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與佛教都說:你並不存在

科學與佛教都說:你並不存在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Evan Thompson證實了佛學中的「無我」概念。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神經學家就對佛學有了興趣。在首批研究中,他們發現如果對思想進行訓練,就能逐漸改變大腦,這與佛教僧侶長久以來的教導相一致。

佛陀並不向平信徒教導「無我」概念,認為這容易使人混淆。「無我」的基本觀點即自我並非恆常不變。現在的自我與下一秒、下一年的自我相一致,只是一種錯覺。Thompson稱「大腦與身體一直在變化,自我永遠不變的理念並不符合事實。」

如果你看看自己以前的一段錄像,或是讀一讀多年前寫下的東西,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興趣、觀點、信念及與他人的關係等都一直在變化。事實上,「無我」並非指「沒有」我,而是說人一直在變化、進化和變形。這又說明什麼呢?

「Hardwiring Happiness」和「Buddha』s Brain」的作者Rich Hanson稱,既然恆常不變的自我並不存在,我們就不必每件事情都往心裡去。我們內在的思想只是思想,不能真正定義我們。外在事件也只是外在事件,並非專門為個人而存在。或者就像心理學家兼佛法教師Tara Brach說的,我們的想法「真實存在,但並非真相。」

不讓自己被一些想法定義,能為我們帶來極大的自由。正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我們才能成長和改變。自我永遠不變的想法會讓人們自我設限,擺脫了它,我們也更能期待讓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有了科學與東方哲學思想的結合,21世紀或許將有更多研究為2600年來的佛教思想做支撐。但如果兩者出現了矛盾,我們無疑都應該投向科學的懷抱。

佛學與科學似乎有著相似的目標:即認清思想,並利用它讓我們過得更加幸福一點。假如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我,我(原作者)至少希望自己不斷改變的自我能夠平和安定,並且比現在幸福10%。

本文譯自 bigthink,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LORI CHANDL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喪失了視覺的盲人,也可以用舌頭「看見」東西了!
蘑菇的形狀通常能超出常人想像,這些菌類可以說是「千奇百怪」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