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理交融的情感哲學

情理交融的情感哲學

【編者按】本文作者:張志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此文載於黃玉順主編《「情感儒學」研究——蒙培元先生八十壽辰全國學術研討會實錄》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今天是蒙培元先生八十壽辰的紀念會。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我謹代表哲學所、以及我所的崔海泉書記,向蒙先生表示祝賀!望蒙先生能夠好好護養身體,早日克服病痛,安享晚年,健康長壽。也希望師母能夠在照顧蒙先生的操勞當中,保重自己的身體,也能夠健康長壽。

蒙先生是為我們哲學所的學術發展和學術繁榮做出極大貢獻的老輩學者。自1980年調入哲學所後,蒙先生勤於著述,專心治學,撰寫了大量的著作和論文,可以說著作等身。他在80年代的思想氛圍里,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特別著重於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精神境界,展現了令我們嚮往的中華文化的精神魅力。他的研究也特別發揚了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態度和哲學方式,也能夠繼承和發揚馮先生中西兼通的特點,同時也著重於比較中西哲學的異同,表現出極深的哲學修養。蒙先生的研究充滿了深切的現實關懷,努力使儒家思想成為介入現實問題的重要資源。這麼多年來,他積极參与思想對話,嚴肅面對時代課題。他的著述能夠溝通中西,縱橫古今,文化情懷與哲學理智相互支撐,彼此輝映,構建了一套立足中國文化基本價值、充分發揮中國哲學基本特點的情理交融的情感哲學。應該說,蒙先生多年來致力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今天傳統文化新局面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學術和思想的基礎。蒙先生對儒家思想的闡揚和中華文化的思考已經成為當代思想史的重要內容,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認真對待。

蒙先生是我們中國哲學研究室的老主任,為哲學所中國哲學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中國哲學學科傳統的形成功不可沒。蒙先生對中國哲學學科的發展付出的心血,至今影響著我們這些後人。在此,我們要向蒙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是1997年進入哲學所中國哲學研究室工作的,當時正值蒙先生做主任。承蒙蒙先生不棄,我成為中國哲學室的一員。至今21年來,應該說是蒙先生給我提供了學術事業的最好的機會。在此,我個人也謹向蒙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祝您壽享期頤,福壽綿長!

最後,感謝各位來賓,感謝大家犧牲寶貴的周末休息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我想,我們都是在蒙先生多年情誼的召喚下團聚到一起的。感謝大家!也感謝為這次活動的順利舉行做了大量工作的黃玉順教授,感謝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責任編輯:劉興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儒學 的精彩文章:

TAG:當代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