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上市:穿別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

小米上市:穿別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

小米可能是當下最讓人猶疑的一家公司。

一方面它可能是自2014年中概股上市熱潮之後最好的一家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它在當前的市值、股價在冷血資本的審視下,並不能和雷軍的聲望、小米的受歡迎程度相匹配。

我一直認為,小米是一家好公司,雖然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它廣泛布局帶來的成長性卻不容忽視。

當下現狀令人有些失望。好公司和好股價之間,似乎差了那麼口氣。

但,上市並不是遊戲的結束,而是征途的開始。

2014年,阿里在上市初期達到了2000億美元,4年後市值則是超過了5000億美元。那年的騰訊只有1000億美元,4年後市值同樣超過5000億美元。微博的故事就更性感了,短短三四年,它的市值一度漲出了10倍。

這些例子拿出來,只是表達了一個意思:對小米的觀察,要放在更長的時間段去細細品讀。

它像蘋果也像騰訊,它不會是騰訊也不會是蘋果,它更大的可能性會像《窮查理年鑒》中所說的,「穿著別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

在商言商的資本

前幾天國金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唐川在《為什麼我們給予小米「減持」評級》中通過嚴謹論述,得出了目前小米股票應當減持的結論。

唐川的核心觀點是,早期股東具有減持壓力,小米在上市6個月後將面臨早期VC和PE股東減持的巨大壓力。此禁售期滿之後的減持是可以預期的。

這個判斷基本合理,甚至被人調侃為「年輕人的第一次套牢」。

事實上,小米上市後甚至出現了破發的情況,從資本層面上說確實不好看。好在,今天小米股價有一波回升。

6個月後或許會是較佳的建倉時機。甚至現在也是很好的入手時機,因為最好的投資是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的周期需要你忘記盯盤、安心工作。

巴菲特那句「別人恐懼時我衝動,別人衝動時我恐懼」一直牢牢記在我心裡,尤其是去年經歷過18萬進入數字貨幣迷局眼睜睜看著18萬變成接近300萬再回到18萬的原點後,我對「下跌」二字充滿了更友好的目光。

「下跌」往往預示著給你「上車」的時機——就像去年所有人都後悔沒買阿里、騰訊、網易、微博家股票一樣,當你發現一支股票悄然間漲到某個高點時想買入會發現,你已經進退失據,上浮空間不足。

李笑來前幾天曝光的錄音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我天天罵中醫,但是中醫上市公司股票,我真買了,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我知道我不買,別人會買,這錢我為什麼不賺,在商言商,到最後沒有什麼世界比金融的世界更成王敗寇。

投資本質上是投價值和前景,小米上市之後540億美元的市值確實不算高,但是從小米長期成長前景來看,這可能會是一個價值窪地。

好的互聯網公司,股票從長遠來看,往往是增長的。

如果長期持有,以三年、五年、十年作為時間線,你會發現今天小米看似不佳的市值,其實是長線投資者最佳入手期。

拉開阿里、騰訊、網易、京東等中國互聯網企業的K線圖會發現,在較長的時間軸里,他們一定是穩步增長的。

因為本質上看,你投的不是公司,而是中國某一產業在未來5-10年的大勢。

如何理解「騰訊X蘋果」

過去一周,「騰訊X蘋果」可能是很給小米帶來爭議的一句話。

雷軍說,「過去一個星期我終於想明白了,小米是全球罕見的,同時能做電商、硬體、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我不care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

「騰訊×蘋果的估值」、「全能型公司」這種表述不乏誇張之處。某種意義上這句話讓機構投資者沒辦法給小米準確的估值模型。

這可能是目前資本寒冬環境下,小米渴望機構投資者的一種表述。

吳曉波甚至說,這可能是雷軍看著小米估值從2000億美元一路下滑到1000億、700億、600億乃至更低時的一種「賭氣」之語。

不過,「騰訊×蘋果的估值」、「全能型公司」不乏合理之處。目前,小米是一個結合了硬體、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的科技消費新物種,在業務上確實並沒有可以完全對標的公司。

雷軍想表達的可能是——小米同時有互聯網公司騰訊的市盈率,以及硬體公司蘋果的利潤。

由於專業技能所限,我沒辦法從財務、資本的角度對小米進行更深的解讀,只是想從幾個角度來看待小米在當下互聯網、科技行業特殊性。

1、「產業+投資」商業模式

小米「產業+投資」的模式正在建立起一整金字塔式的小米產品體系。

一方面可以幫助小米在產品銷售的基礎上疊加股權投資收益,使生態鏈成為小米最大的利潤來源。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深入到不同產業領域,形成更豐富的產品體系。

縱觀今天小米官網+小米有品的產品,可以發現其中一共分為四檔。

第一檔是小米親自動手做的產品,比如說手機、電視、路由器這些小米傳統品類,具有最正統的「小米血脈」。

第二檔是掛了米家品牌的小米生態鏈廠商產品,比如米家電飯煲、小米空氣凈化器,這類產品經過了米家的審核和把關。

第三檔是小米生態鏈廠商的自營品牌產品,這部分產品沒掛米家品牌,但是是小米生態鏈廠商生產的,比如8H懶人沙發生產發貨和售後都由生態鏈廠商負責。

第四檔是小米嚴格審核的第三方廠商產品,比如「一支好參」等,產品前期生產到後期售後會小米會負責跟進監督。這是運用互聯網方法論做出來的海參。產品定義、設計走科技范兒,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海參的印象。

傳統來看,小米是一家消費電子產品以及互聯網業務為主導的企業,但是零售業務的拓展正在幫助小米打開邊界,小米打造其產品及生態鏈的方式方法打造新零售業務。小米零售業務,橫跨了電子消費品、家居、母嬰甚至是食品。

小米有品中的品類多集中在智能硬體領域,這次涉足海參這種非常傳統的行業,其實也說明了它的包容心態,以及對自身模式方法的信心。在小米模式的介入下,未來或許將在不同領域複製孵化出新版本的「小米」。

2、對產業供應鏈的重塑

小米幾乎每進入一個產業鏈都會改造一個產業的供應鏈,對產業模式、商業玩法進行改變。哪怕是一些不熟悉的行業。

像小米有品上賣的海參,便是「一支好參」所生產的。作為小米有品精選生活電商的商品,這家海參生產企業是踐行小米方法論打造消費升級產品的典型。

區別於傳統海參,它建立起了一整套行業技術標準,與山東鹽業合作用20萬畝優質海域養殖最好的海參,與海洋大學、中科院等合作,用最先進的技術把海參相關營養指標做到最好。

在銷售模式上則是專註小米有品電商平台,展現出消費升級屬性的認知。可以說是通過學習小米方法,對傳統海參行業效率低下的現狀進行徹底改造。

從消費電子產品開始,中國的消費品行業會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製造到品牌到渠道的產業價值鏈將被重構。

「供應鏈-品牌-渠道」的鏈條上找到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一環,從而定位出發展的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說,小米生態鏈公司大多位於供應鏈的環節上,小米有品屬於品牌平台,阿里和京東則是未來零售全渠道的擁有者。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小米這種模式正在解決消費者的「消費者迷茫」—可選擇商品品種數量增加,消費者選擇的邊際收益遞減,選擇成本遞增。

打個比方,你在天貓上搜索海參、拖把這些商品的時候,可能有上百家店鋪可供選擇,但是在小米有品上只有一家——這時你會因為小米的背書乾脆選擇在小米有品購買。

3、線下零售的高坪效

我們知道,小米之家作為小米線下渠道,有著僅次於蘋果的坪效。

目前全球線下店坪效最高的是蘋果公司,可以達到40萬人民幣。

排名第二是小米,坪效達到24萬人民幣。雷軍曾經在2016年透露,每個小米之家平均200多個平方,每個單店平均可以做到7000萬人民幣。當時小米的這個數據是傳統零售店的20倍。

核心原因在於,小米豐富的SKU對於提高訪客頻率和數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較於華為專賣店不到50個SKU,小米之家擁有超過300個SKU,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構成一個完整的體驗型生活場景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小米之家更多只是把選品放在數碼電子消費品領域,如果未來小米之家繼續拓展,加入小米有品上所有商品,「小米超市」這種形態的零售店一旦出現,它對線下零售帶來的衝擊將是不可估量的。

也就是說,未來你在小米之家可能不僅僅能買到手機、電腦、家電、無人機這些商品,還能買到服飾、鞋包、家居、日雜、食品等一系列的商品。

10年後的小米是何種模樣

小米未來的市值邏輯可能是越來越多千億級市場的公司在小米中成長,並通過這種成長反過來影響小米。不管是華米、青米這類已經上市的生態鏈企業,還是一支好參這類圍繞小米渠道的精選企業,他們都是為小米擴大生態和地盤的基石。

雷軍所謂的「全能型」公司的表述只是告訴投資者,未來10年小米會成為一家橫跨各個產業的巨頭。

韓日有很多類似的巨頭,三星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索尼是世界視聽、電子遊戲、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者,橫跨電子、金融、娛樂領域。

某種意義上看,三星和索尼也都是「全能型」公司。

小米今天的短板在於核心技術、專利基礎,互聯網業務也缺乏拳頭級產品。

簡單說,小米在硬體上受制於人,互聯網業務也始終缺乏抖音這類現象級產品——過去幾年小米幾乎會踩中所有互聯網概念風口,比如直播、短視頻等,但卻因為投入不足都是淺嘗輒止。

短期來看,隨著小米核心手機業務銷量進一步擴張,新零售業務逐漸做大,小米會在未來幾年內逐漸1000億美元內。甚至未來半導體業務積澱,小米市值必然會有長足增長空間。

但10年後的小米,可能會是一個電子消費+零售電商+互聯網+內容娛樂+半導體為的混合體企業。

它可以像蘋果一樣銷售手機等電子消費品,像華為一樣晶元可以自給自足,像騰訊一樣手握現象級互聯網產品,像京東一樣可以在官網上購買所有商品,像無印良品一樣可以在線下購買生活家居產品。

正如你想不到2008年的阿里,在10年後會做雲計算、做物流、做電影文娛、做線下零售。2008年的騰訊,在10年後會成為社交、遊戲、文學、動漫、影視、金融、廣告等業務的混合體。

吳曉波形容,小米模式屬於中國,前所未見,並有一定的全球新商業普世價值。在他看來,小米就是小米,它不是蘋果、騰訊、華為、京東、無印良品。

我想借用富蘭克林1932年在《窮查理年鑒》中的一句話來描述未來的小米:

你可以借用別人的鞋子,但你得用自己的雙腿走路。與其穿著自己的鞋子走別人的路,不如穿著別人的鞋子走自己的路。

------------------------------------------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界面、今日頭條、搜狐、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家平台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VR喜劇電影先鋒:讓每一名觀眾都成為幽默的一部分
策划了知乎和馬蜂窩的洗腦,葉茂中回應所有爭議:沒人喜歡廣告!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