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陳風·澤陂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楚地入梅,夜灑細雨,清晨水澤岸邊,荷葉上留下一夜相思淚。初陽愛撫,芙蓉剔透,一一獨立,隨風輕擺,無關風月。
此句出自周邦彥《蘇幕遮 燎沉香》一詞,被晚清國學大家王國維先生譽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無獨有偶,如果說周敦頤是工筆描荷之全貌,那麼周邦彥則是構圖繪荷之神韻。
半畝方塘,圓的荷葉,圓的雨露,圓的初陽,只待筆直的莖幹一出,簡約幾何圖則成。「一一」二字,更顯芙蓉修長挺拔,疏密有間;微風吹過,搖曳生姿,仿若遺世獨立。
少有花容,既能比君,又能比美,荷是之一。《山有扶蘇》便是以荷比君的詩篇。那,《詩經》中是否也有以荷比美呢?當然有。這一期,我們就一起分享《陳風 澤陂》。
《陳風 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注釋
陂(bēi):池塘的岸邊
寤寐(wù mè):寤指醒時;寐指睡時
涕泗(tì s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
滂沱(pāng tuó):本意指雨下得很大
卷(quàn):頭髮捲曲且美好
悁(yuān):憂傷愁悶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花苞
世人皆知,楚國大夫屈原開創了中國文學香草美人的傳統。香草美人最早源起漢代王逸《楚辭章句》序言:「《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可見,屈大夫所創香草美人的藝術手法,緣起於《詩經》,是對其比興手法的繼承和發展。
《詩經》中的草本藝術功能至少有三:可直接喻人,如《桃夭》《甘棠》;可傳遞情感,如《靜女》《溱洧》;可烘託人物,如《我行其野》《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蒲,又名蒲草、水燭。水燭,多麼有趣的名字啊。既然名燭一定和火有關,那為何又稱作水燭呢?
蒲草生於水邊、池沼、河渠之地。花穗成熟可蘸油代替蠟燭照明,故名水燭。「蒲草韌如絲」,故蒲葉可編製涼席、坐墊;其纖維可用以紡織和造紙。今天,鄉村人家仍會採摘蒲草花穗備存,更因其花粉有收斂止血的功效。日常擦傷破皮,只需捋一些花穗敷於傷口即可。
蒲草真乃神草。果真,傳說堯帝降生之時,天降甘露,落地而成神韭,感萬物之陰氣,化為蒲草,潔而芬芳。故蒲草也被稱為「神韭」,乃天賜神物。先秦時,多為先民祭祀所用。
蒲草,不僅自古被譽為高潔之物,而且古人認為食用蒲草,上可得道飛仙,下可延年益壽,其葉如刀劍,佩之能斬邪靈。
「彼澤之陂,有蒲與蕑」。
《溱洧》一詩,讓我們認識了蕑。蕑,名佩蘭,自古為著名香草植物。三月三,上巳節,先民們採摘佩蘭到河邊沐浴,以防治瘟疫,拔除不祥,故上巳節又稱作沐浴節。
但,蕑還指代另一種植物,即蓮蓬。有人會驚奇,這怎麼可能呢?別急,答案馬上揭曉。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菡萏是還未綻放的荷花,即荷花的花骨朵兒。「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出自唐李白《子夜吳歌 夏歌》),廣闊的鏡湖水域,含苞待放的荷花褪去清麗,反成壯美氣勢。
首句「有蒲與荷」,此處之荷,童童認為,應理解為:荷葉。「惟有綠荷紅菡萏,舒捲開合任天真」(出自唐李商隱《贈荷花》),此句綠荷便專指荷葉。
《詩經》結構往往一詠三嘆,迴環往複。首、末句皆指蒲草與荷,「有蒲與蕑」亦不例外。有了荷葉與荷花,自然少不了蓮蓬,蕑作蓮蓬之解更為妥當。當然,三千年而下,很多指代已不可考。如果,有人認定蕑僅僅指代香草,也無不可。
「有美一人」。美人悠悠出場:她出現在蒲香清洌、荷香幽遠之中,她出現在蒲葉如劍、一一風荷之中,她出現在上可通佛、下可通靈之中,她是不食煙火的仙子,清雅無雙。這就是草本環境間接烘託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無須言辭,形神盡出。
荷仙,究竟容光幾許?答:「碩大且卷」「碩大且儼」。看到「碩大」二字,不免喜感十足。但實則,美人體態與荷之形狀相映成趣。哪朵荷,纖弱無骨?哪朵荷,垂目低吟?
愛人蓬鬆的烏髮漲滿了詩人的眼帘,她的髮髻高高地聳起,頭上或許還卡著一朵花,亮亮地在風中張望。比飽滿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她不沾塵埃、高遠獨立的潔凈與清皓。猶如碩大的荷花,遠遠地,一一錯落,於水中央。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荷雖嬌艷欲滴卻莊嚴神聖,花開堪折直須折,但荷彷彿是個例外。正因疏遠的距離,詩人與美人並非世俗男女耳鬢廝磨。詩人愛慕荷仙,卻傷如之何?「傷如之何」指毫無辦法。愛人是人間仙子,除了沉默的守護,詩人別無他想。
也許,正是類似凡人對仙女的渴慕,卻又無能為力,所以詩人才會涕泗滂沱。這是濃烈但又無奈的宣洩。滂沱如傾盆大雨,瀉在荷上,瀉在心裡,也瀉在三千年的歷史中。那,愛人懂嗎?
「池荷雨後衣香起」,正是描繪雨過荷葉了無痕的景緻。大家不妨雨後賞荷,數一數,幾片荷葉能存續雨珠,幾株荷花能內含雨滴?佛經有云,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正是比喻修行人超脫世俗的生命狀態。荷仙亦是如此。
只可遠觀,不解風情。詩人的愛意,古今皆知,除了愛人。能不能靠近她?能不能再見到她?或許,在詩人腦海中已經提問了上萬遍。故而,才有憂愁煩悶,才會輾轉難眠,隨著時間流逝,隔著空間遙遠,詩人的情感愈演愈烈。
至此,《澤陂》的故事就講完了。
大家有沒有另一種感覺,《澤陂》與《蒹葭》莫不相似。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無論是清香蒲草,聖潔荷花,還是白茅茫茫,零露晶瑩,都襯托著佳人縹緲婀娜的氣韻,也鐫刻著詩人遠大高潔的志向。而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往往暗喻詩人為理想的實現殫精竭慮。
《詩經》之「風」,皆為民歌,遠不及屈原大夫之鴻鵠氣象,但草本與理想,與品格有了最初的連接,並最終演變成中國文學情景交融、以歌言志的傳統。
當下,蒲草正盛,大家如果有「秉燭夜讀」的習慣,不妨採摘蒲草放置於案幾,有清新眼目的功效。古代學子常植蒲草,以示晝夜讀書不倦,真是有趣的行為藝術。
好了,這一期我們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
下面是本文的主角
童童同學
鼓掌鼓掌
一個追求生命全然舒展
神經徹底放鬆的女子
相信能量傳遞
力圖將覺知自然、覺知生命的能量凝聚
尤愛詩詞與旗袍
相信詩詞的感發力量
渴望厚積薄發的自我生命綻放
以芬芳世界一角
圖 ▏曉暹、阿寒,網路(蒲草)
文 ▏童童
(版權歸果糖所有)
End
————
【大地藝術館周末工作坊】
每周二至周日免費開放攝影展畫展和繪本館
每周末一次線下藝術課堂
歡迎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果糖公號
—— 藝術為人賦能 ——
鄉村社區文化 ▏鄉村兒童藝術教育 ▏家庭教育理念
TAG:果糖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