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刷屏,飆淚之後如何保衛自己的健康?
近日,大家的朋友圈一定都被《我不是葯神》這部國產電影刷屏了。影片中備受爭議的仿製葯問題,牽動了無數觀影者的心。雖然仿製葯涉及的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但「看病貴」確實困擾著千千萬萬個患者及其家庭,「一人患病,全家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可幸的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主動掌握健康,通過積極干預,從而延緩甚至避免疾病的發生。
圖片來源:《我不是葯神》電影宣傳海報
《我不是葯神》影片圍繞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尋求低價救命葯展開,徐崢扮演的落魄中年男人程勇原本經營著一家沒人光顧的印度神油店,因一位年輕慢粒白血病患者的造訪,開始代購印度特效藥,並逐步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
收穫巨額利潤的同時,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慢慢展開。
主人公們面臨著高價救命葯與低價仿製葯、法理與人情、對與錯之間的艱難選擇。
圖片來源:《我不是葯神》劇照
一人患病,全家返貧
《我不是葯神》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改編,原型陸勇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葯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
現實中,陸勇因為幫助白血病病友從印度規模性地購入靶向藥物「格列衛」的便宜仿製葯而被起訴、逮捕。
上千名病友集體寫信請求對陸勇從輕處罰,最後以公檢部門撤銷起訴,陸勇被釋放結束。
兩位主人公的故事並不相同,同樣直擊人心的是,眾多家庭被昂貴的醫藥費和看病難所拖垮的生存之痛。
電影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的慢性期需要長期服用「格列寧」來維持生命,這種藥物定價每盒幾萬元,只能服用一個月。
一位患者每年的藥費就是幾十萬元,這對普通家庭來說無疑是「不能承受之重」。
圖片來源:《我不是葯神》劇照
「我吃了三年的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影片中這句台詞,也是很多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實寫照。
仿製葯所涉及的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但「看病貴」確實困擾著千千萬萬個患者及其家庭,「一人患病,全家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格列衛的中國故事還有很多
許多重大疾病特別是癌症,需要長期治療,每年的藥費都難以負擔。
再比如有「孤兒葯」之稱的罕見病藥物,在中國,由於患者少、藥廠研發動力不足等原因,國內的罕見病患者用藥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終生依賴進口,再加上藥物本身費用高昂,買葯花費之巨不是普通家庭能夠承受的。
疾病來臨,治還是不治,是橫亘在每一個患者面前的艱難選擇。
(圖片來源:Pixabay)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這是電影中的一句台詞,相信也是所有患者的心聲,但治療費用卻讓不少患者「求生不得」。
葯、命和錢,在許多患者身上划上了等號。
高昂的進口藥費背後,還有另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8年全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
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
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為癌症,每1分鐘約7人確診為患癌;
若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85歲,那麼每個人的累計患癌風險高達36%;
在世界範圍內,大約22%的新增癌症病例發生在中國。
值得欣慰的是,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取消了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
這意味著從此中國市場進口抗癌藥品的費用可以較大幅度下降,可以避免「海淘途徑」導致的藥品質量問題和法律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
然而,防治包括癌症在內的重大疾病是個大課題,進口抗癌藥品的「零關稅」,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想獲得更多新葯信息,請下載康碼APP,關注「歐美新葯早知道」頻道)
疾病的發生真的是隨機嗎?
電影中病患老奶奶反問道:「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引起了眾多觀眾的共鳴。
但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主動掌握健康。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
腫瘤,尤其惡性腫瘤,主要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約90%-95%的腫瘤由複雜的基因、環境共同作用引發,有5%-10%是由遺傳的變異基因引起。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
(圖片來源:Pixabay)
因此,從疾病的源頭入手,高科技基因檢測或可成為重大疾病防治的利器。
基因檢測可預測健康人群的患病風險,並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制定一套科學的精準健康管理方案,通過積極干預,從而延緩甚至避免疾病的發生。
就像影片中主人公所說,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諾亞熱搜
投資者教育
諾亞和它的朋友們
TAG:諾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