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輕女子潘達於,能否在抗戰亂世保全西周祭祀重器大盂鼎?

年輕女子潘達於,能否在抗戰亂世保全西周祭祀重器大盂鼎?

原標題:年輕女子潘達於,能否在抗戰亂世保全西周祭祀重器大盂鼎?


預告視頻,先睹為快!



193711月的一天,一群日本兵突然舉著明晃晃的刺刀,衝進了蘇州南十字街上的一所民宅內,翻箱倒櫃,搜遍了宅子里的每一個角落,卻一無所獲,隨後他們隔三差五就來搜查,有時甚至一天七次闖入。民宅的主人,是一個年輕女人,面對日軍的搜索,她始終一臉茫然,彷彿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位年輕女人是誰?日軍又在搜索什麼重要東西呢?



這個女叫潘達於,此時她才十齣頭。也是當時蘇州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潘家的當家人,而日軍反覆搜查她的家,是沖著一個國寶來的。這是一尊有著「重器鴻寶」之稱的西周銅鼎——大盂鼎。這尊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是迄今為止出土的西周最大的青銅鼎。日本人為什麼要到潘家搜尋這尊鼎?而這尊鼎跟潘達於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大盂鼎


中國青銅重器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是兩件被稱為「重器鴻寶」的西周銅鼎,與毛公鼎一道,並譽為「海內三寶」。如今,這三隻寶鼎分別藏於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作為鎮館之寶,引人們駐足、流連、驚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盂鼎和大克鼎在清晚期出土後幾經流轉,曾經歸一人所有,聚首北京;又曾經被深深掩埋在蘇州一條幽靜小巷深處,躲過了侵華日軍的劫掠。


大盂鼎不但體型巨大,做工精美,更重要的是鼎上都刻有數量不等的銘文,這是研究西周歷史的寶貴資料,因而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大盂鼎銘文



1849年,大盂鼎在陝西岐山禮村出土。後來幾經周折,大盂鼎終於到了晚清重臣左宗棠的手裡。而大鼎雄渾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數目驚人的銘文,都讓左宗棠嘆為觀止,左宗棠對大鼎愛不釋手。然而,沒過多久,左宗棠竟然把心愛的大鼎拱手送給一個叫潘祖蔭的同僚。潘祖蔭是誰?左宗棠為何會甘願將大鼎送給他呢?請看今晚《大揭秘》!



左宗棠

潘祖蔭,江蘇吳縣人。23歲時高中探花,後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潘祖蔭不但在官場上位極人臣,同時,還是一個大收藏家。潘祖蔭通過解讀銘文,得知這尊大鼎誕生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為了紀念西周王朝第二代國君周康王,而特意鑄造的青銅禮器,鑄造著是一位叫做盂的臣子,鼎高108厘米,重153公斤,內腹部的291個銘文,記載了周王告誡臣子,殷商因為酗酒而亡國,周一定要引以為戒,並且要盂好好輔佐自己,治理國家。根據銘文的含義,大鼎被潘祖蔭命名為大盂鼎,並被奉為潘宅的鎮宅之寶。



潘祖蔭


端方是清末著名的收藏、金石大家。與大克鼎一同出土的另一件重器小克鼎,當時已在端方手中。潘祖蔭在世之時,端方就曾多次欲購大盂鼎為己有,無奈出價再高,潘祖蔭也絕不割愛。潘祖蔭離世後,潘祖蔭的弟弟潘祖年年紀輕輕,雖未為官,亦深知官場險惡。兄長離世,在北京再無庇佑,他只能攜帶著所有藏品回到故鄉蘇州避禍。


端方


1923年,18歲的丁達於成了潘家的孫媳婦。為了表明新娘子一進家門就是潘家的人,於是潘祖年給他改了姓,叫潘達於,也就是節目開頭那個與日本兵周旋的女人。可是,新婚不到一百天,潘承鏡因患病逝世。1925年,潘祖年也離開了人世,留下的家產只能由一個弱女子獨立支撐。命運三拐兩拐,終於拐到潘達於這兒了。



年輕時的潘達於


連年的戰亂鬧得人心惶惶,而潘家保護寶鼎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潘達於這個年輕女子的身上。潘達於能否撐起整個家業,保護好那尊被潘家人視為生命的大鼎呢?



1951109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以隆重的授獎典禮表彰潘達於的捐獻義舉。時任新中國文化部長的沈雁冰親自書寫了褒獎狀。捐鼎以後,國家發給了潘達於一筆獎金,雖然當年家境並不富有,但是潘達於仍將獎金全部捐出,支持抗美援朝。



潘達於捐獻儀式


2005 年,潘達於老人百歲壽誕,分離近半個世紀的大盂鼎、大克鼎在上海博物館重新聚首。這是上博為給百歲人瑞潘達於祝壽而舉辦的回顧特展。當天下午,身著棕色緞襖,腳穿新繡花鞋的潘達於在女兒的攙扶下,走上展台,圍著欄繩走了大半圈。潘達於後來說,我為它們尋著好人家哉。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711日湖北衛視《大揭秘》《國家重器——大盂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曾經立志三個月完成的紅旗渠,為何修建了整整五年之久?
與梅蘭芳結婚三年多,孟小冬為何始終進不了梅家大門?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