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細節中透出的教養

那些細節中透出的教養

最近看了幾篇回憶名人的文章,其中提到的細節,讓人領略了教養的種種真諦。

有一種教養叫尊重。它敬重他人,親切隨和,如春風拂面,而不是自命不凡,頤指氣使。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在《學術境界與長者之風》文章中,回憶北京師大中文系主任、中國寫作協會副會長劉錫慶時說:劉在京城教師中是一個可以深談的前輩,為人十分低調。他不刻意表述自己的主張,但你能感受到他的主見,又能努力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存在。有一次他主持小說的評獎,那次會上大家看法並不一致,對於參評作品各抒己見。劉是組長,他聽了大家的發言,顯得耐心和氣,與眾人微笑的商量著相關話題,很能聽取不同意見。他的協調過程讓與會人員十分舒服,且得出了大致相近的結論。與之相比,現實生活中不時可見的那種地位財富稍高於人,便自以為是,盡顯強勢的做派,顯得是多麼蒼白無力。

有一種教養叫寬容。它胸襟寬闊,大度包容,對人處處盡顯理解,即便是對他人的過失,亦不訓斥呵責,更不揭人短處,而是止於心中自知,給人留足了面子。著名編劇過士行的叔祖父曾獲全國圍棋冠軍,過士行小時常隨他學棋。過在《我和魚,還有鳥》一書中回憶說:「前國民黨將領宋希濂有次找叔祖父下棋,飯後,自己因喝多了啤酒,就紅頭漲臉的要跟宋對弈。宋因沒有過足棋癮當然想下,但怕飯後再打擾多有不便,有些猶豫。叔祖父當然覺得天色已晚,想早點休息,不過既然我已提出,他也不便多說。結果,我在酒力作用下,潰不成軍。對這盤棋,宋先生肯定不領情,說不定還會為我的失態生氣。他走後,叔祖父只淡淡地說了一句:『這盤棋可以不下』,就再也沒說別的。他丟了面子卻還顧全我的面子,長輩的涵養真是我們達不到的。」從過士行上述回憶中,一個富有教養的老人形象瞬時呈現在世人面前。丹娘的《「竹王」申石伽》的文章,在回憶以畫竹聞名,被世人稱為「竹王」的申石伽時說,申有枚齊白石印章,非常珍貴。某日,印章在家中丟失。當家人為之急得團團轉時,申卻笑笑說:「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其實,他心裡很清楚是誰拿走了這枚印章,可是,他到死都守住了這個秘密。後來,他託人重刻了一枚相同的印章,居然還風趣地說,我手裡的才是真的。自己心知肚明而不說出,盡顯對他人過錯的寬宥。

有一種教養叫淡泊。它不追求名利,不自我炫耀,不顯擺張揚,即使盛名之下也恪守本真。讀丹娘的文章,讓我們知道,「竹王」申石伽素以畫品人品稱道,引起周恩來的注意。1953年總理到滬視察,曾順道前去申家看望。文革期間,時任法國總理的蓬皮杜訪華,周恩來在上海錦江飯店接見,特意關照要申石伽一幅畫。申於是畫一幅「旭日東升」送給蓬皮杜。此事,申石伽生前從未向外界透露。這與當今一些人熱衷攀權附貴,拉大旗作虎皮,極盡顯擺賣弄的行為,真是雲泥之別。

有一種教養叫自重。它謙和儒雅,有分寸地把握與人交往的尺度,給別人留下必要的私人空間。著名漢語詩人、旅美散文家柳無忌在一篇文章中憶及,上世紀二十年代與朱自清同游歐洲,與他一同在倫敦住了三四個月,天天見面,交往甚密,但在談話中兩人從不涉及各自的家事和私人瑣事。朱自清是少有的君子,他雖然經濟並不寬裕,但從未發過牢騷,或怨天尤人,更無惡意地批評過人。作家李大興在《憶母親》一文中說:她說話不多,語氣低調,時時保持微笑,卻自有一種風度,顯得與眾不同。熟識的朋友多願與她聊天,但她從不主動問及別人的私事。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教誨我不要打聽或傳播別人的事情。這讓人不由想到和感喟的是,現今有些人剛一認識,就看似很關心地問及別人年齡收入等尷尬話題,甚至喜愛窺探或傳播他人隱私的情形。

名人們這些生活細節中透出的教養,從遠去的歲月穿越走來,依然散發著濃郁的馨香,沁人心脾,與時下的一些世象對照,更彰顯著啟迪教育的意義。它讓我們深切地懂得,教養是怎樣在日常生活中養育形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場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文場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