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書櫃里的「新書」很值錢
「新書」也能增值?最近,網上一篇名為《那些悄悄升值的「新書」》的文章引起了眾多藏書愛好者和讀者的關注。據文章介紹,很多民國書以及線裝古籍等珍稀書籍價格一直在攀升,一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版的書籍也因發行量少,題材獨特等種種原因,價格飛漲,一書難求。然而,其實不光古舊書籍在不斷增值,一些近十多年來出版的書籍,價格也悄悄翻了好幾倍。究竟怎樣的「新書」具有升值收藏潛力?
海燕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石頭記會真》(全十卷)定價為800元,目前孔夫子舊書網售價20000元。
一套2005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穆旦譯文集》(八卷本),定價為290元,在京東二手書售價為6545元。
《東方遊記》2007年版定價20元,二手書售價1188元。
新書漲價原因各種各樣
從網上搜索看到,一套2005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穆旦譯文集》(八卷本),上市定價為290元,如今在京東其二手書售價為6545元;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張國榮的時光》定價為28元,今在京東其二手書售價在585元以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定價為39.8元,今其二手書在京東售價為357.2元以上;《東方遊記》是20世紀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最後一本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時定價為20元,今其二手書在噹噹售價高達1188元;海燕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石頭記會真》(全十卷)定價為800元,現在孔夫子舊書網售價低至8200元,高達20000元……
面對這些剛在手裡摩挲過不久的新書的悄悄漲價,網友們最近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書若因「精、少、美」而升值還不錯;有的指出現在的圖書出版過多,以致很多書不能多次出版,乃至變成絕版書,故溢價正常;有的認為普通圖書的忽然溢價與某些商家的囤積居奇製造現象有關,也跟市場的哄抬與炒作有關。比如網友「畢竟是書生」認為圖書的漲價「其實很正常,有些書出版一二十年,時間也不算短了;有些書則完全是因為當年的偏門冷門,而如今大熱,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有些則是因為不可言明的原因。還有一些那是炒作所致吧。」
誠然,在愛書者眼中,書的價值不盡相同。在嗜書如命的讀書人心中,一本書的真正價值,更不能以金錢計。就像網友「柔風甘雨」所說的,對每一個真正的愛書者而言,「他或她對書的認知是:這本書所提供的理論、知識、觀點、資料、專業,以及書中所表達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否客觀、公正、真實、準確?書的真正的使用價值是否滿足了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至於對書的附加價值的認可那是商家、收藏家的事;由於追求的價值和目的不一樣,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所以,某些書的『悄悄升值』並不能完全從本質上說明『書』作為文字載體的真正價值。」
今日的新就是明日的舊
看書榜,買新書,對普通讀者來說是學習需求與精神提高。那麼,對於藏書者來說,則要進一步思考:買什麼?怎麼買?哪些新書才具有升值的潛力?「新出版的圖書,同樣是有收藏價值的。」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一般來講,以下幾類新書的收藏價值特別明顯:一是名著精印本,主要看出版社、設計裝幀;二是名家名作,尤其是人文領域的學術高水平著作;三是特殊的人文傳記;四是特別的資料文獻性圖書;五是著名作者的成名作或者限量版。閻焰認為,今天很多學術研究類圖書在圖書市場上的確是稀見本了,有很多的價格比當年買時貴了幾十倍,且還很難找到。閻焰對新書收藏有一番自己的獨特理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收藏。所有的收藏,都是從新到舊的。今日的新,就是明日的舊。」
「除了經典的、裝幀設計優美的、大家名家的、獲獎的、發行量小的、可以傳世的文學藝術類作品,名家名作的簽名本也是有收藏價值的。」深圳藏書家銀熙君說。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簽名本頗受讀者青睞,特別時下作家和明星簽售新書十分流行,這樣的簽名本又有怎樣的收藏價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陳子善認為,「一般來說,簽名本是由作者、譯者或編者在他們自己的著作、翻譯或編集上簽名。然而,這裡說的一般,當然會有例外。例如一位作家,他在他朋友的書上籤了名,然後送給另一位朋友。從廣義的角度來說,這也算是簽名本,雖然這不是他自己的著作。另外,就是作者在自己收藏的書上簽名。」陳子善指出,簽名本有可能是初版本,也可能不是初版本,它或者是第二版、第三版,甚至是更後一些的版次;但只要是簽名本,即使不是初版本,它的價值和意義仍十分重大。
陳子善表示,從價值判斷來講,有上款、落款、蓋章、日期,才算是比較完整意義上的簽名本,有題詞當然更理想。作家在新作簽售活動時簽給讀者的書,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只能簽上自己的名字,算是簽名本里最普通的。至於有沒有價值,還是要看作品本身。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