修,一會不修,一會又修,沙特說你不幹是嗎?好,2000年,沙特把卡吉夫油田收歸國有,白白,合同到期了。


日本這才急了,說我修,我修,鐵路我來弄。


沙特說不要了,你走吧。


日本又轉向伊朗,2004年,日本跟伊朗簽署協議,開發阿扎德甘油田。

小布希不幹了,說伊朗是邪惡軸心,必須制裁,你日本幾個意思?混水摸魚?


當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就是現在特朗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公開揚言日本這種做法,是在幫伊朗獲取核武器。


在美國壓力之下,2006年日本放棄了跟伊朗的合同,否則,美國要對日本進行金融制裁。


這下中國順勢插了進來,得到了阿扎德甘油田開採合同。


日本真的快哭了,想不通,辛辛苦苦跟伊朗談了這麼久簽下的合同,被美國強行廢掉,而中國卻……


日本質疑為什麼要反對日本而不反對中國進入?美國拒絕給日本明確解釋。2006時,日本是老二,中國還不是美國主要經濟對手。



日本又忍了,在它們眼中,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要高於中東石油利益。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是日本兩倍,2018年,美國終於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不過,美國下手也晚了,以前,打這種架,歐洲早就站好隊支持美國了,現在反而是中國和德國在商量怎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今天,中阿關係翻開歷史新篇章,對日本來說也感到了壓力。


安倍有兩種選擇:


一,破壞中國在中東的布局,暗中反對「一帶一路」建設,充當美國「馬前卒」。


二,尋常與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合作機會,利用自己深耕多年的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搭橋,贏得利益。


第一種,四十多年來,已經證明,它不符合日本利益,是為虎作倀行為。


第二種,才是正確選擇,單從經濟利益來說,中日惡性競爭,只能給阿拉伯國家以抬高價碼機會。從政治來說,只有中東政局穩定,地區經濟才能發展,民生才能改善。


歐洲出於難民潮的考慮,也希望中東穩定,俄羅斯在中東有蘇聯最後遺產,不希望伊朗戰亂。日本選擇跟中國合作,唯一得罪的是美國和以色列。


至於中日關係,有好轉跡象,能不能得到真正提升,關鍵在於三點:


一,對侵略歷史的認罪態度。


二,釣魚島。


三,與美國一道遏制中國的思維。


對阿拉伯世界來說,它本身有個團結問題,不團結,怎麼對抗美國的霸權?美國大使館都搬耶路撒冷了,為什麼?就是看準它們是一盤散沙。


日本在中東的四十多年經歷,與阿拉伯世界關係的發展過程, 以及如何處理美俄歐以四者關係的經驗,今天值得中國參考和借鑒。


畢竟,摸著日本過河,可以走得更穩當,摸摸更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沙月光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沙特再放狠招,卡爾塔為什麼就是整不死?背後有人
誰買伊朗石油就制裁誰,美國真要逼伊朗玩命?

TAG:後沙月光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