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學良東北易幟,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動武

張學良東北易幟,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動武

原標題:張學良東北易幟,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動武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五時許,張作霖在奉天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繼任東北保安總司令。國民政府勸說張學良改旗易幟,日本人勸說張學良在東北獨立。


  面對國恥家仇,張學良於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通電全國,宣布奉軍從即日起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史稱「東北易幟」。



  張學良的「易幟」令關東軍極為惱怒。

  但關東軍並沒有即刻動武,原因是日本陷入了新的危機。


  「濟南慘案」發生後,抵制日貨運動遍及中國的各大城市,僅一九二八年的七、八兩個月,日本對華貿易損失高達一千七百萬日元。



  皇姑屯事件發生,導致中國人的反日情緒更加劇烈。因對華貿易額大幅度萎縮,田中義一內閣遭到了日本財界的猛烈抨擊。同時,美、德、意、英、法等國相繼與中國締結新的關稅條約,致使日本在國際上陷入外交孤立。


  一九二八年七月,美國政府正式承認國民政府後,中國在外交上開始強硬起來,宣布業已期滿的一八九六年《中日通商行船條約》和一九〇四年的續約失效。隨著北伐軍自南向北的推進,國家統一、民族自立的思潮風靡中國,且矛頭直指日本,中國人喊出了「收復旅順和南滿鐵路」的口號。

  接著,一九二九年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席捲日本。這場經濟危機以紐約華爾街金融交易所倒閉為開端,迅速波及全球,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受到的衝擊最為猛烈。出口美國的主要生絲商品價格暴跌,對外貿易和工業產值全面急劇下降。



  經濟危機引發了各國的關稅戰,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各國建立起森嚴的貿易壁壘,實施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而日本隨著工業化的推進,需要從海外進口更多的物資,並開闢更多的海外商品市場,但是在列強們的一系列保護措施面前,日本的結局只能是從世界市場中逐漸地被排擠出去。人口過剩、資源匱乏、資金不足、銀行倒閉、生產萎縮、工人失業和貿易衰微相互交錯,日本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一九二九年,田中義一內閣垮台,接任的首相是濱口雄幸。


  濱口雄幸是日本第一位出生於明治維新時期的首相。


  上任伊始,出於挽救經濟的目的,濱口內閣採取了修復日中關係的外交策略,促成新任駐華公使佐分利貞男與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達成了「全面改善日中氣氛」的共識。


  但是,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剛剛上任兩個月的佐分利貞男在回國述職期間遭到暗殺。濱口內閣再派小幡酉吉繼任駐華公使,但因國民政府認為他是「二十一條」的參與者而拒絕。


  一九三〇年,日本內閣任命駐滬總領事重光葵代理駐華公使。重光葵在一戰期間曾任日本駐英大使館書記官,極其厭惡軍國主義,在他的努力下中日關係逐漸顯出回暖徵兆。


  國民政府沒能認清日本人的行事邏輯。


  歷史證明,凡是日本政客大談「改善對華關係」之時,便是日本軍人策劃對中國更大規模侵略之日。


  當時的日本,決定政策和國策的不是政客而是軍人。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留下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市區
武漢會戰馬頭鎮保衛戰,中國軍隊激戰八晝夜最後被日軍毒氣彈逼退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