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晉江經驗」 :民營經濟活躍關鍵在營商環境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總結過去數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很大原因在於確立和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果說國有經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那麼民營經濟就是社會活力和科技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
福建省晉江市,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貧瘠之地,到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1.5億元,連續24年位居福建縣域首位,占福建全省經濟總量1/16左右,就是得益於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狀況主要體現在對經濟增長份額貢獻和民間投資的規模、速度和結構上,目前晉江全市民營企業已達到5萬多家,97%以上企業是民營企業,創造的產值、稅收、就業崗位都在95%以上;2017年晉江市民間投資800.88億元,增長23.1%,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77.8%。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的互相協同又形成了產業集群優勢,從百億元級企業到千億元級產業集群,製造基地走向品牌之都、體育之城,晉江經濟規模化、效益型的發展質量日益提升。截至目前,晉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已有7個超百億產業集群,包括製鞋、紡織服裝、建材陶瓷、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紙製品、新材料,持有中國馳名商標42枚,部分知名品牌逐步走向國際化。
晉江民營經濟發展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2002年在福建工作期間總結提煉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係」的「晉江經驗」,尤其是其中的始終堅持立足本地優勢選擇最佳方式加快經濟發展、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引導和服務,以及正確處理好做大做強企業與發展中小企業的關係。
換句話說,十六年前提出的「晉江經驗」,已經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到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的關鍵位置。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是以簡政放權和構建服務型政府為主要手段的行政體制改革,自2002年晉江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晉江就推動開展了十二輪審批制度改革,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審批聯動和網上審批,設立電子監察中心,全面開展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工作和規範中介組織管理。
近年來,晉江市委市政府更是堅持自身「領路人、推車手、服務員」的角色定位,在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品質城市過程中,把營商環境作為重要生產力,視作城市關鍵「品質」之一。包括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四辦」理念;完成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兩單融合」;以及梳理公布「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清單1149項。
其中,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方面,目的就聚焦在提高對民營經濟的服務效率。實施的舉措包括著力打造規範化、標準化的集中服務平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服務自由裁量權和推進國家級行政服務標準化試點;打造寬鬆的市場准入平台,包括推行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借鑒上海自貿區、廣東等地的經驗及做法;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化平台,推進電子證照平台建設、推行「最多跑一趟」網上辦事和推廣「一網多端」便民服務。
對於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晉江企業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評價是:市政府在每一個階段的研究和措施都是領先的,對企業高管的政策超過其他地區。
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方向的「晉江經驗」成功的背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當地良好的政商關係。因為良好的政商關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潤滑劑,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晉江經驗」時亦提出,政府對經濟工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虛位」和「不到位」。多年來,晉江一直踐行這一理念。在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中,將破解政府職能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作為重要抓手,暢通民營企業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建立政府官員掛鉤、定期走訪企業,解決困難常態化機制,讓企業主不找熟人也能辦成事。
可以說,在「晉江經驗」提出以來的十六年里,正是因為晉江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手,才成就了今日晉江縣域經濟實力持續位居「全省第一」「全國十強」和全國中小城市建設的樣板。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這樣歷經實踐檢驗的發展經驗,無疑值得傳承、推廣和發揚。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