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教育的密碼》讀書感悟選輯

《探尋教育的密碼》讀書感悟選輯

教師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問題,一直是困擾在我腦海中的難題。一直以來,我試圖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來帶動青年教師成長,可惜收效甚微。因為團隊中的「典型」太少了,而且示範效應也不強。忽發奇想,何不用身邊人來推動呢!於是,購買圖書,擬定方案,號召青年教師共讀黃老師《探尋教育的密碼》,然後交流、研討。現選輯幾份讀書感悟。

我的成長之路

—讀《探尋教育的密碼》有感

王咀子小學 柴潤玲

《探尋教育的密碼》是黃俊老師的書,全書共有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家校共育。黃老師可謂是我們身邊的一位名人,他不僅是一位好老師,也是一位好作家、好父親。他的書和他的人一樣給人無比親切的感覺,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品讀後讓人回味無窮、受益匪淺。他用自己三十幾年的教育經歷和生活閱歷為我們闡釋了什麼是教育?教育的密碼是什麼?讀了他的書,我才懂得真的的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品德、心態,獲取生活經驗與生存技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由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由普通人成為有用人。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親情陪伴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長,好的學校教育是師生相互尊重與關愛,學生健康成長助推教師專業成長,這正是教育的密碼。

說起黃老師,還是在一次講座中認識的。那時候我剛參加工作兩年,在憲塬小學任教,那年因為「聯村聯戶」工作,教育局領導包聯憲塬村,經常住在我們學校。學校只有十幾名學生和四名老師,校長是一位五十幾歲的老教師(楊永明老師),其他兩位都是帶班老師。看到這樣毫無生機的校園,看著這些大山深處的孩子們,為了調動老師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局領導和學區協調後為我們舉辦了送教活動,正是那次活動讓我有幸聆聽了黃老師的講座,至今黃老師那些語重心長的教誨還縈繞在我的耳旁。也正是那次講座讓我邂逅了黃老師,讀了他寫的書?漫漫追夢路?(他臨走給學校贈送了兩本),了解了他的更多故事。在家庭教育中他以身試教,經常陪孩子寫作業讀書、孩子有了輟學念頭時能用巧妙的辦法陪孩子一起到工地當小工搬磚頭、偷偷安排孩子參觀大學校園......在學校教育中他更是以身示範,和學生一起制定班規並帶頭遵守班規(一次違規了帶頭打掃衛生);為孩子寫班詩、班歌、生日歌;自習課陪學生讀書、作文課和學生寫同題作文......多好的父親、多好的老師啊!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

雖然我從小崇拜老師,喜愛這個職業,但我並不知道真正的教育是什麼?以前我心目中的老師就是只要能交給學生知識,學生能考個好成績就行了;而老師的日常生活就是寫教案、上課、批閱作業。我也就是在這種無知中混天度日,沒有太多的思考,用已有的知識應對著十幾個孩子的課堂,從一個懵懂青年到孩子的母親,沒有成績、沒有成長......

直到邂逅了黃老師,讀了黃老師的書,我才有了渴望成長的意願。正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時,學區人事變動,新來的主任竟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他第一次來學校視察工作,從和他聊天過程中,我意識到想成長就必須多讀書,更新自己的知識。之後在他的博客中我發現他不僅讀了許多書,而且寫了許多博文,當時真的很震撼也很佩服!在他的推薦下,那個寒假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給教師的36條建議?,從那以後我慢慢喜歡上讀書。之後他又推薦我加入「生命留痕工作室」qq群、「隴原讀書會」微信群,並組建了學區讀書微信群,兩年來我讀了十幾本教育著作,網路上接觸了許多優秀老師,了解了他們的教育思想。就這樣,慢慢地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什麼,應該如何去做。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首先要多讀書並記錄教育生活的點點滴滴,先改變自己的心態,從心底真正愛上教育。在教育中就要用「愛心、耐心、童心」來澆灌我們眼前這些幼苗,守望成長、靜待花開。正如蔣自立老師所說:「教育就像農業一樣需要一個緩慢的發展過程,需要很長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業一樣批量生產,迅速出爐。這是一個漫長的等待和守望成長的過程,我們老師必須擁有一顆靜待花開、守望成長的心。」

黃老師、王老師就是我專業成長路上的貴人,相信在他們的指導與引領下,我一定會在教育路上走得更遠,收穫更多的幸福與奇蹟!感謝你們!

讀《探尋教育的密碼》有感

王咀子小學 王香

在學區組織的「共讀一本書」中,我有幸拜讀了黃俊老師的《探尋教育的密碼》,說起來他也是我的老師,記得我在柔遠初中就讀時,他就已在任教,而現如今我也成為了老師,並在學區的組織下讀了少時學校老師的作品,內心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油然而生。對從教不到兩年的青年教師來說,讀這本書也無疑是受益的。黃老師此書中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家校共育方面不管從專業還是實踐都科學、合理且全面涉及,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家庭教育是永久性的,家長是學生第一位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那麼就要知道你的言傳身教是無時無刻、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同時家庭也永遠是培養良好習慣與品德的學校,要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展開各方面的教育,讓孩子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給予孩子生活中的陪伴,精神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時也要讓他們要懂得生活中的不易,不嬌慣、不溺愛、不放縱,塑造一個陽光、高尚、有責任感的孩子。黃老師在對自己的孩子教育方面就給了很多的建議和方法,一個是孩子的青春期,要多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採取正確、合理、科學的方法,必要時可以與孩子展開書信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與尷尬;另外一個就是:吃苦也是很好地教育,生活是有酸甜苦辣與磨難挫折的,要適當放手,讓孩子在勞動中體會生活的不易。而我們生活中家庭情況不同,學生就存在不同方面的問題,所以就像李鎮西老師對家長說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做那樣的人。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善良正直,那麼請問你是否善良正直;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勤奮上進,那麼請問你是否勤奮上進?」既不做「直升機型」家長,也不做「大惡魔型」家長,更不做「乾洗店型」家長,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到頭疼甚至是無能為力。另外,對孩子要張弛有度,學會等待,等待種子發芽,花朵綻放。

其次,學校教育也是一場偉大的拯救,既拯救了學生,也拯救了老師。在師生的共同學習中,老師給學生的是德智學習、教書育人、傳道受業解惑,而學生卻教會了老師勤奮好學、與人為善和熱愛生活;同時教師的價值也只有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現出來,作為初當教師的我來說,每次只有站在講台上,我才能體會到教師存在的價值,所以也說優秀教師離不開學生的培養,化用「君,舟也;民,水也;民可載舟,亦可覆舟」,黃老師說「師者,德智之范者,傳道受業解惑、教書育人者也;生,德智之習者,求知做人、修德養性者也;生可以從師、愛師、敬師、育師,亦可棄師、恨師、輕師,更會毀師也。」且說與人為善和熱愛生活,不管是生活中與家人、朋友的相處,還是工作中與學生、同事、家長的相處,亦或是與陌生人的相處,我們都從學生那裡學到了科學、合理的方法,而且不僅使孩子在成長,也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但我們也要記得在學生促使老師成長的同時,各教育名家也在促使著老師的成長,李希貴校長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寫到:「有思想的人生是從讀書開始的,因為我真正的學習生活從讀書開始,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而我在讀黃老師這本《探尋教育的密碼》中,也知道了教師一方面應該時刻帶著五面鏡子前行,即望遠鏡:知道從哪走,到哪去,認準目標與前行方向,對遇到的阻礙有心理準備;放大鏡:看準、抓准機遇,發現自身與他人的優點與不足;顯微鏡:隨時進行自我反省,且要仔細、客觀;平面鏡:大膽、自信,隨時整理衣冠;最後是後視鏡:注意觀察周圍,不僅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更要有一雙善於摒棄醜惡的眼睛。另一方面也要修鍊「八顆心」,即:擁有愛心、保持靜心、時時虛心、富有耐心、待人誠心、做事精心、工作用心和做事專心。

最後,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家校合作是最直接也是最有用且方便的。那麼作為家長和教師的我們就要知道——改變從閱讀開始,尤其是孩子。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重視孩子的閱讀,要大力支持、鼓勵、引導和陪伴孩子大量閱讀優秀的課外書籍讓讀寫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讓經典書籍陪伴孩子成長,讓書香浸潤孩子的純潔心靈,讓讀寫豐盈孩子的生活世界,讓知識滋養孩子的精神成長。在此過程中,單是孩子的閱讀遠遠是不夠的,還需我們家長和教師的陪伴閱讀,孩子才能更有效以及積極地閱讀,才能更準確地在生活中把握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也能更好地體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懂得生命的意義。

讀《探尋教育的密碼》讀後感

劉家畔小學 潘鳳

「成長沒有早晚,如果心中有成長的願望,那麼,就立刻行動起來。也只有行動起來,才會在成長的路上尋找到最好的自己。」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一個教師的成長更離不開學習。所以作為一個教師不學習你終究會被學生淘汰,會被教育界淘汰。一直覺得一個人不論是干著多麼平凡的工作,甚至是給人看大門,也離不開學習。每一種職業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更何況作為老師的我們,如果僅僅只憑著自己現有的那一點點不堪一擊的知識去給學生授課是完全不行的。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應該多向著一些教育前輩學習,學習他們給學生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學習他們如何去學習成長豐富自己的經驗,這本書是很好的學習教材,尤其是像我們這樣剛入職時間不長的教師,給人眼前突然一亮的感覺。讓我們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教我們如何與學生相處,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給我們很多的思考。教我們如何學習別人的優秀經驗。就像一本萬能叢書,讓我對這薄薄的一本書由衷的產生一種敬意,希望他可以被更多的老師閱讀,更多剛剛上崗沒有經驗的老師閱讀。書中記載陶行知老師的一段話「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不管在農村只有幾個人的學校也好或者在縣城裡一班有幾十個人,但同樣都是學生同樣都是老師,只要我們對待每一節課都是認真的,我們同樣都可以稱之為好老師。好多在農村這樣的小學校待久了的老師突然回到有五六十人一個班的大學校就不會上課了,什麼原因呢,自己對待工作的倦怠惹的禍,任何時候對待自己的工作都應該是全力以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學的,而不是消極應對,沒有目的,沒有頭緒的。

我覺得人如果要干一件事情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干好,要麼就純粹不要干。上班之後對於班級里那些不求上進的學生和對自己工作不負責任的老師我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覺得為什麼同樣是人,對自己的人生可以這樣不負責任的。農村有好多留守童自己的父母因為外出打工不能把他帶到身邊就由爺爺奶奶照顧,而自己對待每天在學校的學習不努力,回到家裡也不聽爺爺奶奶的話只知道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我經常給他們說他們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是多麼的辛苦,你們在學校要認真學習才能對得起供你吃穿養育你的父母親,這些幼小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呢?孩子的培育離不開老師離不開家長。

學習永遠都只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想學習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只要靜下心來,攤開書本,你的心就會跟著書本遨遊,每一次的思想的成長就像是一次蛻變,一次思想靈魂的洗禮。要學會享受書本帶給我們的那種享受。

最後引用一句話:只要身體、學問、工作、道德都保持良好的狀態,我們就一定能在不斷地反思中做最好的自己。

在閱讀中改變 在踐行中成長

——讀黃俊《探尋教育的密碼》

華池縣王咀子學區 王攀寶

匆匆讀完黃老師《探尋教育的密碼》,再次為黃老師的教育情結所折服。在嘆服黃老師筆耕不輟精神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書中濃縮了黃老師30多年來教育智慧的結晶,凝結著黃老師的矢志不渝的教師情結,讓我看到了一個幸福教師的教育歷程,找到了開啟當下孩子教育問題的鑰匙。

全書共三篇,就制約當下孩子教育的瓶頸問題,青年教師成長問題,家校聯手共育等問題向我們娓娓道來,讀來受益匪淺。

一、孩子教育,始於家庭

目前,孩子難教育,教育難,是擺在孩子父母和老師面前的突出課題。孩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讓父母和老師一時無所適從,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是父母和老師面臨的最大困境。

當下人們錯誤地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殊不知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影響孩子一生。正如黃老師所言,「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作製造綢緞,那麼,家庭父母的職責和任務是織布做錦,學校老師的職責和任務是染色繡花。」試想,這塊綢緞僅顏色鮮艷,花紋秀麗就能取悅市場嗎?我想,人們看重的關鍵還是綢緞的質量。由此足見家庭教育為孩子成長打基礎,塗底色的重要意義。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表率。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我更相信,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站著優秀的家長,而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是問題家長。因此,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做怎樣的人。

其次,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使得好多父母都忙著自己的事業,孩子多由爺爺奶奶帶,有的孩子半年甚至一年都見不到父母。大多父母認為給孩子穿好衣物,吃好飯菜,多零花錢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溺愛,而不是真愛,「父母對孩子的真愛是親情陪伴」。在陪伴中建立的親子關係,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助力劑。

再次,方法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很多父母總愛將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學習不如某某、某某參加某個活動獲獎了……而自己的孩子好像一無是處。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這樣做的結果是極大地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扼殺了孩子的進取心。還有的家長,當孩子犯錯時大發雷霆,動輒拳腳相加。須知孩童階段就是犯錯誤的階段,犯錯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經歷。因此,「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不是孩子身上有問題,而是家長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需求,走進孩子心靈才是家庭教育的正確通道。

最後,家庭是孩子幸福寧靜的港灣。現在的家庭一定程度上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凶,校訊通、QQ群、微信群的建立,使得家長很快了掌握學生在校的一切,考試分數、名次、在校行為等很快傳到了家長手裡。本該是幸事,可在有些孩子身上卻變成了「災難」。當一個考試成績不佳的孩子回到家中應當得到撫慰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卻是一頓謾罵,甚至是毒打。家庭,是孩子成長幸福寧靜的港灣,當孩子情緒低落時應得到心理慰藉;當孩子心靈受傷,是孩子的療養站。家,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避風港,為孩子遮風擋雨,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二、教師成長,源於自我

黃老師很熱心培養青年教師成長,對青年教師的諄諄教導和成長方法,值得每個青年教師去思考與踐行。如做好「四件事」、帶五面鏡子前行、修鍊「八顆心」等,都是青年教師成長自己的有力抓手。我想,作為初入職的青年教師,應將成長視為永恆的主題。

首先,擁有愛心。「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教師教育生涯中的最基本元素。有了師愛,教師才會視教育為事業,並不斷為之奮鬥;有了師愛,教師才會視學生為活生生的人,容忍他們犯錯,允許他們次第開放,以一顆守望的心靜待花開;有了師愛,教師才會視教學過程為一次旅行,師生在旅程中碰撞思維,相互成長。

其次,提升自我。黃老師說「一個教師的地位,不是靠他人給予的,而是要完全靠自己去維護和樹立」。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知識,學識,眼界是教師享有高度威信的基礎」。知識功底是教師的最基本條件;學識決定了教師的專業素養;眼界關乎著師生視眼。這三者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更新,不斷提升中。作為一個青年教師,就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豐富知識、提高學識、開闊眼界。

再次,借力成長。成長永無止境。要借力學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研究學生,改進教學策略,提升自我教育教學能力;多向同事學習,借鑒其管理班級和教學經驗,提高自己業務素養;加入一些組織,除學校常規教研組外,還可加入一些社團組織,如愛心與教育研究會,新教育實驗團隊等,抱團成長。

最後,砥礪前行。「成長是自己的事」,成長路上,沒有自我內驅力的驅動,成長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自我要尋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新教育實驗提出的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三專」成長模式,從閱讀、寫作、團隊三個層面為教師成長指明了方向;北京十一學校關鍵人物、關鍵事件、關鍵讀物「三個關鍵」培養模式從觸動教師心靈的讀物、事件、人物三個層面為教師成長創造條件。除此而外,還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充實自己,比如一些媒體的APP、微信公眾號等,都是我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

三、家校共育,任重道遠

家校合作共育,由來已經,可現實的情況並不樂觀。家長的觀念、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家長的認知水平等嚴重製約和影響著家校共育的實效。推動全民閱讀,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閱讀中來,實現「愛讀書的校長 領著愛讀書的教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愛讀書的家長,帶領著孩子一起讀」。那將是多麼美好的的教育境界!

合上書卷,倍感沉重,我們的教育,我們的隊伍建設,真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又倍感欣喜,我們有以黃老師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在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引導、指導著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堅信,明天的教育一定更美好!讓我們手捧黃老師教的教育密碼——真正的教育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品德、心態,獲取生活經驗與生存技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由自然人成為社會人,由普通人成為有用人,砥礪前行,開創教育事業的美好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池縣王咀子學區 的精彩文章:

TAG:華池縣王咀子學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