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智能機在非洲、印度的生存之道
世界是廣袤無垠的,也是多元的,雖然我們能測量出赤道的長度、海水的深度、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積,但我們似乎永遠也測量不出人的慾望,同樣,我們也無從知曉商業的潛力。早在1995年,喬布斯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就曾說過:全世界的消費者都需要一台可以裝進口袋裡的手機,這大概就是iPhone最早的概念了,可在遙遠的二十年前,中國的普通家庭都不知道擺在桌子上的電腦是個什麼樣子,比爾蓋茨為了要推行Window,還在和喬布斯討論,能不能使用蘋果一項關鍵的圖形顯示技術,喬布斯點點頭之後,才有了Window95進而風靡全球,但不同地區間的電子資源差距一直非常懸殊的,我們經過長時間地奮鬥,終於完成大範圍的電子商品普及。現在,智能手機已然成為中國人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說,人類正變成智能手機的高級配件,如此狀況,比上不足,也算比下有餘吧。
現如今,中國正國運昌盛,經濟發展一騎絕塵,特別是樓宇、高鐵、基礎建設有著強烈的發展,我們的高鐵已經修到肯亞、尚比亞等非洲國家,越來越多的華為、中興網路交換機銷往這些地區,筆者前不久讀到一片文章,竟知道一些「非著名」手機,正在非洲大賣,他們正給非洲兄弟量身定做、深耕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非洲兄弟自然會享受到蘋果iPhone/三星Galaxy更優質的服務,到了那個時候,冷門手機如何自處?這個話題早已超越電子科技界,更涉及商業策略、異地文化以及全球多元的問題。
肯亞、喀麥隆、印度…他們需要怎樣的智能機?
首先,肯亞、喀麥隆、印度不屬於同一個大洲,但從智能手機市場特點來看,這幾個國家又非常相似。前幾年,中國手機廠商,扎堆出海,重要目的地就是印度和非洲國家,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正當蘋果、三星在高端市場華山論劍時,這些冷門手機卻開始深耕自己專屬的市場,而且衍生出非常具有特色的商業策略。
非洲國家和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最敏感的自然是價格,不存在歧視問題,只在於當地的生產力水平,飯都吃不飽的時候,哪裡會有時間發朋友圈。印度製造商甚至推出過24美元的智能手機,受到第三世界人民的廣泛歡迎。24美金意味著強大到變態的成本管控能力,事實上,智能手機成本構成中,最重要的就是BOM cost,翻譯成中文就是物料成本,包括顯示器、晶元、電池、攝像頭等等,商家需要在全世界搜羅精緻的「小作坊」,把這些零部件以極低的價格做出來,拿晶元舉例,最大的成本壓縮方式就是縮小線路間的距離,從幾十奈米到現在的10nm、7nm,筆者堅信,除了三星、台積電、聯發科等國際知名巨頭之外,依舊有著大量高手散落在民間,他們或者是專註技術的百年老店,沒有國際化經營,或者是由正規軍剝離出來的野戰游擊隊,總之,電子產業鏈遠不止於我們所熟知的幾家巨頭,正如武林人士都知道北喬峰、南慕容,卻不知道武功最高的應該是毫無名氣的掃地神僧。
此外,智能手機的整體成本構成中,還包括雜亂的製造成本,為了要把來自全世界的零部件組裝到一起,製造商不得不招募一批技術精湛的組裝工人,購買相關的儀器設備,甚至要獲得土地審批,興建車間,整體的物流運輸也佔據了相當的成本,這意味著,但凡能推出24美元手機或者其他價格極低的產品,沒有強大的產業鏈管理是絕難做到的。
非洲市場對於價格敏感,卻對於品質非常不敏感,因為飢餓,他們幾乎不在意食品的臟污程度,自然也不會在意智能手機的臟污程度,但在正規的智能手機標準中,對於手機的外觀都有著近乎完美的要求,變態如蘋果甚至推出「亮黑色」的磨砂表面,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品質過剩,同時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因標準嚴苛,生產的良品率自然不會太高,而維修一台手機的成本要遠遠高於製造一台全新的手機,24美元手機的良品率估計會達到99.99%,自然,這不是因製造流程更好,而是祛除掉品質過剩的因素。這種」剛剛好」的硬體品質,再加上免費的Android系統,再銷售給新興市場,作為他們的入門機型,實在是一條完美的產業鏈。筆者向來不鄙視Android手機,自始至終認為,它們和IOS互為競爭對手,又相互促進,正是Android把消費領進了智能機的世界,大家才會在兩三年之後,被Android手機卡得一臉無奈,然後,忍著傷腎的風險購買一台iPhone,產業鏈就此形成。
當然,一款冷門手機要想在新興市場大紅大紫,肯定要藉助有關部門的力量和運營商的幫忙,要知道,智能手機通信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倘若非洲沒有3G網路或者說沒有足夠便宜的120G流量套餐,冷門智能機依舊會被看做諾基亞電話機,如果二維掃碼支付、膜拜單車,或者微信平台上的那些小程序也能一塊進軍非洲,對冷門手機的銷售和揚名都是大有裨益的,總之,任何智能手機都是聯通世界的,決不可能孤立發展,他們需要考慮用戶體驗,甚至創造一些用戶自己都不清楚的體驗以捆綁售賣,這些體驗在前期會成為手機硬體的推銷手段,但等到用戶習慣這一切的時候,他們就會變成新的利潤來源,換而言之,冷門手機的名氣和市場雖然小得可憐,但這隻小麻雀一定要是五臟俱全的。
夾縫求生,冷門智能手機善於打游擊戰
事實上,冷門手機的出現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從不否認蘋果、三星的偉大,不只在於這些巨頭給世界帶來數十款的經典手機,更在於他們向整個行業輸送出大量的技術、制度和人才。筆者曾經寫過一片文章,討論蘋果在某一段時間內陷入離職潮,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這家光耀千古的手機巨頭,或出於漫天的工作壓力,或出於壯志未酬、抑鬱不得志等等,他們的流動雖然不能直接帶走大量的圖紙,但自身的技術理念卻早已浸透到血骨里,他們要麼自主創業,要麼供職於類似的行業,而且都是選擇避開巨頭之鋒芒,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同樣地,技術的流動也在於蘋果越來越廣泛的產業鏈,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自從iPhone X的全面屏+劉屏出現以後,小型的製造商也都紛紛仿造,Vivo乾脆做出大幅的微創新,直接把劉海去掉,推出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他們的廣告在世界盃期間大放異彩,這些還都是一些看得見的追趕、模仿以及超越,更多懸浮在市場中的小型企業,早就推出一款款「不知名」的智能手機,然後,爭分奪秒地銷往肯亞、喀麥隆、印度等新興市場。
把百年企業作為目標,是蘋果、三星的事兒,巨頭們需要持續地探索未知世界,持續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生長在鎂光燈下,順便攫取高額利潤,但誰也不要否認,世界、市場、社會是多元化的,僅僅一兩個百年企業是支撐不起整個市場運轉的,也正因如此,冷門手機才能有機會存在、生長,自然地,他們的策略或許只能是紮根於巨頭尚未關注的地方,盡量釋放自己的能量,如夏花般絢爛,一如08年前後的山寨機!(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共享出行瘋狂併購背後,打造全交通鏈條才能讓Uber們更快樂
※電子製造業為什麼總出血汗工廠?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