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上市首日股價慘遭破發,雷軍拿什麼跟馬雲爭奪C位之座

小米上市首日股價慘遭破發,雷軍拿什麼跟馬雲爭奪C位之座

GIF

文章來源/ 商業評論

編輯 | 阿朱菇涼

-

7月9日上,小米集團(0810.hk)以17港元美股的發行價登陸香港股市,開盤價16.6港幣,市值3700多億港幣,相當於470多億美金。

雷軍說,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港交所。十一年前,他的金山軟體正式在香港主板上市。

這家乘著移動互聯網經濟風口騰飛的黑科技公司,股市曾一度達到1兩千億美金。當這股風日漸衰弱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它的自我飛翔能力還不是特彆強大。

遵循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歷史從未被改寫過。

01

股票是一家公司前景的稱重機

-

著名投資大師格雷厄姆說:「股票市場短期看是一台投票機,長期看則是一家稱重機」。

2010年小米成立,經過3年發展其市場估值達到450億美金,如今過去5年,市值不過470億美金。足以看出市場對小米這幾年的發展並不滿意。

在資本市場的評估體系中,多元化公司的成長不如專業化公司的那麼確定。小米這幾年可以說四面楚歌:華為、阿里、騰訊等頂尖互聯網公司都成了其競爭對手,已開始正面較量。而多元化一直是很多公司戰略的大忌。

但身經百戰的雷軍,在香港路演時喊出:「小米應該是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很多人聽到這句話,忍不住笑話雷軍,但雷軍喊出這句話的時候,小米也正在朝這個牛逼迸發。

02

傲嬌的電商下半場

是線下崛起的新生希望

-

2016年,小米經歷了一次非常痛苦的「觸底反彈」,這次觸底反彈,讓雷軍重新審視曾經的爆品戰略。他承認,小米過去犯過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忽視了線下。

之後,小米開始大舉布局「新零售」,並承諾線上線下同價。

小米之家

過去,電商之所以發展迅猛,很重要的原因是線上成本遠低於線下,以至於消費者能夠從線上購買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現在,小米線上線下同價,是不是線上價格還不夠便宜呢?可,我們做電商的人都清楚,線上的毛利已被壓榨到幾乎虧本的境遇了。

小米之所以可以這麼做,就需要了解一個詞叫「新零售」。

牛氣電商曾推文解析阿里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的模式。其中我們解釋過什麼是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雷軍說,從線上回到線下,不是原路返回,而是用互聯網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傳統零售的效率。

電商這些年如此火熱,以至於很多人以為線上要取代線下,才有了馬雲和王健林的億元賭約。

但,零售的商業本質始終沒有變過。

零售無外乎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個要素的萬千組合。你去商場買衣服,看到衣服的材質、價格等信息都是信息流,拿著售貨員開的單據到收銀台付款完成資金流;最後拿著付款憑證取走衣服拿回家是物流。

電商無外乎在信息展示、資金支付、物流交付上做出了極大的效率提升。但其本質依然是在這三者上做效率的提升。

但在獲得效率的同時,電商的購物體驗帶了兩大缺點:

1)損失體驗性

線上的衣服不能試穿,沙發不能試躺,牆紙無法帶來鋪滿房間的身臨體驗感。

2)損失即得性

儘管京東物流、順豐物流通過分散式集中倉儲提高配送效率,但你仍然無法讓消費者所見即所得。

同時,高歌猛進的電商平台除了這兩大損失外,還迎來了更加嚴重的問題:電商用戶增速開始放緩。

在感知上,我們會誤以為電商統治了消費者購買行為。但真實的數據統計背後,電商零售只佔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10%-20%。

電商還在增長嗎?還在漲,但增速明顯放緩了。最容易接觸電商的那批用戶,基本已經上網了。剩下的80%用戶,因為消費習慣、年齡等各種原因未在網上購物。

用戶的增速放緩,賣東西的人又比買東西的人增長要快。直接導致:僧多粥少。電商的獲客成本水漲船高。

這是,作為平台電商。小米、京東、阿里主打的新零售其戰術各異,但他們背後的戰略本質都一樣:讓互聯網的效率回到線下,讓線下的「體驗性」和「即得性」優勢,插上「效率」的翅膀

小米,在新零售的戰略下,迎來新生的希望。

03

電商其實是

更透徹地理解了零售

-

小米到底是怎麼做到線上線下同價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這就要回到我們電商人最熟悉的這個公式:銷售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

線下開店、上門推銷、路邊擺攤,一切零售形態,其實都可以用這個公式表示。我們開店,最終肯定是希望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四個的乘積越大越好。

但最終實現盈利,就要銷售額能夠覆蓋掉成本。所以,衡量零售效率,電商和傳統零售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純電商領域,衡量經營效率的標準叫作「人效」,即每個人每年創造的收入。

在傳統零售領域,用「坪效」來衡量運營效率。即門店每平方米每年創造的收入。

小米正是用電商對零售的理解。坪效=(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面積,通過提高線下產品的收入來覆蓋線下的高昂成本。

怎麼做的呢?小米分別從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四個維度做了設計。

1. 流量

提高流量,就是讓進店的人流變多。小米採取了兩個辦法。

a.選址對標快時尚。

通過大數據,小米發現其用戶與優衣庫、無印良品高度重合,於是小米確定了和優衣庫、星巴克、無印良品對標開店的選址策略。

b.低頻變高頻

那些敢在核心商圈開店的品類,很重要原因之一都是高頻消費。小米核心引流品是手機,其消費頻次很低。但小米通過整合和投資生態鏈,做了充電寶、手環、耳機、平衡車等周邊。把一個個低頻累加起來整合成了高頻。

2. 轉化率

轉化率就是客人進店後多少人真的會買東西。小米通過兩種方法提高了轉化率。

a.爆品戰略

小米做產品,每個品類只有2-3款。比如手機只有幾款,雨傘就1款。

款樣少,可以讓團隊更All in ,傾注更多的心血,提升設計感、品質。產品的質量、設計感上去了,消費者就會忍不住自己購買。其次,款式少銷量高可以極大降低供應鏈成本,又反過來給回饋用戶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b.大數據選品

這個很好理解,小米這些年累積了用戶互聯網數據,幫助他們精準選品。比如,線下會優先上架線上被驗證過的暢銷品,手環、電飯鍋、插排等。

3.客單價

客單價,就是如何在單詞購買更多東西。

a.提高連帶率

小米的東西設計都符合整體一致性體驗。在產品的關聯性、協同性,甚至顏值上都一致統一,讓你逛了就忍不住多買。

b.增加體驗感

線上無法帶來的體驗,線下的服務來補足。進入小米之家,琳琅滿目的產品隨便體驗,不會有店員來打擾你,讓你充分感受產品的性能。外觀、手感、性能體驗都好了,原來還猶豫價格的用戶自然就下單了。

4)復購率

怎樣才能讓買過的用戶再來買?一直買?買得越多還越要來買?

通過提高復購率,挖掘客戶終身價值,是「新零售」的終極大殺器。也是我們做電商,做私域流量運營的大殺器。

小米用了兩個打法。

a.強化品牌認知

小米之家在很多商超開店,讓很多隻聽過沒見過小米的人有了體驗的機會。進店後你可以感受小米的內飾裝修、店員服務、小米文化,讓你全方位的認識小米,在消費者心中植入小米品牌。

說到這裡,這個也是我們牛氣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我們希望通過更多的品牌識別來強化讀者對我們的認知,我們會設計多樣的欄目,為你提供更多價值。所以,作為一個賣家,你也需要這樣對待你的客戶。

b.打通全渠道

小米線上有小米商城和米家有品,線下有小米之家。三者構成了小米零售的鐵三角。在這個零售渠道鐵三角中,小米之家擁有200種商品,扮演者線下往線上倒流的任務。

你進入小米之家,店員會引導你下載小米商城APP,選購更多的小米商品。高頻爆品在小米之家及時獲得,沒有的品類可以網上下單,這個方式讓小米獲得了驚人的線上復購。

用一張圖,給你梳理一下「小米新零售」的八大戰略和打法。

04

小米靠什麼賺錢

-

小米的硬體賣的都很便宜,圖什麼?又怎麼賺錢呢?

雷軍說,我靠「小費」來賺錢。

牛氣前段時間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引流品+利潤品」的互聯網戰略打法。通常是A商品便宜,但B商品貴,能賺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氣電商 的精彩文章:

流量上不去?我整理了一份標題速效技巧給你

TAG:牛氣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