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1925年12月30日凌晨1時,曾經風雲一時的徐樹錚在距京不到50公里的廊坊火車站被槍殺,那徐樹錚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徐樹錚1880年11月出生於安徽蕭縣皇藏峪以北十里的醴泉村。村子今天雖屬安徽,但舊屬徐州,且距那裡僅五十里,再加上徐樹錚自小在徐州讀書,後來又在徐州安家,所以就像稱袁世凱為"袁項城"、稱黎元洪為"黎黃陂"一樣,人們就常稱他為"徐徐州"。為與民國時期另一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相區別,當時又被稱"小徐"。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徐樹錚

1.投筆從戎

徐樹錚出身於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祖父徐蘭因躲避太平天國之亂而逃到此地。他的父親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原本是一個鄉村塾師,1873年被選為拔貢生;母親岳氏為徐忠清之繼室,其家族自稱岳飛後裔。徐樹錚的外祖父岳封叔是個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貴之相而將女兒嫁給他。徐樹錚出生之時,,他的父親徐忠清和母親岳氏已經生育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當時,其父已有四十七歲,母也有四十五歲,對這個老來之子,他們格外疼愛。此子自幼聰明伶俐,相傳"七歲能詩",被譽為神童。十三歲那年(1892年),他考中秀才,四年後以歲試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績補廩生。

1897年,年滿十七歲的徐樹錚赴省城江寧(今南京)參加鄉試,意外落榜。此時,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山河破碎、生民塗炭,無數的知識分子紛紛覺醒,毅然走上投筆從戎的道路。落榜後的徐樹錚認為"儒者讀書,要以致用為宗。頻年朝政日非,喪師割地,為國大辱。釋而不圖,雖皓首牖下何益?",如此便開始"思究兵謀,留意天下政財大略,預為投筆計"。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華夏大地,聽說清政府正在招募士兵,徐樹錚認為這是實現自己夙願的大好時機,便從父親的床頭拿錢偷偷投軍。發現兒子離家後,母親坐上騾車,匆匆追到清江,把徐樹錚強帶回家。為了讓徐樹錚安心守家,父母強逼徐樹錚娶親成婚。新娘是同樣出身鄉村塾師家庭的夏宣。儘管如此,仍攔不住徐樹錚的投軍之心,深明大義的夏宣拿出奩金資助丈夫成行,徐樹錚終於如願成為了一名軍人。

1901年,徐樹錚前往濟南投奔時任山東巡撫、統領新建陸軍的袁世凱,並上書一封,力陳自己的報國之心。袁世凱因值母喪丁憂,所以不能親自接見,便派山東觀察使朱鍾琪來代他考察這位年輕人。徐樹錚不能接受朱鍾琪的傲慢之氣,與他話不投機,被拒於袁門之外。正在他落魄於濟南城中之時,偶然被袁世凱的部下遇到。段曾回憶當時情景:至旅店拜客,過廳堂,見一少年正寫楹聯,字頗蒼勁有力。時已冬寒,尚御夾袍,而氣宇軒昂,毫無寒酸氣象。因詢之,謂投友不遇,正候家款。問以願就事否?則答以「值得就則可就」。頗以為奇,約與長談,深相契,遂加延攬。兩人一見如故,徐樹錚被段祺瑞欣然聘為記室。後來,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段祺瑞的勢力不斷壯大,徐樹錚也依靠自身的出眾才華和絕頂聰明,漸漸成為段祺瑞最信賴的智囊和得力助手,是段手下的第一紅人,被稱"小扇子"。仗著段祺瑞的袒護和支援,徐樹錚鋒芒畢露,春風得意,對民國前期歷史的進程和走向產生著不小影響。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2.三造共和

1905年,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徐樹錚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先在振武學校學習基礎知識,三年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就學。1910年學成回國後,被分配到駐紮北京南苑的陸軍第六鎮,仍歸段祺瑞麾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被起複以鎮壓革命,到11月更登上內閣總理大臣寶座。接著,段祺瑞被任命為湖廣總督,徐樹錚隨他駐紮湖北孝感。其後,袁世凱授意段祺瑞等部將擁護共和,逼宮清廷,徐樹錚受命為段祺瑞草擬擁護共和的通電,並以總參謀官身份名列49名將領之中。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孫中山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位讓與袁世凱。段祺瑞成為民國政府的陸軍總長,徐樹錚則被任命為其屬下的軍學司司長,旋調任軍馬司司長。1914年,又升為陸軍次長。

1915年,二十一條簽訂後,段祺瑞、徐樹錚相繼免職,當時袁世凱正籌劃稱帝,段、徐二人都表示反對。而袁世凱則認為段祺瑞的態度是徐樹錚推動的,所以對徐樹錚尤為忌恨。1916年袁世凱撤銷帝制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後改稱國務總理),擬用徐樹錚為其秘書長,由於袁世凱不悅,遂改為副秘書長。1916年6月,袁世凱死去,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仍為總理,徐樹錚升為國務院秘書長。後以行事獨斷,遭黎元洪免職。

1917年春,段祺瑞企圖在日本的支持下對德國宣戰,而黎元洪則唱反調。在段祺瑞的部下中,唯有徐樹錚一人反對,認為中國應在一戰中嚴守中立。 但段祺瑞不聽徐樹錚勸諫,於3月14日宣布與德國斷交,5月1日操縱國會通過對德宣戰案。大總統黎元洪拒絕蓋印,並且在美國公使芮恩施"允為後盾"之下,利用5月18日北京英文《京報》披露段祺瑞向日本借款1億日元而引起民憤之事罷免了段祺瑞總理之職。7月1日,張勳扶植清朝遜帝溥儀復辟。段祺瑞在7月3日馬廠誓師,自立為討逆軍總司令,以徐樹錚、梁啟超等為參贊進行討伐。7月12日,張勳復辟失敗,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勛重掌大權,徐樹錚在其中之功實不能沒。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3.力推武統

張勳復辟後,黎元洪引咎辭職,由鎮守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段祺瑞任總理,徐樹錚再次出任陸軍部次長。面對當時戰亂與割據局面,段祺瑞力主武力統一,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混一",使府院之爭再起,徐樹錚與段祺瑞緊緊站在一起,兩人被迫雙雙離職。

1918年2月時,曹錕、吳佩孚、張敬堯、張懷芝、馮玉祥等各路軍閥紛紛南征。徐樹錚秘密慫恿奉天督軍張作霖率兵入關,在秦皇島強行截獲日本軍械,促成段祺瑞重新上台。在段祺瑞下台後的幾個月內,徐樹錚在各路軍閥間縱橫捭闔,顯示出非常高的斡旋能力,為世人所稱。當時在正志中學教書的著名學者林紓曾作《匹馬度關圖》以稱頌。

段祺瑞第三次做總理以後,徐樹錚專註於武力統一,他以奉軍副司令的身份代行總司令張作霖的職權,指揮數萬奉軍南下應援作戰,反覆激勵和催促曹錕、張懷芝率領第一、二路南征軍赴湖南與南軍作戰,並遙控浙閩聯軍進攻廣東,指示川陝劉存厚和陳樹藩堅持抵抗護法軍,戰局幾起幾伏,徐樹錚一直運籌於其內。

南方前線的戰局陷入困境。先是主將曹錕稱病北返,吳佩孚等前線將領又產生厭戰情緒,私下與南方通款,又發電斥責徐樹錚"堅持武力、得隴望蜀";另一方面,張作霖與徐樹錚也產生齟齬,徐樹錚不得不於1918年10月1日辭去奉軍副司令之職,專任參戰督辦處參謀長,負責編練參戰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僅國際和平成為人心所向,國內和平也壓倒了武力統一之聲,新任大總統徐世昌公開鼓吹南北和解,美國和日本也不願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繼續下去。在此情況下,段祺瑞與徐樹錚難以堅守武力統一政策。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徐世昌

4.操控大選

張勳復辟後,段祺瑞就採納研究系梁啟超、湯化龍等的意見,宣稱不要舊國會、不要舊約法、不要舊總統,而是成立了一個過渡性的臨時參議院,並由馮國璋簽署了選舉新國會的命令。徐樹錚遂積極從事於新國會的醞釀,打算成立一個支持皖系軍閥的政黨來控制國會。他認為政黨一詞"為世詬病",已經污名化,有人乃建議用俱樂部之稱,又因為該俱樂部在1918年3月8日成立於北京安福衚衕,即稱為安福俱樂部。由於徐樹錚是現役軍人,不便直接出面,因此是安福俱樂部的幕後操縱者。1918年6月,徐樹錚自南方前線回京後,更加緊鑼密鼓地籌劃選舉事宜。由於權勢干預,安福系與梁士詒、葉恭綽等的交通系聯手在參眾兩院選舉中大獲全勝,成功排斥了勁敵研究系。此次選舉出的國會是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由於安福系包攬70%以上的議員名額,因此又稱"安福國會"。

安福國會出籠後,選舉新任大總統成為當務之急。代理大總統馮國璋並非不想轉正,但他看到國會已被安福系控制,自知大勢已去,不願參選;國務總理段祺瑞雖然在政斗中處於上風,但由於樹敵過多,直系軍閥及國會中的交通系、研究系都不樂見他當選,南方更是誓死反段,所以他也表示不參選大總統。而標榜超然主義的北洋元老徐世昌成為眾望所歸的大總統候選人。9月4日,徐世昌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作為這次選舉幕後導演的徐樹錚在國會和總統選舉中出盡風頭。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正式就職,由錢能訓代理國務總理;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人的輔佐下把持著實權。10月24日,剛坐上總統寶座不久的徐世昌下了一道和平令,徐樹錚甘願接受,徐世昌便把他支去日本"觀操"。11月4日,徐樹錚啟程赴日,11月16日,徐世昌下達停戰令,武力統一政策宣告破產。等12月16日徐樹錚"觀操"歸來時,南北和平會議已經拉開帷幕,徐樹錚對此無可奈何,遂於12月25日請假回徐州省親,以示不滿。在籌劃國會選舉期間,徐樹錚殺死了段祺瑞的政敵陸建章。此事雖在段祺瑞的袒護下不了了之,但引起了各路軍閥的不滿,尤其是陸建章的侄女婿馮玉祥,雖然當時並未流露,卻為七年後刺殺徐樹錚埋下伏筆。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5.收復外蒙

辛亥革命時,外蒙古在俄國庇護下獨立,後又取消獨立,改為自治,中華民國僅享有宗主權的空名。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震動,遂生撤銷自治、回歸中國之心,日本則指使出身布里亞特人的白俄軍官謝苗諾夫染指外蒙。

徐樹錚很早就關注外蒙問題,1912年在給當時還是段祺瑞手下幹將的靳雲鵬的信函中就已闡述他力保蒙古的戰略思想。1919年6月13日,北洋政府正式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7月18日頒布西北籌邊使官制,同時參戰軍改為邊防軍,參戰督辦處改稱邊防督辦處。6月底以後,邊防軍陸續開拔外蒙。雖然外蒙撤治已成定局,但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兩派圍繞撤治條件問題明爭暗鬥,尤其是喇嘛不願失去既得利益,對撤治頗為抵觸,導致撤治延宕不決。中央政府駐外蒙的代表都護使陳毅則周旋兩方之間,商定了《外蒙善後條例》63條方案,準備由外蒙王公呈報中央政府批准。徐樹錚1919年10月23日自京啟程,10月29日抵達外蒙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11月1日便指出陳毅撤治方案的"七不可",主張簡括數句,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外蒙問題。 隨後他排擠陳毅,並對外蒙當局施壓,於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出示他新擬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銷自治,再商定條件,並警告巴德瑪多爾濟說:"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 巴德瑪多爾濟聽了以後嚇得戰戰兢兢,第二天便趕緊召集王公和喇嘛開會,擬出了請求撤治的呈文,馬不停蹄地交給徐樹錚,徐樹錚為昨日的魯莽向巴德瑪多爾濟道歉,隨後立刻將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總統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此前一天,徐樹錚已從庫倫返回北京復命。

1919年12月2日,北洋政府任命徐樹錚為外蒙活佛冊封專使,12月27日,徐樹錚第二次來到庫倫,1920年1月1日為哲布尊丹巴八世舉行冊封典禮,在恰克圖巡視邊務後於1月24日返回北京。1920年5月10日,徐樹錚第三次赴蒙。不久後,北洋內直奉矛盾陡然升級,徐樹錚於6月被段祺瑞召回。接著,大總統徐世昌於1920年7月4日免去徐樹錚西北籌邊使之職,徐樹錚對外蒙的經營也就戛然而止。一年後,外蒙古在蘇俄的支持下獨立建國。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6.直皖戰爭

徐樹錚收復外蒙古,他本人和皖系的威信和實力隨之大為增長,令奉系張作霖和直系曹錕如坐針氈。原本北洋各派系在段祺瑞、徐樹錚的指揮下共同對南作戰,到1920年時已經離心離德,大有劍拔弩張之勢。徐樹錚的政敵靳雲鵬在直奉二系及徐世昌的支持下坐上總理之位,也讓徐樹錚耿耿於懷。1920年4月8日,曹錕在保定以悼念直軍陣亡將士為名義,召集8省代表開會,不僅決議停止對南作戰,還要求解散徐樹錚所把持的安福俱樂部,矛頭直指皖系。1920年5月,吳佩孚從南方前線撤回直隸,直皖關係日益緊張。直系明確提出罷斥徐樹錚,段祺瑞堅決不接受。7月3日,張作霖、曹錕、李純等通電公布徐樹錚"禍國殃民"、"賣國媚外"、"把持政柄"、"破壞統一"、"以下弒上"、"以奴欺主"六大罪狀 ,7月4日,大總統徐世昌免徐樹錚西北籌邊使之職,改授遠威將軍,其指揮的邊防軍劃入陸軍部。段祺瑞和徐樹錚對此怒不可遏,加緊對直系備戰。7月9日,段祺瑞組建定國軍,自任總司令,徐樹錚任副司令兼總參謀長。7月14日,段祺瑞發布總攻擊令,曹錕、吳佩孚率軍迎戰,直皖戰爭爆發。兩軍從廊坊到高碑店一線展開戰鬥,到7月17日時,皖軍將領曲同豐被吳佩孚生擒,張作霖也通電助直反皖,戰局急轉直下,徐樹錚見大勢已去,當晚從廊坊戰場逃回北京。7月19日,段祺瑞引咎辭職,直皖戰爭結束。

皖系戰敗後,安福俱樂部被解散,徐世昌下令通緝徐樹錚等"十大禍首",徐樹錚逃到日本公使館避難達百餘日。1920年11月14日,徐樹錚藏在一個箱子里,被運離日本公使館,然後自天津東渡日本。自直系聲討徐樹錚以來,徐樹錚本人一直保持沉默,先是靜觀待變,而後埋頭于軍事部署,未嘗公開以言語反駁。因為他自知樹敵過多,不宜公開發言。直皖戰爭失敗對徐樹錚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不僅武力統一的夢想被徹底粉碎,而且他的政治生命也隨著皖系的倒台而基本終結。此後徐樹錚雖圖謀捲土重來,但再也沒有先前在中央政界呼風喚雨的能力了。

7.開府福建

1921年2月初,徐樹錚秘密到達福州,勸說福建督軍李厚基與浙江督軍盧永祥一起推翻直系軍閥,未果。此時,孫中山返回廣東,展開第二次護法運動,自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徐樹錚產生了與曾經的敵手--孫中山合作的想法。在此之前,徐樹錚就和孫中山有了一些聯絡,他曾閱讀《孫文學說》一書,對孫中山的主張表示贊成。收復外蒙古以後,又主動電告在上海的孫中山,孫中山也以陳湯、班超相稱許。

1921年12月22日,徐樹錚抵達廣州,試圖會晤孫中山,孫中山因公務纏身,派廖仲愷、汪精衛、蔣介石等代為接見。1922年1月18日,徐樹錚又前往桂林,在獨秀山下靖江王府會見了孫中山,徐樹錚建議孫中山與段祺瑞、張作霖建立三角同盟,打倒把持北京政府的直系軍閥,孫中山表示贊成。兩人相談甚歡樹錚留下來作參謀長,被徐樹錚婉拒。徐樹錚回到上海,致函隱居天津的段祺瑞,建議聯合孫中山,段祺瑞權衡再三,終於同意。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的奉軍敗北,退回東北自保;6月,陳炯明與直系勾結,驅逐孫中山,孫中山回到上海。8月21日,徐樹錚與孫中山在上海會談,徐樹錚擬至福建延平(今南平)策動他的舊部王永泉推翻李厚基,佔領福建,作為反直根據地,請求孫中山調其部隊相助。孫中山表示同意,派胡漢民去延平與王永泉商議合作條件,徐樹錚本人也攜帶段祺瑞撥給他的80萬元經費,於9月7日潛入延平,成功說服王永泉與效忠孫中山的粵軍許崇智部一起打倒李厚基。10月2日,徐樹錚在延平建立"建國軍政制置府",自稱"總領建國軍政制置府事宜",宣布尊奉段祺瑞和孫中山,在正統政府成立以前不聽從任何人的號令,以其所著《建國銓真》為準則。但是,徐樹錚的制置府基本上無人支持,不僅直系虎視眈眈,王永泉同床異夢,就連段祺瑞也不贊成徐樹錚另立旗號。福建人民則高呼"閩人治閩",孫中山方面亦主張"軍民分治"。徐樹錚接受孫中山的主張,以王永泉為福建總司令,閩籍國民黨人林森為福建省長,曇花一現的建國軍政制置府便被取消了。

8.江浙失利與出訪眾國

1922年11月2日,徐樹錚離開福建,經上海前往天津,會見段祺瑞,彙報閩事經過,後又返回上海,隱居近兩年。這期間,他一直在撮合與維持段祺瑞和孫中山的聯盟關係,另外他還在1924年夏秘密來到奉天,會見張作霖,捐棄前嫌,重修舊好,使皖奉一致針對直系。 1924年夏秋之際,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之間的江浙戰爭爆發,徐樹錚再度活躍,援助盧永祥對抗齊燮元,但盧永祥的浙滬聯軍節節敗退,到10月時只剩下上海,徐樹錚趁機取而代之,通過盧永祥部將陳樂山、楊化昭逼盧下野,然後自任浙滬聯軍總司令。不料,10月15日徐樹錚到華界浙滬聯軍司令部開完會後返回上海英租界寓所時,被偏袒直系的英租界工部局拘禁,理由是他在租界從事軍事活動違反相關規定,於是徐樹錚欲在江浙大展宏圖的計劃流產。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1924年10月21日,徐樹錚獲釋後就乘英國船出國遊歷,逗留香港時聽說政局發生劇變,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如火如荼之際發動北京政變,軟禁大總統曹錕,段祺瑞重新出山,被奉為執政。徐樹錚反對段祺瑞當執政,強調這只是一個傀儡地位,但段祺瑞還是在1924年11月24日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5年1月4日,段祺瑞任命在巴黎的徐樹錚為考察歐美日本各國政治專使,組成一個15人的考察團,考察團先後訪問了法國、英國、瑞士、義大利、德國、蘇聯、波蘭、捷克、比利時、荷蘭、美國、日本共12個國家,徐樹錚會見了這些國家的元首,包括墨索里尼、斯大林、裕仁天皇等。1925年12月10日,徐樹錚率考察團回到上海。

徐樹錚回國時,國內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張作霖的奉軍互搶地盤,浙江的孫傳芳崛起,對抗奉軍南下。曾經不可一世的段祺瑞在復出後淪為馮玉祥的傀儡,由"段厲公"變成"段哀公"。徐樹錚一心想將段祺瑞推上總統寶座,重掌大權,打算勸說張、孫兩家息兵,共同對付有"赤化"之嫌的馮玉祥。馮玉祥得到這些情報,自然感到芒刺在背,再加上七年前徐樹錚殺死他舅父陸建章的仇恨,遂對徐樹錚萌生了殺心,將徐槍殺於廊坊火車站。

9.文採風流

徐樹錚不僅是一位征戰沙場的武夫,而且精於書法,擅長詩詞古文,即使從政後仍手不釋卷,對桐城派大師姚鼐的《古文辭類纂》尤為喜愛,總是隨身攜帶。徐樹錚留下來的詩大約200首,詞60首。徐樹錚收復外蒙時,在庫倫寫下《念奴嬌·笳》:"砉然長嘯帶邊氣,孤奏荒茫無拍。坐起徘徊,聲過處,愁數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風破曉,斷夢休重覓。雄雞遙動,此時天下將白。遙想中夜哀歌,唾壺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濃,胡遽烏烏驚逼?商婦琵琶,陽陶觳觫,萬感真橫集。琱戈推枕,問君今日何日?" 意境雄渾蒼涼,堪稱佳作。清末民初著名文人王樹楠贊說:「其論文導源班、馬,而以唐宋八家為正宗,以近代方、姚為入門之的。詩嗜少陵,詞嗜白石、夢窗。」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發表退位詔,數千年封建制度在中國壽終正寢;而這一封電報,便是由徐樹錚草擬。袁世凱1915年底稱帝後,徐樹錚給袁寫了一封四千字的《上袁大元帥書》,可以說是冒死進諫,言人之所不敢言,在信中他這樣寫道:「天下初定,誓血未乾,而遽覷非常,變更國體。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翹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之令,去奸諛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復共和之舊制,國勢可定。若再遲疑瞻望,多延時日,是直授人以柄,自召天下之兵,非策之得也!」1923年9月,辮帥張勳病故。徐樹錚念及舊情,送去了這樣一副輓聯:仗匹夫節,挽九廟靈,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有六尺孤,無一抔土,斯人已死,斯事誰復為之?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正在歐洲考察的徐樹錚用電報發回輓聯:"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興,一言而喪;十稔以還,使無公在,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該聯用典巧妙,概括精準,頗受好評,被公認為孫中山輓聯中的上乘之作。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徐樹錚酷愛崑曲,水平達到了專業程度。他能自輯曲譜,能上台演出,並曾與徐凌雲、項馨吾、俞振飛等名角同台。他擅長花臉和貼旦兩種角色的曲目,聲如洪鐘。張謇曾贈詩云:"將軍高唱大江東,勢與梅郎角兩雄。"1925年5月,他以專使身份訪英,應邀在英國皇家學院演講,題目竟然是《中國古今音樂沿革》,讓古典的英國紳士淑女對中國軍人刮目相看。

在我國的近代史上,徐樹錚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在國內的不少出版物中,徐樹錚都是作為反面人物出現的。《民國人物傳》中說他:"依靠日本扶植,在當時的政局中縱橫捭闔。勾結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福俱樂部" ,收買政客,操縱選舉,包辦新國會,把持北京政府。著《建國詮真》,宣揚反動政見。」

但他又是一個在歷史上不能被忽略,且不能不說的人物。他從一個普通耕讀之家的貧弱書生成為一個叱吒於政壇,並很大影響整個國家歷史進程風雲之士,他在收復外蒙、勇謀統一等重大歷史事件上所體現出的勃勃雄心和英武之氣,均讓人油然而生感佩。他是一介武夫,能夠持槍殺敵,臨陣不亂;他是一個文士,能操筆作詩,登台唱曲,洋洋洒洒于丹青翰墨。他是段祺瑞的智囊、文膽,又得袁世凱、徐世昌、孫中山等核心人物的器重或賞識。他不僅得到國家統治者們的敬服,而且在無數文人中有著至上的地位。

袁世凱曾這樣評價徐樹錚:"又錚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軌,可期遠到。但傲岸自是,開罪於人特多」。民國著名史家王樹楠在得知徐樹錚被槍殺後,滿懷感慨地追述說:「又錚堅苦卓絕,抱經世大略,既補諸生,不治帖括,謁項城袁公,上萬言書。袁公奇其才,使合肥段祺瑞留之幕府。後遊學日本,學成歸國,段公為陸軍部總長,任公為次長,一切軍政皆出公籌劃。尋拜西北籌邊使兼總司令,收回庫倫獨立之權,功高權重,為吳佩孚、曹錕所忌。公自請辭職,避居海上,博覽群書,善為詩古文,而詞尤工麗。段公執政,命公考察歐美政治,逾年至京復命,居數日返滬,行至廊坊遇害,年僅四十有六。余嘗謂公為天下才,而所施止此,惜哉!」

燕亢生:在廊坊被槍殺的徐樹錚是怎樣的人?

五四時期,著名的守舊派文人林紓在1919年2月17、18日的《新申報》發表小說《荊生》,內中所塑造的健男子「荊生」鬚眉偉然」,文武雙全。雖是「薄游」京師,仍隨身帶著一竹箱書和一具十八斤的銅鐧。此「荊生」的原型即是當時文武全才的徐樹錚,其是被當做救世英雄而拉來與陳獨秀、錢玄同等新人相抗,頗見徐樹錚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與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徐樹錚如果不在廊坊火車站被槍殺,歷史也許會出現另外的樣子。當然,歷史永遠是歷史,從不認可任何的假設。正如春秋無義戰,處於戰亂之中的人,也很難以好壞來劃分。對於那個曾在民國初期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深深印痕的人物,我們還是更多地還原以他本來的面目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