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次斗膽直陳,改變戰局毛主席贊其最會帶兵打仗
原標題:他三次斗膽直陳,改變戰局毛主席贊其最會帶兵打仗
粟裕,湖南省湘西會同縣人,侗族,1907年出生,1927年入黨。參加了南昌起義(時任周恩來警衛班班長)和井岡山革命鬥爭。由士兵逐步成長為我軍高級指揮員。解放戰爭時期,成為華東野戰軍的主要指揮員。粟裕先後6次負傷,九死一生,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經歷極富傳奇色彩,淮海戰役中更是以少勝多,創造了戰爭奇蹟。毛主席說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據統計,在近4年的解放戰爭中,我軍進行的較為重要的戰役共134次,每役殲敵3萬以上的38次,其中粟裕指揮的有12次;每役殲敵5萬人以上的23次,其中粟裕指揮的有8次。毛主席1961年在接見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時曾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劉伯承元帥曾評價粟裕:「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第一次「斗膽直陳」:關於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問題。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犯,中央軍委提出以山東、太行解放區主力實行外線出擊,向南作戰,並於6月26日電令華中分局,要粟裕率華中野戰軍主力兵出淮南,與山東野戰軍配合作戰。陳毅軍長也電令粟裕西出淮南。
接到中央指示後,粟裕從戰場實際出發,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認為「在蘇中先打一仗」,更為有利。27日,粟裕以個人名義發電中央軍委和陳毅軍長,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並在取得華中分局其他領導的支持後,於29日以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名義再次發電,建議「第一階段仍留蘇中解決當面之敵」。中央軍委、毛主席根據戰場形勢變化,最終採納了粟裕的建議,決定:「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迅速發起了「蘇中戰役」,在一個半月時間內「七戰七捷」,殲敵5.3萬人。海安一戰,更是創下了敵我傷亡15比1的奇蹟(殲敵3000,我傷亡200),極大鼓舞了各解放區軍民的士氣。毛澤東於8月28日在發給各戰略區首長的電報中推廣了蘇中經驗,指出:「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
蘇中戰役發起後,為增加兵力,確保勝利,7月25日至8月5日間,粟裕先後3次向中央和陳毅軍長發電建議調淮南的五旅至蘇中參戰,終獲同意。其中第三封電報(8月5日電)以「斗膽直陳、尚祈明示」結尾,這即是第一次「斗膽直陳」的由來。
第二次「斗膽直陳」:關於發展戰略進攻問題。1948年1月初,為擴大戰略進攻,把戰爭引向蔣管區,中央決定粟裕率華野3個主力縱隊渡長江南下,開闢江南戰場,吸引敵軍分兵,配合劉鄧大軍行動。
時任華野副司令員的粟裕認真總結了我軍作戰經驗,客觀分析了敵我力量的對比和當前的全國戰局,認為隨著敵我雙方力量的消長和戰略戰術的變化,解放軍在長江以北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更有利於加速勝利進程。
經過反覆慎重考慮,1月22日,粟裕向中央軍委和劉鄧發出了《對今後作戰建軍之意見》的電報(即「子養電」),提出了發展戰略進攻、改變中原戰局的戰略構想,建議在中原戰場上採取忽集忽分的戰法,集中兵力打大仗。由於這一構想和建議事關戰略全局,電文最後,粟裕用「管見所及,斗膽直陳」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慎重。
粟裕的建議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毛澤東除在電報稿上逐句圈點外,還特別指示周恩來、任弼時和正在中央參加會議的陳毅傳閱後「再送毛」。儘管中央複議的結果是堅持既定決策,把戰爭引向敵人後方,但為後來改變決策打下了基礎。發出後,1月27日,軍委電示粟裕,要他率3個縱隊渡江南進,組成「東南野戰軍」,執行寬大機動任務,以吸引敵20至30個旅回防江南,並要求他就渡江的時機、地點和方法等問題 「熟籌見復」。
粟裕深知對中央已經確定的戰略決策,不宜輕易提出不同意見。但「作為一個戰役指揮員,在即將執行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時,應當結合戰爭的全局進行思考,從全局上考慮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聯繫起來。全局是由許多局部組成的,從局部看到的問題,也許會對中央觀察全局、作出決策有參考價值。」他一方面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指示,認真研究渡江具體方案,著手做好南進準備,另一方面進一步研究改變中原戰局、發展戰略進攻的最佳方略。
第三次「斗膽直陳」:關於3個縱隊暫不過江的問題。經過兩個多月的反覆思考,4月17日先向劉鄧發電徵得同意後,18日粟裕再次致電中央軍委,建議華野3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電文最後說「以上是職個人不成熟的意見,……斗膽直陳,是否正確尚祈指示。我們對南渡準備仍積極進行,決不鬆懈」。
粟裕多次來電堅持中原決戰,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毛澤東要陳毅、粟裕赴河北中央駐地當面彙報。1948年4月底到5月初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5大書記集體聽取了粟裕的彙報,當場決定採納他的建議,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同時,中央任命粟裕為華東野戰軍代理司令員兼代理政治委員,並要其在4至8個月內,殲敵5至6個旅至11至12個旅。
隨後,粟裕按照中央的要求,於1948年6月和9月間,指揮華東野戰軍發起了豫東戰役和濟南戰役。其中,豫東戰役不僅創造了我軍歷史上一次戰役殲敵9.4萬人的空前戰績,更迅速改變了中原戰局,為全國戰局由戰略進攻發展為戰略決戰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得知豫東之戰勝利的消息後,曾高興地說:「解放戰爭好像爬山,現在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岰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不久,又勝利地發起了淮海戰役,將蔣軍主力殲滅於長江以北。為渡江南進,減少江南富庶地區的戰爭損失,加快解放全中國的進程,作出了卓越貢獻。
對粟裕的這一次「斗膽直陳」,周恩來後來評價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構成了以後淮海戰役設想的最初藍圖。」張震後來評價:「為爾後的戰爭實踐證明,是非常正確的,使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進程大為縮短。」
3次「斗膽直陳」,不僅體現了粟裕作為戰區指揮員能夠站在戰略高度分析形勢,敢於提出正確意見的膽略和胸懷,更充分體現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黨和人民解放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和一名共產黨員淡泊名利、無私無畏、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的高尚品格和堅強黨性。毛主席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曾經深刻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粟裕正是積極能動地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的典範。
※李大釗推薦他入黃埔,因長得帥得到蔣介石的器重,人稱飛將軍
※民國美女眾多,而她卻是最牛的一位,曾被五位總統瘋狂追求
TAG:小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