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強撐了200年的面子,被他撕掉了
閱讀,開啟精緻生活方式
喜歡阿雅,就點關注吧!
阿雅去旅遊時,經常看到一些不文明的遊客喜歡在景點處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
而在古代,有一位皇帝,也十分熱愛在所到之處、所閱字畫上留下這樣的痕迹,可以說是把這一習慣發揮到了極致,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愛作詩,但要命的是他更愛在名畫上蓋戳兒題詩,啥名畫到了他手裡都難逃被題上幾筆的命運。
被乾隆「染指」的書畫們
眾多名作中,乾隆題跋得最為「面目全非」的要屬《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乾隆初見之便極為珍愛,不僅外出巡視時隨身攜帶,每次觀賞更是要題上幾句。一年下來,這幅長卷的空白處就留下了滿滿當當幾十處詩文,甚至連畫中的山間縫隙也不放過,乾隆對此甚為高興。
可第二年,乾隆傻眼了,下邊兒又呈上來一幅《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他一邊堅定地宣布後來的無用師卷是贗品,一邊又以不菲的價格將這幅「贗品」買下。
愛面子的乾隆怎麼願意向天下人承認自己收藏了贗品呢,但後人卻一直延用著他對《富春山居圖》的真假判斷。
左為被乾隆題滿詩的贗品,右為真跡
直到近代,才開始有學者對真假兩幅畫作進行對比研究。
1974年,學者徐復觀於《明報月刊》發表文章,討論台北故宮所藏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真偽問題,指出乾隆堅定認為的《富春山居圖》為真。
此文引起學界爭議,學者紛紛撰文討論。傅申先後發表4篇文章,作出駁議,考訂乾隆先收藏的《富春山居圖·子明卷》是贗品,而沒被他題滿詩跋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才是真跡。
傅申先生
傅申:與故宮結緣,
從一個畫家到書畫鑒定師
傅申1937年出生於抗戰時期,從小在農村長大,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
1961年,傅申與父親傅瑞熙,母親許平,妹妹傅台的合照
從台灣師大美術系畢業時,最大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大畫家,之後卻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葉恭綽的侄子葉公超,在其舉薦下進入了台北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和江兆申在書畫部工作。
在台北故宮,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讓工友「老牛」推著一大車書畫到辦公室,自己掛,自己看,自己卷,埋頭苦苦看了整整三年,依然沒看完。
正是這時期,傅申為偶然來故宮看畫的著名美術史學者方聞所賞識,此後考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踏上古代藝術史研究之路。
著名外交家、書法家葉公超
傅申與故宮緣分很深,故宮也是他兩次婚姻的媒人。在不到4平米的書畫部辦公室,傅申與第一任太太結緣。他的現任太太陸蓉之,最早也是從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口中聽說傅申的名字並心生仰慕。
書畫鑒定上認真嚴肅
生活中幽默開朗
參加北京大學「博雅藝術講壇」時,傅申在演講伊始,拿自己的姓氏開了個小小的玩笑:「有人叫我傅(副)教授。我的一個親戚打算給孩子起名傅(富)豪。等我七老八十了,別人可以管叫我傅(富)翁,我的太太叫傅(富)婆。」
而對於沒有做成大畫家,傅申老先生表示沒有遺憾,他說:「我只有這麼多時間,只能做一樣,做成功了就算不錯。」
傅申先生在看畫
幾十年間,傅申過眼書畫無數,像一個案件偵探一樣,鑒別畫作,總結了很多關於書畫鑒定的理論。他不光自己弄明白了,也力圖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分享給別人,讓大家既搞懂了理論,也能夠上手實踐。
乾隆求而不得的真偽書畫鑒定師
2015年春天,傅申應邀,受聘擔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並在浙江大學開啟了為期四十五天的「中國書畫鑒定與藝術史」系列講座。此後,更是在全國各地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巡迴演講。
傅申先生
為了讓更多的中國書畫愛好者從中受益,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和浙江大學出版社將最重要的十二場演講錄音,彙編整理成《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一書,作為「浙江大學藝術史叢書」名師系列出版發行。傅申先生親自審校了書稿,白謙慎教授為本書題寫了書名。
雖然傅先生的學問很大,但此前他的文字甚少結集,非專業藝術史學者,較難讀到他的著作。
而此書就是這些講演內容彙集整理後的產物,整理忠實於當時情景,一些口語的表達保持原樣,演講中提及的一些藝壇掌故、趣聞以及與聽眾的互動部分也保留了下來,這樣我們讀此書便如聆其聲,好像真去上過「大師課」了。
1964年,傅申(左)與張大千(中)的合影
《傅申書畫鑒定與藝術史十二講》是對傅申先生書畫鑒定與書畫史研究成果最新、最權威的集合,涉及的作品早至傳唐懷素《自敘帖》,晚至清乾隆《御筆盤山圖》,傅申先生均做了細緻的文獻考辨和風格分析。
同時,對於過去學界頗有爭議的黃庭堅《砥柱銘》、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與《剩山圖》等,亦通過層層舉例,證明是真跡無疑。
除了對書畫作品的鑒定外,本書還包含傅申先生對書畫史的研究與思考,以及關於故宮書畫收藏的看法,至今看來仍然非常有意思。
TAG:雅昌藝術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