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溝溝里的農耕民俗文化大院

山溝溝里的農耕民俗文化大院

位於西吉縣震湖鄉陳岔村姚崖組的篷門古村·國輝農耕民俗文化大院,存放著從新石器時代到漢、宋、元、明、清、民國時期、解放初期及改革開放初期的農具、陶器、瓷器等涉及農家生產和生活的一千多件農耕具老物件,吸引了多家媒體專題拍攝採訪報道和多位民俗文化專家學者前來參觀。收藏藏品的主人叫戴輝曙,喜歡收藏古錢幣,熱愛寫作。

2003年,戴輝曙被西吉縣委宣傳部招聘,下鄉走村串戶採訪寫新聞,在一次採訪中發現一位村民欲將自家老人用過的農耕工具扔掉,他便萌生了收藏老物件的念頭。從那時起,戴輝曙便將四處收來的各種老物件,存放在他家一處閑置的老院子里。13年來,老院子里的8間土木結構房子里存放了500多件農耕文化類藏品。

剛開始沒有專業的陳設室,部分藏品也只是簡單歸類放在一起,直接堆放在地上,參觀者有一種進入倉庫的感覺。為了更好地對這些老物件進行保護和復原,戴輝曙就開始計劃建設有專業陳設室和分類展覽室的農耕博物館,並策劃布展3個主題展廳,面積三百多平方米,分類展出一千餘件展品,內設農耕展廳、民俗展廳。為此,他籌資8萬餘元,在老院子里建設成了佔地10畝的篷門古村·國輝農耕民俗文化大院,包括一個大展廳和3處土莊院,把3處莊園打造成一個「篷門古村」小影視基地。目前土作油坊、石磨、醋坊等正在復原中。

「農耕工具幾千年來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演繹了不同的文明。上了年紀的人看到這些老物件,會有一種找回過去的親切感,年輕人看到這些老物件,也會產生一種新鮮的體驗感。我多年來潛心收藏,純屬個人喜好,但如果能起到傳承歷史文化和教育後代的作用,我也很欣慰。」戴輝曙說,大院建成後,他希望能帶動西吉縣鄉村旅遊、城市經濟、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宣傳西吉民族民間農耕文化和西吉歷史、民俗、社會發展發揮窗口作用。

2016年4月,戴輝曙的「農耕博物館」開始對外展示。自篷門古村·國輝農耕民俗文化大院建成至今,寧夏電視台《這裡是寧夏》欄目組進行過採訪報道;CCTV10《中國印象方誌》欄目組來此拍攝;央視大型紀錄片《六盤山》欄目攝製組也做了專題拍攝;還有來自外省的民俗文化的專家學者,來自上海的20個家庭的「親子團」前來參觀……文化大院受到參觀者一致好評。(記者 王旭東 文/圖)

(王旭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