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神」沒有,但藥王是真的!他的養生十三法很多長壽老人都在用
憑藉過硬口碑,自7月5日正式上映後,《我不是葯神》首周累計12.76億,穩坐周冠。加上此前點映成績,該片累計突破13億。不僅如此,該片還奪得上映周的全球票房冠軍。
葯神雖然是電影的杜撰,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真的有一位稱得上藥王的名醫!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傳說生於54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的年齡現今有六種說法:最小的101歲,第二種說法是120歲,第三種說法是131歲,第四種說法是141歲,第五種說法是165歲,甚至還有168歲的說法。
這位創奇的長壽老人不但是唐代著名道士,還是中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他是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十八歲開始立志研究中醫以及養生長壽之術。
流傳至今的養生十三法,就是藥王孫思邈提出的。其中很多方法至今仍然被很多長壽老人習練。這裡總結如下,供讀者朋友們學習參考。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
2、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鬚髮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4、津常漱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里,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5、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撲」的一聲。重複做10下。
6、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
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7、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複。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8、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10、攝穀道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11、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3、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黃瓜為何不叫綠瓜?老人為何不讓寶寶多吃黃瓜?中醫古籍給出答案
※公開撕腳膜林允被懟有失形象!腳膜護理真有那麼好么?
TAG:健康養生快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