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春拍「混戰」,新買家和錢都去哪兒了?

2018年春拍「混戰」,新買家和錢都去哪兒了?

總是要有這麼一番比較和總結的,藝術品拍賣亦不能免俗,縱然很多人不屑於藝術品交易在整個經濟體中的小小份額,但不可否認,過去的一個月中,伴隨著嚴酷的經濟形勢,拍賣行、買家、委託方和媒體各自經營著「小算盤」,也總算是熬過了史上最密集的拍賣季。

當然,也有人稱之為競爭最為激烈、令人不安的拍賣季,尤其是在缺少超高價位拍品以及高價位拍品頻遭遇流拍的時候,令旁觀者頗為不安,但或許對於參與者而言,卻是有了更多理性的態度。

從2013年以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持續的深度調整期,直至剛剛結束的2018年春拍季,包括拍品結構、買家趣味及層次、行家與藏家博弈、拍賣企業的優勝劣汰等等方面的調整,其中近五年來尤為明顯的當屬是拍品(結構和數量)以及新買家的調整。

「現在輿論說藝術品市場回落,沒有以往那麼大的成交額,在我看來藝術品是稀有不可複製的資源,單件價格既然已經到了某一個階段,伴隨著經濟或者其他因素,有一定程度所謂的回落也屬於正常。但是如果市場中出現舉世無雙的作品,依然會拍出天價。藝術品交易的體量確實和中國經濟的其他板塊,比如地產、金融等交易比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如果一家拍賣行有好的經營和運作,依然會有藝術品交易行業中不錯的成績。」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說到。

的確,在面臨著「調整」這一話題時,多數藝術品行業從業者是有共同認知的。

縱然夜場封面的高價位拍品是保證成交額的重要手段,但在今春拍賣中,也有日場拍賣成交中也有極佳的狀況出現。

對於拍賣行而言,在對於市場行情提前預判的情況下,尤其是本季資本收緊,相對疲軟的時期,鋌而走險的選擇大貨和保證地基的穩定,都不失為一個方向,但對於掌握資金的買家而言,面對拍賣行不斷的調整,他們自身也在進行著調整,包括收藏趣味和層次兩個方面。

在拍賣行不斷的縮量來控制成本維持競爭優勢之後,持續跟進挖掘拍品的獨特性和文化性更成為殺手鐧,尤其是針對收藏口味日益私人化的買家。但也應該看到,今天的買家早已經不再是盲目跟進的他們了,而是對於藝術品有了自己的判斷和學術標準,這在今春拍賣中體現更為明顯。

比如拍賣行為了應對買家口味的獨特,不斷的往上去挖掘拍品,從早期的明清繪畫,到前兩年大熱的宋元繪畫,再到今春拍賣的唐畫的嘗試等。但對於這樣的嘗試,買家顯然是謹慎更謹慎。

其次,即便是對於作品的斷代和拍賣行保持共同認知,但其他的客觀因素也會影響他們的競拍,比如本季的傳王維《山水著色圖》,品相就是其中的一大因素,董國強也直言,私人買家在面對這樣品相的作品時,會思考後續的修復與否的問題,勢必要影響到下一次的釋出,所以這可能也是造成拍品未來順利成交的原因之一。

新買家的競拍卻是不同的,有些新買家進來就直奔最頂級的作品,比如1.265億元的李可染作品,他們的心理在於要買就買最好的。而對於其他中等級別的新買家,則是一種消費性的心理,會按照自己所需去競拍,可能是一張桌子,可能是合適牆尺寸的畫作等。

林林總總,吸引新買家入場的原因很多,他們在今春的表現無疑是耀眼的。對於拍賣行而言,當這些新買家浮出水面之後,未來如何「抓住」他們成為下一輪競爭中的關鍵。

其實,直到今天,大眾對於藝術品拍賣的認識依然很少,甚至部分人還保有「陰謀論」的看法,諸如「假拍、偽作」等,但對於拍賣行業而言,在經歷了一輪一輪的調整和洗滌之後,正日趨走向繁榮健康的市場。

對於拍賣行而言,他們更是在小心翼翼的呵護著行業生態,同質化競爭的當下,如何拿出令買家滿意的作品和專業的服務,成為他們各自獲勝的關鍵。至於藝術市場缺不缺錢,要看買什麼東西,對於舉世無雙的藝術品而言,缺錢,也要創造「機會」參與競拍,畢竟,錯過極有可能就是一生。

藏品出手可諮詢—林小姐:

【鄭重提醒:不上門,不收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間古玩藝術品鑒賞 的精彩文章:

TAG:民間古玩藝術品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