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背悅美」之世界盃特輯:古詩詞里足球多——「蹴踘屢過飛鳥上」
【「悅背悅美」之世界盃特輯(247期):古詩詞里足球多——「蹴踘屢過飛鳥上」】
詩意生活,悅背悅美。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走進「悅背悅美」的詩詞世界,共享美好生活。
這些日子,世界盃如火如荼。每天晚餐的時候,女兒總會說:「媽媽,看看世界盃吧!」於是,我這麼一個足球絕緣體居然慢慢有了興趣,看了好幾場直播了。看來,世界盃是催生球迷的最佳媒介,把我這個絕緣體變為了導體。
今天,我們就趁著世界盃的熱情,來詩詞里尋找足球,感受足球在中國古代的文化歷史淵源和魅力吧。
別看中國隊跟世界盃沒什麼緣分,但是,足球是起源於中國的。這是1958年7月,國際足聯前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說過的。只不過,咱們後來足球的發展並不好,就好像現在的奧運會上,希臘的表現也平平一樣。
足球運動最早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遊戲——叫做「蹴鞠」。「蹴」是踢的意思,「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顧名思義,「蹴鞠」就是用腳踢球。
追溯蹴鞠的歷史,我覺得,漢代的蹴鞠最像現在的足球:漢代是分隊直接對抗比賽,「僻脫承便,蓋象兵戍」。雙方隊員對陣,身體接觸就像打仗一樣。漢代因球內充塞毛髮為實心球,比較重,不可能踢得高,所以球門是就地建築,「穿地為鞠室」。而唐代的球體輕了,可以踢高,所以球門兩根立柱設在場地中央,高約三丈。上面張網,形狀像個「門」字,每隊七人,規定只站在自己球位上踢,不準跑動換位。由一個隊的「球頭」將球拋踢過門,而另一隊球員用規定姿勢接住球,若能將球回踢過門則為勝,雙方交替進行,以球射入門的「次數多者勝」。這樣跑動性和傳遞性都差多了。
除了這種直接對抗的形式,蹴鞠還有間接對抗和白打兩種。間接對抗的比賽是唐宋時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於為朝廷宴樂和外交禮儀競賽表演,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競技性了。所謂白打,就是無球門的散踢,主要是比賽花樣和技巧,所謂「腳頭十萬踢,解數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樣動作和由幾個花樣組成的成套動作,指用頭、肩、背、胸、膝、腿、腳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終日不墜」。由此,蹴鞠已經由競技性變為純遊戲性、表演性了。這跟宋代喜歡各種「玩」有關係吧。但就我這麼一個偽球迷看來,都能看出中國足球踢不進世界盃的原因了。從老祖宗那裡就是花拳繡腿,主要為表演,自然跟不上現代足球的這種競技性要求,歸根到底,還是根子太軟。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英國完成的。
不過,在唐宋時候,蹴鞠堪稱一項全民運動和遊戲,從皇帝到貴族到軍隊到平民,大家都喜歡。
「詩仙」李白就曾寫:「鬥雞金宮裡,蹴踘瑤台邊。」王建在的「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這都反映出唐代皇宮蹴鞠的盛行。「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王建的這首《宮詞》更是描繪了陪皇帝蹴鞠的情景。說到唐代皇室蹴鞠,自然要說到「蹴鞠皇帝」——唐僖[xī]宗李儇[xuān]。他曾得意地說:「我如果去應考蹴鞠,一定會中狀元。」他有時一玩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他還多次勒令地方官員舉薦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宮陪他踢球。有不少人因善於蹴鞠而被封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碹[xuàn]贏了球,被封為西川節度使。當然,也有許多人因踢球失誤而丟掉了性命的。當然。玩物喪志。後來,王仙芝起義,黃巢響應,李克兵進長安,這位「蹴鞠皇帝」憂憤而死。
蹴鞠也是流行的軍中之樂。韋應物《寒食後北樓作》詩云:「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可見,軍中的蹴鞠運動也是盛行且發達的。
蹴鞠並不是貴族的特權,也是平民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娛樂,而且多在清明前後玩兒。「詩聖」杜甫曾寫:「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白居易也有「上苑風煙好,中橋道路平。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的詩句。
「詩佛」王維在《寒食城東即事》詩就描繪了寒食節蹴鞠的習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春日,桃李爭芳,綠蒲搖曳,落花隨流水。在這美好的春景中,「蹴踘屢過飛鳥上」,可見踢球之高,這是男兒們在炫耀踢球身手,玩出各種花樣:而女孩們則在垂楊中盪起鞦韆,「鞦韆競出垂楊里」,有如翩翩仙女一般,吸引了眾多少年的目光。
蹴鞠如此精彩,自然博得大家的喜歡。當年觀看蹴鞠比賽是怎樣的盛況呢?自然是沒有現在世界盃這麼鋪天蓋地、淹沒其中。劉禹錫詩中這樣寫道:「何處深春好?春深大鎮家。前旌光照日,後騎蹙成花。節院收衙隊,球場簇看車。廣筵歌舞散,書號夕陽斜。」詩中五六兩句寫當時達官貴人在蹴鞠場上觀看蹴鞠的盛況,球場旁邊聚集著許多觀者的車輛。可見大家對蹴鞠的喜愛。這球迷的熱情一點也不亞於現在大半夜守在電視機前的夜貓子啊!
宋代是蹴鞠運動最流行的時期,詩人陸遊就曾寫「寒食梁州十萬家,鞦韆蹴鞠尚豪華」描寫蹴鞠運動的盛況。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個球迷。元代繪畫《宋太祖蹴鞠圖》表現的內容,為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太宗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大臣蹴鞠的場面。明代畫家文徵明為此畫寫的跋文中指出:右一身材矮胖、頭戴巾幘正在蹴球者,即為趙匡胤。
《文獻通考》中介紹:「宋女弟子隊153人,衣四色,綉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宋徽宗趙佶是個足球迷,他看了宮女踢足球後寫詩道:「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很生動地寫出了宮女們踢球激烈。
說到宋徽宗喜愛踢球,大家肯定都想起了一個人物。他是誰呢?對,《水滸傳》中的高俅。高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了。高俅在古代確有其人其事,但不像文學作品裡描寫得那麼壞。高俅踢足球技術很高,有將「這氣球似膠粘在身上」的本事,純粹就是「曾經的馬拉多納」。恰好徽宗是個足球迷,他才因此得到皇帝寵愛以致平步青雲。」高俅的長項在於「白打」,能踢出各種花樣。所以,當時國家最高領導人宋徽宗喜歡看球,也親自踢球,以至提拔著名民間球星高俅當了國防部長。那年頭,那場面,的確相當繁榮!
宋代民間蹴鞠的情況,我們陸遊的其它詩中還可見:「語燕似催春事去,遊絲不似客愁長。鄉村年少那知此,處處喧呼蹴鞠場。」還有:「路入梁州似掌平,鞦韆蹴鞠趁清明。未論日遠長安近,且喜南山天際橫。」由此可知,陸遊應該是一個蹴鞠愛好者,最不濟,也是一個球迷啊。
天地大美不言,生活自有詩意。謝謝大家聆聽今天的「悅背悅美」。朋友們,夏安!讓我們詩意相約,下期見!
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悅背悅美」公眾號,共享詩意生活!
TAG:悅背悅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