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魔都有的不只是外灘,還有傳統手工藝!

魔都有的不只是外灘,還有傳統手工藝!

提到上海特色,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顆璀璨耀眼的東方明珠,那座代表中國高度的上海中心,或者是那片高貴大氣的外灘萬國建築群。

然而在上海人眼裡,雖然上海的歷史並不長,但留給後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真不少。近日,浦東區、松江區、徐匯區、靜安區、嘉定區、黃浦區、閔行區七大區的19項傳統工藝,被推薦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這些令上海本地人引以為傲的傳統製作工藝,又火了一把!

要不要認識一下?

01

上海絨綉

絨綉,採用的是斜針綉法,在特製的網格麻布上進行製作,主要表現油畫和人物肖像畫,比傳統刺繡更逼真,比十字綉更精細,它雖然被稱為絨綉,但卻被列入了美術之列。

在有絨綉之鄉稱號的上海浦東高橋,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人在做絨綉,而如今卻只剩兩個傳人……

2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身居鬧市,但關起門來卻可以自成一統。有著一圈石頭的門框,烏漆實心厚木的門扇,加上銅環一副,這種式樣的建築被上海人稱為「石庫門」。

可以說,里弄建築是上海所獨有的產品。石庫門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民居特點,距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

漢語中把圍束的圈叫做「箍」,如「金箍棒」、「箍桶」、「袖箍」(即袖標)。這種用石條圍束門的建築被叫做「石箍門」,寧波人發「箍」字音發的是「庫」,所以上海的「石箍門」就訛作「石庫門」了。

3

上海剪紙技藝

上海海派剪紙興起最初出現在民間的門箋、鞋花、繡花樣上,而後在剪紙藝人的手中綻放、流傳,傳統剪紙的拼接很少,上海剪紙的創新在於風格大氣。

曾師從著名剪紙藝術家王子淦學習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海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奚小琴說,相比北派剪紙的粗獷有力,南派剪紙以意象精巧、秀麗、細密、纖柔聞名。上海剪紙則承襲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派特色,不僅融南北之長,更從中西方藝術門類中汲取養分。

4

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

上海人一定還記得王家衛先生的電影《花樣年華》里那令人炫目的旗袍吧?在旗袍裝扮下,一代影后張曼玉時而憂鬱、時而雍容、時而悲傷、時而大度……

海派旗袍就是突破了種種禁錮,吸取了歐美流行時裝的元素,第一次把東方女性細緻動人的曲線展示出來。而且旗袍也是上海精緻女人的標誌,修長的身姿,走路時自然搖擺的身線,旗袍下的女子不僅美麗,而且成熟、典雅、雍容。「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是海派旗袍製作技藝的代表,如今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5

老鳳祥金銀細工

中國古代金銀製品的製作技藝博大精深,唐、清時期是金銀製作技藝的兩個高峰。老鳳祥較為完整地汲取了中國傳統手工製作技藝的精華,在2008年被榮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實,金匠的日常工作,非常單調枯燥。

為完成一件精品佳作,少則數周,多則要數年。每天榔頭敲個幾萬遍是家常便飯。能堅持下來,就是憑藉對傳統工藝的熱愛!

6

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

現代年輕人很少動筆了,更何況是傳統的毛筆!但是真正愛好毛筆的人,對毛筆的要求甚高,經過幾百年的積澱,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在上海成為人人口中稱讚的經典傳奇。

1694年,清代制筆名匠周虎臣在蘇州開設筆庄,後傳至嫡親傅氏。1713年,清康熙帝六十大壽時,筆庄進貢壽筆,深得讚賞,賜書「筆走龍蛇」,自此成為朝廷主要御用制筆者。

1862年,綿延至今300多年的周虎臣筆庄遷至上海,傳承十多代,被列為清代「四大名筆」之一。2011年,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

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

「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說的就是曹素功墨錠,他創始於康熙六年,在清代列「徽墨四大家(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之首!

此墨在當時已經是貢品,進貢皇宮所用,並且獲得了皇上的御賜,名為「紫玉光」。清同治三年遷到上海綿延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曹氏墨業已傳承十三代。

8

徐行草編

徐行草編髮源於中國上海嘉定徐行,作為嘉定一大民族文化瑰寶,它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更是海派文化中最值得讚歎的記憶之一!

俗話說「編框窩簍,養活幾口」。在以前,有門好手藝是農村年輕男子娶好媳婦的本錢,有道是手藝在手,走遍天下能糊口。歷代從事草編織品的藝人都是來自民間的平民百姓,草編的圖案來源於生活習俗,作品既有實用價值,也有欣賞價值,時尚而不失海派之風!

9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

說到嘉定,吃貨們的記憶里肯定少不了南翔小籠饅頭!很多外地人來都喜歡在豫園的九曲橋畔排上長長的隊伍一品經典美味!來到這裡就像走進一個上海老字號博物館,13個中華老字號中人氣最旺的,無疑是創建於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

但內行人一定會來到20多公里外的上海西北角,同樣久負盛名的古猗園小籠館了。2014年南翔小籠製作技藝正式當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籠籠熱氣騰騰的「老古董」,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不僅是做法,南翔小籠饅頭的餡料也是秘制配方,140多年來靠師徒之間薪火相傳。薄薄的皮、飽滿的湯汁,咬上一口就會讓人回味無窮!

……

第一批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

當然遠遠不止這一些,

總共19項上海傳統工藝入選,

讓海派文化再一次被國家認可,

相信將來還會有更多!

上海人,快為你家鄉的傳統工藝,

瘋狂打call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腔調TV 的精彩文章:

TAG:腔調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