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尋樂之古人如何消暑度夏

夏日尋樂之古人如何消暑度夏

炎炎夏日,我們坐在空調房裡,吹著冷風吃著冰糕,玩著遊戲看著電視猶嫌不自在。然而忽然有個瞬間想到了古代人,好奇心來了,他們可是怎麼消暑度夏的呢?

問題一:沒有空調電扇,住哪?

1. 「窟室」,也就是地下室。

先秦時期,古人已鑿建地下室,以供藏酒納涼娛樂之用。《左傳》、《史記》皆有記載。(可參見注1)古人的夜生活不可小噓,那窟室好比一酒吧,賓客濟濟歡飲達旦。高級的窟室是藏有冰塊的,想像一下古人在陰涼的窟室內,躺在冰上蓋著被子,好生愜意,跟我們今天吹著空調蓋被子又有何不同呢?

熱愛武俠的你必然記得《射鵰英雄傳》里小龍女住活死人墓,睡寒玉床;《天龍八部》里虛竹與夢姑在冰窖赤誠相見,完成不可描述事。

2.涼殿與自雨亭

唐朝時出現了含涼殿和自雨亭,均為依靠水動力設計的整體避暑建築體系。據考證,這套製冷技術源自於古羅馬。上一張效果圖和一張模型結構圖,感受下。

含涼殿鄰水而建,建築內外都裝置了許多水車,流水激起扇葉轉動,水汽和冷風就被送入殿內;同時宮殿的房檐四周都安裝了水管,通過水循環系統引水而上,再從殿頂留下帶走熱量,如同自動降雨,製冷效果非凡。(可參見注2)

然而不管是皇家宮苑的含涼殿還是達官貴族家的自雨亭,這些在當時都是普通百姓絕對享受不到的。

3.深井涼屋

到了明代,「涼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百姓在室內開鑿深井,井上面用石蓋蓋好,蓋子上鑿有圓孔。由於地底相對恆溫,冬暖夏涼,因而到了夏天便會有冷氣從井下冒出。若是富貴人家,在一堂之內可開七井!(可參見注3)

問題二:日常可有什麼降溫的物件?

1.扇

中國扇文化源遠流長,扇工藝精美絕倫,有關扇子的典故更是數不勝數。周公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班婕妤「裁作合歡扇」卻「棄捐篋笥中」;俏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富貴人家的扇子盡可以鑲金綴玉,然而尋常百姓手裡的一把大蒲扇亦足以度夏!

據史載,人工風扇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了,叫七輪扇。(可參見注4)北宋時期的《武經總要》繪有一張風扇車的圖片,並附有文字說明。見下圖。

2.瓷枕

古人枕頭以硬枕為主,如木枕、竹枕、玉枕、銅枕、瓷枕等。瓷枕自隋唐以後廣為流行。瓷枕形態各異,枕面上釉,夏季枕於腦下自然格外涼爽。「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此皆為瓷枕上所刻詩句,可見瓷枕為夏季必備生活用品。據說,一次乾隆帝得獲一件喜愛的瓷枕後,詩興大發:「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瓷枕實物及圖片較多,此處上一張孩兒枕圖片。

3.竹夫人

竹夫人又名竹姬、青奴。就是下圖此物。

《紅樓夢》中有一則薛寶釵出的燈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雖濃不到冬。」謎底便是古代江南百姓常用的消夏用品——竹夫人。竹子編成,形似長籠。竹質清涼,又中空透風,使得竹夫人成為夏日頗受青睞的物件。據說這竹夫人的稱號還是來源於蘇東坡(可參見注5)。

除此之外,竹簾、竹席等用具也都給尋常百姓帶去了許多清涼,並且沿用至今。

問題三:古人夏天穿什麼?

說到衣著,也是我們頗替古人操心的一件事。衣不露體,內衣外衣一層層,長筒襪再加靴子,包的像個粽子——這基本就是我們對古人的印象了。然而古人自有他們的智慧。我們如今推崇的服裝面料——絲、麻,可是古人主要的衣物原料。

我們來看幾件古人的夏衣神器。

這款是竹衣,細竹節編製而成,貼身穿作「隔汗衫」,有帶袖子的款式,還有這種背心式。

造型是不是很奇特,這就是古人的褲子了。只有兩根褲管,沒有襠部,相當透風。所以在正式場合,古人坐姿多呈跪坐式;盤腿而坐容易走光,被認為是無禮之舉。

此外,古人也並非捂得嚴嚴實實。謝家來王家擇婿時,王羲之正仰卧東床,袒胸露腹。竹林七賢磚畫像上,眾人寬衣博帶鬆散自如。《仕女簪花圖》等畫作上的美人輕薄羅衣,酥胸半露,那盛唐之際的開放世風足以令我們咂舌。

此處再上一張《北齊校書圖》,圖中的男人們居然也能身著透明紗衣,校書辦公!

至於鞋子,古人有草鞋、麻鞋、竹鞋、木屐等各式鞋子,涼爽度絕對不輸我們今日的鞋子。上一張湖北荊州博物館的館藏鞋子,一雙造型十足的漢代麻鞋,由此可見一斑。

問題四:夏季有解暑的飲食否?

這裡要再介紹一件神器——冰鑒,也就是古代的冰箱,盛冰保鮮的工具。將盛滿食物或飲品的容器放進冰鑒,四周放冰,蓋上蓋子,不多久冷食即可做成。

《周禮·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鑒。」由此可見,周代已有冰鑒。早期的冰鑒是青銅器物,明清時期多使用木製品。上圖即為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銅冰鑒。

那麼問題來了,夏天的冰從何而來?《詩經》有云:「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等到冬季,河面湖面結了厚厚的冰層,鑿冰藏於冰窖,供夏天使用。周代已設專職掌管藏冰之事,稱「凌人」。(可參見注6)下即古人采冰圖。

冰采來了,要放入「凌陰」,也就是冰窖。下圖分別為戰國韓都新鄭凌陰及明清皇家冰窖。

然而冰在古代畢竟是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一般百姓利用他們的常識和智慧,取井水降溫。夏季井水冰涼,在井裡沉下一瓮或是木桶,裡面放上果蔬,一樣可以起到降溫的效果。"浮瓜沉李"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有了冰和冰鑒,想要做冰食冷飲就容易的多了。

說到吃,真是要兩眼放光了,因為我們的祖先也都是妥妥的吃貨啊!

《楚辭·招魂》有言:「挫糟凍飲,酎清涼些。」也就是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有冰凍米酒喝了。《羋月傳》里,那冰鎮糯米酒可是楚威後欽點的飲料!

及至唐朝,出現了高級冰食——酥山,可以說是冰淇淋的前身了。據專家考證,在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上,侍女手中金盤所託之物即酥山。酥山的最底層是冰,上面覆蓋著奶油、酥油,載插上花朵、彩樹等裝飾品點綴。「酥」即從北方游牧民族傳入的酥油、奶油、黃油之物,「山」則表示形狀。

既然「冰激凌」都出現了,那冰水自然不在話下。杜甫《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中云:「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令人遐想啊。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還出現了冰商。《唐摭言》記載了一則小故事,一商人在集市賣冰,以為奇貨可居就抬升冰價,客人怒而離去,結果冰沒賣成不說,還全化成了一灘水。(可參見注7)

宋朝物質生活水平很高,冰食品種豐富多樣。我們且來看下名字,發揮下想像力吧:砂糖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湯、生淹水木瓜、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綠豆水、酸梅湯、涼水荔枝膏……品類繁多,不再一一細表,大抵就是今日果飲、冰酒、刨冰等的前身了。遙想千年,在北宋的汴梁夜市,在南宋的臨安街頭,行人如織,坐飲暢談,不覺有夏。

以上為《清明上河圖》的局部圖。圖中兩處招牌上分別寫著「飲子」和「香飲子」,那就是宋朝的冷飲鋪了。宋人對冰食的熱愛,可以從楊萬里的詩詞中一覽得見。(可參見注8)

據說,元代制出的「冰激凌」已基本與今日無異。元人將冰、奶酥、果醬等融合一起製成,且製法保密,宮廷之外禁止自製。有人認為,13世紀馬可波羅來華,將製作工藝帶回歐洲,才產生了現代的冰激凌。不過真實度就難以查考了。

清朝的宮廷中,又出現了新花樣——冰碗,後流傳民間。它是用冰屑、瓜果塊、杏仁豆腐、葡萄乾、鮮胡桃、懷山藥、棗泥等原料製成的,美貌又可口。與我們今日的刨冰頗為相似。

小說《紅樓夢》中有許多消暑飲品,如玫瑰露、木樨露、玫瑰鹵子湯等,名字甚美。

夏季綠豆湯的作用絕不可小覷。相傳蒲松齡在寫聊齋時,苦無素材,於是在路邊擺席,免費為路人提供綠豆湯解暑解乏,回報是為他講一則故事。瞧,《聊齋志異》就是這麼靠綠豆湯換來的!

同治年間,洋汽水傳入國內,那時候叫「荷蘭水」。

問題五:古人夏季的娛樂休閑

首先自然是「景區」避暑了。皇室貴族有行宮有避暑山莊。仕人文人雅好山林。「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如此曠達不羈的,不是我們的謫仙人李白還能是哪個!

如果懶得外出,則可待在自家室內或是亭台水榭,約上三兩好友垂釣、下棋、論詩、撫琴、品茶……哪怕一人看書發獃也是極好的。

楊萬里有一首寫初夏閑居的詩:「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閑適慵懶,令讀者也不覺酸了牙齒,困了情思。

或者就算什麼都不做,來個「葛優癱」也是完全沒問題的,而且貌似古人還挺偏愛這個姿勢。

宋 佚名《槐蔭消夏圖》

元劉貫道《消夏圖》

無論王公貴族,抑或黎民百姓,雖然各有各的消暑法子,畢竟暑熱難耐,無可消除。杜甫、白居易、陸遊等人都曾寫過苦熱詩。(可參見注9)俗話說「好漢不掙六月錢」,連老百姓都要減少外出了。那麼,古人大部分在家的時間怕是要「靜心為上」了。

引一首白居易的《消暑》作結。「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注1:《左傳·襄公三十年》:「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夏,楚子庚卒,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訪於申叔豫,叔豫曰:『國多寵而王弱,國不可為也。』遂以疾辭。方署,闕地,下冰而床焉。重繭衣裘,鮮食而寢。楚子使醫視之,復曰:『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乃使子南為令尹。」《史記·刺客列傳》:「光(吳公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請王僚。」

注2:《唐語林·豪爽》:「玄宗起涼殿,拾遺陳知節上疏極諫,上令力士召對。時暑毒方甚,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知節至,賜坐石榻。陰溜沉吟,仰不見日。四隅積水成簾飛灑,座內含凍。」

注3: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有此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注4:《西京雜記》卷一:「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七輪扇,連七輪,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注5:蘇東坡《次韻柳子玉二首》詩云:「問道床頭惟竹几,夫人應不解卿卿。」又《送竹几與裴秀才》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自注云:「世以竹几為竹夫人也。」

注6:《周禮·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鄭玄註:「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

注7: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負》:「昔蒯人為商而賣冰於市,客有苦熱者,將買之。 蒯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

注8:楊萬里《荔枝歌》中:「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又《詠酥》云:"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銷。」

注9:以白居易的《苦熱》詩寫得感觸尤深:「頭痛汗盈巾,連宵復達晨。不堪逢苦熱,猶賴是閑人。朝客應煩倦,農夫更苦辛。始慚當此日,得作自由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盡意 的精彩文章:

TAG: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