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世紀爪哇華僑的婚禮既繁瑣又奇怪,竟然跟現代差不多

上世紀爪哇華僑的婚禮既繁瑣又奇怪,竟然跟現代差不多

原標題:上世紀爪哇華僑的婚禮既繁瑣又奇怪,竟然跟現代差不多


中國曆來都自稱是禮儀之邦,這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國家目前在世界上在禮儀方面評價並不高,這可能跟中國人該講究的時候不講究,不該講究的時候瞎講究有關。


就拿結婚來說,這是人生大事,或許一輩子就這麼一次,所以都新人都希望能夠辦的隆重一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禮越來越隆重,但是一些陋習也隨之出現,比如某些地方有不堪忍受的鬧洞房的現象,還有鬧新娘,以及發展到現在的鬧伴娘,很多新聞都在批評這些陋習,而當事人則打著習俗的幌子,行猥瑣之事,實在讓人不恥。



今人尚且如此,古人更加如此了,不說封建時代,就說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人也是如此,而且這個習慣還帶到了海外,在1926年《香港工商日報》就記載了爪哇島華僑結婚的奇怪禮儀。


這位華僑呢是在爪哇島也就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他把爪哇島上的所見所聞寫信告訴了在中國的朋友禾火,禾火呢又把這篇記述投給了《香港工商日報》讓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爪哇島的華僑的婚姻分為訂婚和結婚,當然並不是說生活在國外,華僑的的思想就會先進,爪哇島的華僑的思想依然很保守和頑固,結婚依然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自由戀愛、自由婚姻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當自己的兒子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為自己的兒子尋找對象,要求就是門當戶對,如果找到合適的姑娘,就找跟這家姑娘有關係的人去問下意見,如果姑娘父母同意,男方的父母再找媒人去說媒,雙方定下來以後,就開始合八字,求神問簽了。


定好日子,就到了定婚約的禮儀,雙方都要找一對紅蠟燭,上面刻著「從此結婚,百年偕老」的金字,此外雙方還要互換一個刻著姓名的戒指,這個戒指也跟現在的鑽戒一樣,有錢人要買貴又好的的戒指,這樣訂婚就算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結婚了。



定了結婚的日子,除了要在當地登記註冊以外,還要搞的非常的熱鬧,讓越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婚禮是最好的,當然也會請很多樂隊來,有爪哇島本土的樂隊,也有中國樂隊,甚至還有西洋樂隊,辦酒席是少不了的,一般都是一兩天,有錢的人半個月的都有。

到了結婚的時候,男方穿上荷蘭禮服,帶上禮帽,在親朋好友的陪伴下,坐上摩托卡去接新娘,新娘也穿著荷蘭禮服,當然也有穿中國服裝的,頭上戴著鑽石發卡,披著一塊紗遮住臉,後面也會拖著一部分婚紗,手上拿著一朵花,雙方會走到一所紅房子面前,男方行磕頭禮,女方作揖禮,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禮儀,那就是拜天公,謝上帝,拜天公算是天作之合,謝上帝,是西方的禮儀。


禾火的華僑朋友稱之位百不像的婚禮,既像西式婚禮,又像中式婚禮,最後這位華僑還希望能夠改良下這個婚禮的儀式,減少陋習,讓黑暗的華僑社會有一線之光啊。

整個儀式看下來,發現跟中國現代的婚禮非常的相似,雖然國家提倡婚事簡辦,目前來看暫時是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改觀,禮儀依然繁瑣,中西結合的也都有,還時不時的爆出很多陋習,看來中國在禮儀上的改良還任重而道遠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他本是德國納粹黨員,卻被25萬中國人頂禮膜拜,稱為活菩薩
後金如果沒有他,是不會變成入主中原的大清的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