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短期出家學員

對話短期出家學員

有些人雖然還未開口,但是你已經感受到他的頻道,是真實還是浮誇。當你和他深入交流的時候,你會感嘆於自己的直覺。其實一個人沒有辦法隱藏什麼或者過分炫耀什麼,因為心與心的交流是微妙的。

他,恐懼身體健康,恐懼突然而來的死亡,所以不停地選擇去醫院、去看醫生,然而從內心生起的恐懼真的會因此消失嗎?

後來他不再去醫院、去看醫生,這又是為什麼?他是如何認知到自己內心恐懼的,又是如何解決自己內心的恐懼。

帶著疑問,我們一起聽他的故事。

小編:你是什麼因緣契入到六祖寺?

學員:內因是出於對身體健康的憂慮,希望尋求突破。助緣是我的母親讓我直接接觸到六祖寺。

(困局)我的情況是這樣,雖然每次體檢各項指標都正常,但長期以來我總是懷疑身體有什麼問題,因為三天兩頭各種小毛病不斷,比如小感冒、咽喉發炎之類,問題雖不大,卻很煩人。每次看完醫生,要麼是掛幾瓶很貴的水,要麼是拿一些很貴的進口葯,折騰幾天,問題也能慢慢好轉,但是過一陣,類似的問題又來了,然後又去看醫生,又去拿葯,這種單曲循環似的折磨不斷。

(求出無門)我總認為可能是選擇的醫院不行、選擇的醫生水平不夠,於是有一段時間,我特別鍾情於跑各種有名的醫院掛最貴的專家號,每次進去都強烈地預感到自己馬上會被療愈。現在想想,工作掙的那點小錢,好像都花在身體上、醫院裡了。

我想要喊停,我想要跳出這個泥潭,無奈始終沒有人告訴我,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曙光)我母親知道我的情況,大約是2012年底,快要過年的時候,告訴我,「今年過年你不用回來了,你不是覺得身體都不好嗎,給你報了六祖寺的內觀禪,你去好好學打坐,身體自然就會好起來」,帶著強烈的好奇,第一次走進了六祖寺。

小編:你對身體狀況是否過於敏感?

學員:表面來看是對身體健康有些過分執著,過於敏感。後來想一想,其實有其深層原因:

第一,修心的功夫不夠:心不能安住於當下,總是習慣於向外求,向外攀緣,向醫院求遇再世華佗,向藥房求獲靈丹妙藥,卻從來不知道回歸自己身上、回歸當下;

第二,知見的薄弱:一直沒有認識到問題的根源,萬事萬物背後所遵循的基本規律——因果律,「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那時的我從來不知道從「因」上面去著手,總是在「果」上面做文章,由此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

現在想想以前那些毛病,還真不是多大的事,那時如果能平常心對待、隨時觀照自己的內心;按時認真吃飯、早點睡覺,或許很多問題根本都不會存在。

小編:你剛剛提到的,對於身體的執著,背後是否有一些恐懼的成分?

學員:確實有恐懼存在,怕死,怕突如其來的病痛,怕自己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去體驗人生,怕自己會以因一種莫名的痛苦而離去,怕自己突然之間就消失於這個世界,怕自己死前狀態的不可掌控,也怕自己死後狀態的不可預知,有憂慮有焦灼。

小編:那現在呢?

學員:不那麼恐懼了。人生正如一場遊戲,我們雖然懼怕戲終人散、陰陽兩隔,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歷程里,我們的恐懼來自對遊戲規則的茫然。

(反思)現在想想以前的很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己對身體的不當使用、過分透支,大學四年以及後來工作之中經常熬夜到一兩點。那時總是天真的以為,一頓飯不吃,下頓多吃點就好了,一晚上不睡,第二天多睡幾個鐘頭就好了。其實補的回來嗎?根本補不回來。

(對治方便)內觀禪首先讓我明白,我們的身體本身是個大寶藏,有智慧的人,通過內觀修行得到解脫,而像我這種根基尚淺的人,利用內觀修習的附帶作用,可以調節自己的身心,讓身體更健康。

(有法可依)後來接觸到大願法師講的藥師法門,才醍醐灌頂,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萬事萬物有它遵循的規律,我們的身體也一樣,以前的種種困擾,無非是因為自己一直在違背我們身體的自然運行規律而已,因上犯規,果上就要受罰。

明白了這些以後,心裏面踏實起來,知道怎麼個玩法了,自然無需過多恐懼。

小編:又是什麼因緣,你選擇來短期出家?

學員:應該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緣。

第一,希望對佛法能有更正統的了解。初嘗佛法的甜頭以後,不免對佛教的來歷、實質等諸多相關問題升起強烈的疑惑,所以想探索。

第二,對泰國習俗的好奇。去泰國玩的時候,聽說泰國人一輩子至少要出家一次,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習俗,所以也想體驗一下,出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三,提升自我,更好地利益他人。我自己受益於藥師法門以後,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依然在走自己之前的路子,生了病首先想到吃藥打針,就彷彿看到曾經在泥潭裡打滾的自己。我很心痛,希望引導他們用藥師法門的智慧來刷新自己的認識,走向真正的健康。但自己知見有限,空有好心,使不上力,於是想藉助佛法的智慧,扭轉這種局面。

第四,也是希望能實現佛化家庭。希望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善巧方便引導家人都去學佛。

小編:雖然是短期出家,但生活作息是和出家人一樣的,那你對於出家持戒有什麼感受嗎?

學員:「持戒是保護我們的」,這是開班的時候,一位法師給我們開示的一句話。當時我就納悶了,搞笑嗎?保護我們的?怎麼就保護了呢?這也不能幹,那也不能幹的?

接下來的時間裡,在踐行戒律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思索這句話。我們各自的世界,分為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我們因各自修行程度不同,看到的視野範圍也有所不同,自己能看到的是已知部分,自己看不到的無疑就是未知部分。

正如唐僧師徒,唯有悟空的雙眼能分辨神仙與妖怪,他能看到其他師徒未知部分里的東西,於是用金箍棒給其他師徒畫了個保護圈,在圈裡邊就安全無事,出了圈就不敢保證。

同樣的道理,我想戒律應該也是成就者給我們划上的保護圈,避免我們墮入未知世界裡可能出現的誘惑與陷阱。

另外,有趣的是,我悟到了一句話——快樂從持戒中來。我們受持戒律,雖感覺捨棄了一時的放縱之樂,短時間內會難受、憋屈,有如套枷鎖。而當我們持續行持戒律時,慢慢發現,其實持戒,是在保證我們能量不流失。

當我們身體能量漸趨充足時,身體自然會慢慢升起一種輕鬆、自在的覺受,而且這種覺受更持久、也更貼近真實,我想,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小編:你是2012年底參加內觀禪,2018參加短期出家班,這中間將近6年時間你有沒有繼續修持藥師法門?

學員:2012年參加完內觀禪以後,請了大願法師的《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講記》,當時很珍惜的,像寶貝一樣的包了好多層,但很慚愧,回去一放就放了好幾年。這跟自己的性格有關係,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最好的狀態,結果一直沒有等到最好的狀態。

現在明白,好的事,一定要明確它的重要性,唯有絕對的重要,你才會迫不及待地去做,你才會列為最緊急的事情來做,否則你會永遠沒有時間。

小編:其實當我們決定開始做某件事的時候,也會發現所有的因緣都會促進這件事的開始。你未來怎麼打算呢?

學員:老實講,現在還沒有完全想好。不過目前是準備靜下來好好整理一下這幾個月所學所想,先傾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無論在家出家、無論在哪裡做什麼?人身寶貴,生死事大,修行勢在必行,因為那才是真正通向快樂的路。

我們是凡人,內心都會恐懼、害怕,擔心著未來會怎麼樣,擔心著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完全沉浸在所恐懼的事上,學著把眼睛回觀到自己內心上,問問自己我到底在害怕著什麼,多看看內心,或許恐懼就不在了。

感恩接受採訪的師兄

及為此期對話提供幫助的所有師父!

策劃:釋禪法

小編:李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視界 的精彩文章:

泥石流背後的精神傳承

TAG:禪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