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宮養心殿全面大修,出現很多驚人發現

故宮養心殿全面大修,出現很多驚人發現

故宮養心殿目前正在5年大修期,面對緊緊關閉的大紅門,觀眾們現在只能遙望養心殿的金磚屋頂,而無緣一覽這處8代清帝辦公、生活的重地。養心殿大修期間,故宮博物院對文物進行整理和規劃,啟動了在各地「走進養心殿」原狀大展。7月3日該展將「擺駕」山東博物館,山東觀眾可以通過原狀展,深入了解養心殿及其背後的歷史知識。記者先行探訪了養心殿,聽專家們講養心殿的歷史與修繕。

修繕後最大限度恢復原貌

乾隆御筆紙屏

6月中旬的北京天氣炎熱,仍擋不住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參觀紫禁城的熱情。早晨8點半開始,一波一波人浪從午門湧入空曠而浩大的故宮,人群逐漸流向太和殿、中和殿等故宮大殿以及故宮各個值得觀賞的角落。在乾清宮的西側,是紫禁城大名鼎鼎的養心殿,也是很多觀眾一心嚮往的參觀地,不過由於養心殿的勘探和修繕工程仍在進行中,觀眾只得在緊鎖的養心殿外門遵義門前折返,或者試圖通過門縫往院子里瞧一瞧。

養心殿區域的原狀展覽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展出了40多年,2015年啟動的大修,計劃耗時5年,是一場徹底的閉門修繕。記者對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原狀陳列組副組長王彥的採訪,也是在養心殿緊閉的大門外進行的。王彥告訴記者,養心殿區域的修繕主要是對古建築的全方位勘探和修繕,故宮古建部運用最傳統的修繕方式,將最大限度的將此區域恢復原貌,待古建維修完成後,其中的原狀展覽也會重新恢復,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也會藉機對古文物進行研究。「大修期間,為了彌補觀眾的遺憾,所以送養心殿文物出去展覽。這也是養心殿文物幾百年來,第一次走出紫禁城。」

談及此次修繕的進程與新發現,王彥稱,通過修復,工作人員在養心殿清代彩繪下發現了明代彩繪;宮殿的梁架結構保留了很多明代痕迹;建築外牆上為柱子透氣的花磚也有明代的痕迹,清代修繕時換掉一些花磚,但仍保留有明代的一部分花磚,這些都是新發現。「還有一個重大發現是,在地面勘探中發現了一個地下供暖設備。養心殿西北角西裙房多年來非常潮濕,這次翻開地面才發現地下有個供暖設備,供暖的風道被堵塞了,濕氣出不去,所以房間很潮。這也讓我們後人知道了清宮裡是如何供暖的。」

這裡發生了太多歷史事件

硬木炕桌.

談及養心殿的歷史,王彥先從遵義門談起。「遵義門正對乾清宮殿區的西門月華門,養心殿其實比鄰乾清宮,這裡屬於內廷。外朝是皇帝舉行朝會、大典的場所,內廷則是皇帝的居住區和生活區。不過,按照禮制清帝應該住在乾清宮,但從雍正帝開始,養心殿則成為了皇帝的居所。」王彥稱,康熙去世之後,雍正在養心殿守孝27個月,守孝結束後,雍正沒有搬入康熙居住了60多年的乾清宮,而是移居養心殿住下來。

「其實,養心殿的位置很適合皇帝居住。它在內廷的最南端,去乾清門、西華門、西苑瀛台都非常方便。另外,雍正朝設立的軍機處就在養心殿南邊,有十萬火急的軍情時,有了24小時在軍機處值守的軍機處大臣,隨時都可以處理。我們猜測住在養心殿,也是雍正建立中央集權的一種選擇。」王彥稱,養心殿的「工」字型結構,非常適宜皇帝居住,後殿是皇帝居住、后妃侍寢的地方,前殿辦公,特別像現在流行的Home Office辦公形式。所以,這裡也成為清朝雍正起8代皇帝的居住辦公區域。

而縱觀養心殿,也就不難理解,這裡為何匯聚了雍正、乾隆等皇帝的「勤政親賢」「三希堂」「又日新」等匾額,而且是「明窗開筆」「宴饗祈福」等典禮的發生地了。當然,養心殿也是「垂簾聽政」、「皇帝遜位」「張勳復辟」等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讓觀眾直觀感受皇帝的「辦公室」

紫檀木邊座碧玉雲龍紋插屏

雍正、乾隆等清代皇帝在養心殿接見群臣、批閱奏章的地方,就在養心殿明間,即政務決策中心,也是「走進養心殿」大展的重要單元。

王彥告訴記者,「走進養心殿」大展與專題展非常不同,該展將搭建一比一的原狀景觀,復原養心殿前殿。「在展廳里,觀眾可以近距離地走進養心殿空間,仔細地觀看皇帝生活、工作的場所。另外,很多文物此前在養心殿里擺放了200多年都沒有動過,觀眾在展覽中的看到的匾額、匾聯、瓷器等文物都經過了除塵防護,比在養心殿爬窗戶看得清晰多了。尤其是前殿明間的復原,能讓參觀者直觀感受皇帝的辦公室。」

養心殿正殿中高懸雍正帝手書「中正仁和」匾,由此,正殿又被稱為中正仁和殿。匾下就是皇帝的紅木寶座,前方設有楠木黃緞套案桌;寶座後的屏風上為乾隆帝御書「保泰常飲若,調元益懋哉」聯;寶座屏風後面有兩道門通向穿堂,分別寫有「恬澈」、「安敦」字樣;寶座下方台基上陳設有甪端、香筒,台基兩側安放有書架。這個場景和文物都會出現在展覽中。

王彥還告訴記者,養心殿西暖閣是皇帝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西暖閣北牆上懸掛的『勤政親賢』匾為雍正帝御題,因此,此處又常常被稱為勤政親賢殿。」而匾下方的屏文是乾隆帝的詩句,兩側則為雍正帝著名的「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這些匾額都會親臨山東博物館,讓觀眾感受清帝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在大修過程,有很多經人發現,工作人員發現的第一個驚喜就是養心殿窗戶外面的貝殼瓦片。在養心殿的窗檐上,這裡的瓦片竟然是透光的,起先工作人員以為這是用雲母做的。當發現這些瓦片竟然是用貝殼一塊塊磨到透光的薄度,鑲在上面的,工作人員真是太意外了,這樣的處理方式,在故宮還是首次發現,即使在北京的古建當中也從沒有發現過這樣的處理方式。

還有在養心殿的屋頂大樑上發現的墨寶,故宮的建築全是木質結構的,在兩上面做標記,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在養心殿的大樑上,工作人員發現這些文字不是在標記,而是在詳細的講解一根大梁的出處、作用、應該放在哪,記載的如此詳細,在故宮其他地方也是非常少見的,就是太和殿的大修也沒有發現有如此詳細的解讀。

發現了完整的地暖系統。故宮有地暖系統,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真正的故宮地暖系統,沒有人見過實物。這次大修養心殿,本是工作人員的一個無心之舉,卻發現了養心殿地下,一套非常完整的地暖系統。許多在故宮幾十年的老專家都是第一次見到故宮的供暖系統。

大修養心殿,真的就是有人說的那樣,在養心殿就像是一次考古發掘。誰都想不到在什麼地方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現,誰都無法料想在什麼地方,我們期待著今後大修出的意外驚喜,估計還會有很多驚人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罵人的時候習慣問候女性親屬 那為什麼要罵你「大爺」?
東陵大盜孫殿英最後的人生結局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