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及其恕道

儒家及其恕道

關於儒家的「儒」字,許慎解釋為柔弱還是有道理的,從「需」的字大都有柔弱或幼小之意,比如孺、襦(圍嘴)和嚅(細語貌)等,儒者給人的印象便是柔弱書生的形象。儒者的前身是巫覡,與鬼神打交道較多,形象纖柔。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需」是人在雨中,有齋戒沐浴之意,這是巫師做法之前的虔誠儀式,似乎也有道理,宗教色彩很濃,早期儒者職業形象大概就是這樣,但是到了孔孟,特別是孟子,儒者的形象改變很多,陽剛與浩然之氣更加鮮明了。

由巫覡發展為儒的歷史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由巫而史。這只是初步的理性化,這個過程是在自發的體制外進行的,還有最初巫覡的痕迹; (2)周公的「制禮作樂」讓這個過程徹底的合理化了,這個過程是自覺的在體制內進行的, 「將天人合一、 政教合一中的『巫』的根本性質,制度化的保存延續下來」 。 換句話說 , 此一過程將原先體制外的理性化成果消融在體制內並且為體制所保護。——鄭維偉

恕道是一個民族的真正進步之道!作為中國人,當你批判中國人時,就當是批判自己,批得越狠,自己就越汗顏,如此就會有效果。不要在批判中國人時,自己卻無動於衷,置身事外,老鴰落在豬身上,光看著人家黑,這樣不行。同理,當你讚美中國人時,也要當作是讚美自己,要反思自己是否能經得起這種自我表揚?愛一個人就等於愛自己,恨一個人也等於恨自己,我們力行國學,不是裝深沉,不是顯擺,而是要恭敬謙卑,處心有道,行己有方!

你我都是彼此的故事

在無修飾的幕後

都赤裸裸地展現

而在大幕拉開時

開始接受彼此的包裝

在任何一道閃光背後

每個人痴情地等待

等待星光滿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張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國學的研究與致用

TAG:張張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