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犧牲式付出,正在慢慢毀掉你

犧牲式付出,正在慢慢毀掉你

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不懂得拒絕的「付出」,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索取」

你的不幸,在於缺乏拒絕的能力

記得我讀書那會兒,從來不懂如何拒絕別人。

從幫同學抄筆記,到借錢給同桌,我無一例外的都會答應。

那時,女生想表示彼此關係好,有種特殊的方式:一起上廁所

於是,每到課間休息,我就要陪不同的人去廁所。

當我陪她們穿過操場,卻只是傻站在廁所外等她們時,我就會得到一個「好人」的標籤。

對「老好人」來說,這簡直是最高級的讚美,因為這意味著,彼此的關係也是好的,甚或是親密的。

在「老好人」心中,隱藏著這樣一種渴望:我需要被理解,只有被理解,別人才能珍惜我的付出,並做出同等的回應。

然而,我最終失望了,因為這種「付出」,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索取」,暴露的恰恰是我內心對「被愛」的渴望。

這就好比說,我心裡有半杯水,我知道你不會主動倒水給我,所以我先犧牲一下,滿足你。

我相信我倒出的水越多,收到的回饋就越多。

可結果,我一直是那個倒水的人。

這裡的水,象徵我們內心容納的愛。

與其說我是不好意思拒絕,不如說我是不敢拒絕,因為拒絕意味著疏遠關係,一旦關係都不存在,那被愛的渴望就更不能被滿足。

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這句話,簡直是「老好人」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他們壓榨自己,去滿足別人時,內心永遠懷著對親密和被愛的渴望。

犧牲式付出,毀掉了真正的親密

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講過這樣一個例子。

在一次技術討論中,一名工程師的意見被否定,而同事的意見被採納。

不久後,大家在他缺席時作了一個重要決策,隨後也沒給他機會陳述自己的想法。他對此感到憤怒,但卻選擇了沉默。

此後,他常做一些夢,夢中的他經常處於憤怒中。他開始出現陣發性的倦怠感和煩躁感。

霍妮分析說,他一方面對別人感到憤怒,另一方面又要通過沉默,來顯示自己舉止高尚、通情達理。

內心的兩種需要形成了衝突,於是,他整個人便陷入倦怠無力的狀態。

無法拒絕別人的人,內心也存在這樣的衝突。

一方面,他們需要「好人」這個標籤來維持關係的穩定;

另一方面,他們又對別人無下限的請求,感到疲倦和憤怒。

在「老好人」心中,對別人心存憤怒是「壞的」,為了摒棄內在「壞」的一面,他們就要不斷強調自己的「好」。

也就是說,他們越想變成「好人」,就越得壓抑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然而,這種被壓抑的情緒,總有極限。

三毛寫過一段求學經歷,其中說到,她在宿舍幫人洗衣、燙衣、打掃衛生,對別人的要求,從不拒絕。

她本以為,自己付出這麼多,大家會把她當朋友看。

可事實上,她除了一個「好人」標籤,得到的只有更多請求。

有一回,大家在她床鋪上喝酒胡鬧,恰好遇到院長查寢。

結果,院長罵她是敗類,還污衊她在校園裡賣避孕藥,任三毛如何解釋,院長都不聽。

憤怒之下,三毛拿著掃帚,把這群人轟出了宿舍,還把一瓶水潑在院長身上。此後挺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不敢和三毛過多接觸。

她變成了自己眼中的「壞人」,會發脾氣,不忍讓,也不退縮,但有趣的是,改變後的她,反而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弗洛伊德說,攻擊性,是人類的兩大驅動力之一。

當攻擊性被壓抑時,生命的活力也會受阻。

「老好人」壓抑憤怒時,也壓抑了生命的活力。而這個活力,又是建立深度關係的一部分。這就導致,你越是對所有人都不拒絕,就越容易讓關係停留在表面。

能夠滋養雙方的關係,都在深度的親密中。

那種浮於表面的友好,除了耗散精力外,只會讓「老好人」一步步陷入強迫性的「犧牲式付出」中, 最後帶來更多痛苦的體驗。

付出前,先學會自我滿足

對「老好人」來說,「拒絕別人」是對別人的攻擊,而這個攻擊帶來的後果,極有可能是關係的破裂。

可為了維持關係,就逼迫自己去付出,無異於飲鴆止渴。

在《新白雪姬傳說》中,男二號說過一句話,十多年過去了,我仍記憶猶新。

他說:「我能治癒所有人,除了我自己。」

他有一副極美的嗓音,一直在電台主持一檔夜話節目,他用聲音治癒了很多人,除了他自己。

他曾相信,當你用心付出,讓別人感覺到被治癒時,自己心中對愛的缺失,就能夠被填滿。

可結果,他越付出,越覺得匱乏。

最後,等各種惡劣事件的幕後黑手出現時,他輕易地加入了敵方陣營。

一個做不到拒絕的人,當他用「犧牲式付出」來「索取」時,他心中對被愛的渴望,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

因為接受他付出的人,會誤以為他心中的水杯是滿的。

我們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當我們用心理學的眼光去解讀這個故事時,至少可以得到這樣一種假設:

養育者給孔融灌輸了「自我犧牲就是美德」的思想。「吃大梨」意味著自私,而自私是羞恥的,也是不被養育者接受的。所以,哪怕孔融一年只能吃一次梨,他也不得不強迫自己把梨讓給哥哥。

我不是想批判經典,而是想談談形成「老好人」的心理條件,「老好人」的「犧牲式付出」,本質上,就是對「直接索取」感到羞恥。

「想被愛」、「想被關注」、「想被照顧」,這些簡直太羞恥了,所以不能直接說出來。但不說,就不能被滿足。

於是,他們用付出提醒對方:用我對你的方式來回應我

缺乏拒絕能力的人,只有當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渴望什麼,又害怕失去什麼,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學會拒絕。

我們內心的「好」與「壞」,就像太極圖,當你刻意展現其中一面,而壓抑另一面時,不平衡的狀態,就會帶來各種問題。

真正的和諧,是接納自己的渴望,在自我滿足的同時,也去分享和付出。

這樣,才能化不幸為幸運,用心地過好這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住商低的人,肯定不懂生活
一個人婚姻幸福的4個跡象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