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巧奪天工的玉雕藝術
GIF
15
「玉不琢,不成器」——巧奪天工的玉雕藝術
門道提示:農曆五月二十六
長安憶
笙聲不息
雙笙
00:00/04:40
一塊小小的玉石,在大師手裡反覆雕刻,一點點打磨,就成了稀世珍寶。藝術品也有了儀式感,覺得變成曠世之作才會是對玉石最好的詮釋。前幾篇文章中門道君給大家介紹了根雕和竹雕,今天就繼續給大家講一講關於玉雕那些事兒。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華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時期,制玉成為一種專業,玉器成了禮儀用具和裝飾佩件。玉石歷來被人們當做珍寶,在中國古代,玉被當做美好品物的標誌和君子風範的象徵。
一直以來考古界認為,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時期,我國就已出現了玉璜、玉珠等玉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然而,如今「在遼寧鞍山海城東南45公里處有一個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岩老玉溝的玉料所打製成的砍斫器,距今12000年以上,這說明中國的玉器最早和石器一樣是從打制到磨製到琢磨逐漸形成而來,這個玉器的出現只能說明在1萬多年前中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就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玉的特性、美麗的顏色和堅韌的品質,被先人們從以石為主的材質中剝離出來,成為一種專門的材質做出特定的器具。
看來,最早的玉器並不是禮器,而是實用性工具——砍斫器。這從側面證實了一個問題,玉器的起源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著顯赫的出身,而是從實用器基本生產農具起源的。這也說明玉雕藝術的起源來自民間的基礎生產勞動,很像那些開國帝王往往來自民間一樣,並不神秘。
所以說,玉雕的最早出身並不像廣為宣傳上講得那樣出身皇族,神壇禮器,那些還是它的後話。它最初應該是最基本的生產勞動資料。玉雕起源不是空穴來風、天外來客,而是生產實踐中的一種基本需要。詼諧點講,幹部還得掛職鍛煉呢,何況本是勞動中創造出的玉雕藝術——玉雕本是個民間來的憨厚生,陪著巫玉時代的酋長們一塊成長,由農具和狩獵用具演變成了禮器,登上了皇家大雅,也可謂品學兼優,但它本質上還是對原始生產資料的崇拜,這個在漢唐以前,相當長一段時期,一直沒有變化。這一點不奇怪,華夏文明本身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農耕文明。
因料施藝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藝。玉雕為工藝創作,無定形。玉雕需想像,並注於玉石之上,無塗改性。每部作品均需從料性、顏色、形狀等出發,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創作中更是因料設計,獨闢蹊徑。玉雕工藝悠久,其因料施藝之工藝日臻合理。歷史上只以小件為主,製品單一,數量有限。隨著工藝的進步,技藝的提高,因料施藝的技能越來越高,作品更豐富多彩。其玉雕形狀、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為因料施藝而獲得最佳的效果。
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石,經過人工雕琢,才賦予其新的價值和魅力。我國玉雕工藝,源遠流長,為世所公認。
·END·
中國文化
軒言文化組采編
微信號:mendaoapp
TAG:門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