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約翰·基恩:澳大利亞對華情緒被政治和媒體操縱,不要被迷惑

約翰·基恩:澳大利亞對華情緒被政治和媒體操縱,不要被迷惑

2017年起,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迅速降溫。先是2017年12月,澳大利亞現任總理特恩布爾在採訪中用中文說「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緊接著,2018年2月,暢銷書《Silent Invasion 》在澳引起極大爭議。這本書的作者,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應用哲學與公共倫理中心教授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認為中國人在影響澳大利亞政治。2018年3月,澳大利亞政治哲學家約翰·基恩關於中國的新書《樹倒猢猻散》則展現了和以上公共爭議里有著天壤之別的中國形象。

《樹倒猢猻散》也使約翰·基恩第一次成為公眾人物,開始受邀頻繁演講和討論。未來一兩年,他將和澳大利亞前外長、新南威爾士前州長、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院院長鮑勃·卡爾一起,在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地推進相關中國議題的公共論壇,與此同時,繼續扮演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立場鮮明地反對鼓吹中國負面影響的書籍。

約翰·基恩

2018年3月,約翰·基恩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共同在《南華早報》發表題為《一個世界,兩個帝國:中美衝突無法避免嗎?》的文章,明確地將中澳關係之波折置於「美國的全球力量勢衰,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之下,在這篇文章中,基恩讚賞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對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的認識:真正持久的友誼是建立在基本共識之上的利益和未來願景,他還呼籲人們能重新審視及解剖(西方)對中國的無知,創造新的思維方式,使「所有人都能看到這個新的大國比許多評論家以為的要更加複雜。」

在基恩看來,澳大利亞本土的對華爭議,使崛起中的中國如何與他者共處這個問題重回檯面。那麼,澳大利亞本土的政治哲學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天的中澳關係呢?日前,澎湃新聞採訪了正在北京大學講學的約翰·基恩教授。

澳大利亞反華情緒並非來自民間

澎湃新聞:澳大利亞和中國在貿易方面的合作一直很緊密,考慮到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因素,澳大利亞似乎可以和中國走得更近?不過這兩年來,反華的情緒卻比較嚴重,這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

約翰·基恩:你提到了政治經濟學的原因,為什麼澳大利亞應該對中國保持好感,按道理說,兩國的往來非常深入,本應流向更加親密的關係。過去澳大利亞的主要出口國是歐洲、美國、東南亞的,而現在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在2007-2008年澳大利亞的大蕭條時期,可以說中國「拯救」了澳大利亞,由於中國市場,澳大利亞的經濟持續增長,銀行也免於破產,而不像美國和歐洲那樣經濟蕭條得很厲害。這就是在經濟方面,中國因素的影響。

另外,澳大利亞有126萬中國人,在悉尼,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是中國人,在悉尼當地,有非常大和古老的華人社區。在我所在的悉尼大學,每天都接待著百餘名中國遊客。整個澳大利亞,我們有20萬註冊中國留學生。考慮到這些原因,我們會以為中澳關係不會有問題,更不該有針對中國的仇恨情緒。只考慮政治經濟方面的原因,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應該是很好。

當地時間2017年10月12日,澳大利亞悉尼,中國留學生參加悉尼大學的畢業儀式。視覺中國 資料圖

悉尼知名華人區Burwood 圖片來自網路

澎湃新聞:是啊,所以這些爭議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約翰·基恩:首先我認為這些敵對情緒不是來自普通公民的,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種族主義的個人或者群體的,而是來自部分媒體和政治家的。要回答這種情緒到底是否在社會中紮根,是否會變成2019聯邦大選的重要議題,社會是否會因為這個事情分裂,為時尚早,但我的看法是,這並不是有充分的社會土壤的問題。

我觀察到至少有兩股力量在煽動對中國的敵對情緒,而他們都是來自權力集團的。第一類是媒體,比如《悉尼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這個媒體是中間偏右的,它屬於 FireFAX公司 , 另一個是《每日電訊報》,它更加偏右,再就是默多克的《澳洲人報(Australian)》。最近兩三年,這些報紙都開始寫中國在澳大利亞施加影響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都對中國持負面態度。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這些媒體的報道呢?你認為這些報道的意圖是?

約翰·基恩:因為這些報道能製造轟動效應,以此吸引大量讀者,繼而吸引更多的廣告,這些故事的調調就是:這些中國人很多很有錢,他們到處買房產,還有些把錢揮霍到我們的政治領域裡。這些故事進一步強調中國人影響了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強調中國人影響了澳大利亞的文化、價值,渲染澳大利亞機構被中國威脅了的情緒。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種民族主義。

澎湃新聞:你觀察到的第二股力量是什麼?

約翰·基恩:第二種敵對情緒的來源,來自特恩布爾所在的自由黨。特恩布爾總理辦公室發言人的調調和我之前提到的《悉尼先驅晨報》的調調很像,議會中的一些人也是東方主義者,他們的言論同樣強調澳大利亞價值被中國影響了。

舉個例子,特恩布爾任命了一個中文非常好的顧問John Garnaut,他的父親 Ross Garnaut是一個非常出名的經濟學家,曾任駐華大使,John還有個姐妹在中國經營高級餐廳。John被特恩布爾任命,負責給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 寫關於中國在澳影響的報告。沒有人知道這個報告的內容是什麼,但是現在有人要求這份報告解密,因為它關乎公眾利益。

澎湃新聞:你的意思是總理特恩布爾被操縱了?

約翰·基恩:特恩布爾總理可能被操縱了,但他個人同時也是一個操縱者。他們構成了一個福柯意義上的知識權力群體,通過在媒體和公共領域創造一種知識來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地位。

澎湃新聞:在2018年3月,你在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院的演講中稱《Silent Invasion》一書作者漢密爾頓是「斯內普教授」,為什麼會給他這個稱呼?

約翰·基恩:這是我的一個調侃。用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斯內普教授的稱號來指代他。因為對我來說,他就是在玩雜耍。

我希望中國人不要把澳大利亞看成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

澎湃新聞:所以你不介意公開地表達對他的反對?

約翰·基恩:當然不介意,沒錯,我們有自由的媒體,但是他們把聲音給了這些煽動反華情緒的人。你應該引用漢密爾頓對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院((ACRI)院長鮑勃·卡爾(BOB CARR)的批評,他說ACRI只是中國的一個宣傳機構,鮑勃·卡爾只是一個盲目的意識形態主義者。這樣的批評難道不荒謬嗎?

漢密爾頓的書里充斥著敵友對立的簡單思維,充斥著對外國人的不友善(xenophobia)和種族主義,他不一定故意這麼做,但是這些說法確實很容易把人群中的那種仇視外國人的和有種族主義傾向的人給引出來。他們總是試圖點燃麻煩。

澎湃新聞:你認為這種爭議或者情緒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約翰·基恩:目前這些輿論,我認為它不是紮根於澳大利亞民間的,而是被利益集團利用和點燃的,是他們出於利益的目的製造了這種冷戰思維和影響。剛才我分析了,有媒體的作用,另外有的媒體背後還有政黨層面的支持。在未來2019年的聯邦大選當中,我猜想還是會有人去煽動這樣一種爭論,甚至可能會有政治陰謀。他們會拋出一個問題問參選者,你們是選擇澳大利亞還是選擇中國呢?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問題。

所以我想再次重申,這些情緒,是政治和媒體的操縱的結果。千萬不要被他們迷惑,把澳大利亞看成是一個有東方主義的國家,或者這種態度是紮根於社會的,實際上這是利益集團操縱社會影響和控制公共議程設置的表現。我希望中國人不要把澳大利亞看成一個種族主義的國家。

澳大利亞的 「驚恐發作」

澎湃新聞:中國的崛起和澳大利亞的反華爭議有什麼聯繫嗎?

約翰·基恩: 我在《南華早報》發表了和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我是想強調,中美兩個大國開始互相纏繞著影響世界。這樣的情景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1945年,美國的勝利和蘇聯的勝利誕生了這兩個大國,直到1989年蘇聯解體。在這中間,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是平行的關係,在文化和經濟上它們是分裂的。而1989年蘇聯解體之後,只有一個帝國美國,直到現在,中國崛起,美中的大國關係不同於美蘇關係,因為中美是交織纏繞的。

中國已經承擔著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了。中國投資在歐洲也有巨大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影響。我在黎巴嫩都見到了中國維和部隊,有200多個軍人,他們幫助當地 「掃雷排爆」,我和這些軍人聊天,他們很受當地人歡迎。再比如,我在我悉尼的家裡,廚房裡就能看到CGTN,中國的電視節目。

澳大利亞的反華爭議的本質其實是反映了澳大利亞人究竟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這個問題。現在看來,我們剛才談到的那些澳大利亞的本土反應是恐慌發作(panic attack)。他們覺得他們和美國的安全關係,被一個新的大國挑戰了,所以要為未來焦慮了。

進一步說,在這個世界局勢變動的大背景下,《Silent Invasion》的作者漢密爾頓,包括現任總理、包括不少媒體人、實際上他們選擇了站在美國一邊,他們為了證明美國仍然是壟斷的力量霸權的力量,他們認同的是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思維。

在一次接受ABC的採訪中,漢密爾頓直接說, 「我們和中國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我們和美國的生活方式是一樣的。」記者問,「這說明你是親美的,對嗎?」漢密爾頓說,「是的,我是親美的,因為美國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美國的生活就是民主的。」我覺得這說明他是一個很糟糕的歷史學家,因為美國也經常反對民主。在1840年前後,他們侵略了墨西哥,他們還以民主之名侵略了菲律賓,有數以十萬計的人死亡。美國在拉丁美洲的聲譽也不太好,而且別忘了,最近的例子是,它以民主的名義侵略了伊拉克,挑起了內戰,引起了不穩定。但是這些竟然都被他給忽略了。另外這個書最震撼的地方是它最後竟然鼓吹澳大利亞要跟中國切斷聯繫,即使以犧牲澳大利亞的經濟為代價,也要捍衛「自己的價值」。

澎湃新聞:他口中的澳大利亞核心價值是什麼?

約翰·基恩: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聯盟就是美國,我們有很和諧的關係,美國一直是我們的同盟,所以澳大利亞和美國很像——這種思路,我不同意。因為我認為我們和美國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 例如,澳大利亞有非常嚴格的槍支管控法案,在澳大利亞,憲法並未賦予人們使用槍支武器的權利。但是美國每天都有槍擊案。 還有我們是福利國家,澳大利亞沒有大規模的貧民窟和窮人的情況,澳大利亞也沒有無家可歸者。但是舊金山市很多,灣區很好,但是幾千米外就是貧民窟,人們在街頭睡覺。再比如,澳大利亞的文化里非常討厭傻裡傻氣,不喜歡意識形態,也不喜歡廢話連篇。例如,美國人把awesome(極好的)當成口頭禪,而澳大利亞人則反感頻繁地使用這個詞。我們很重視常識,腳踏實地的。有一些澳大利亞人反感美國人是bullshiters,所以這些人不喜歡美國人的這種誇張。

「我想變成中國的諍友」

澎湃新聞:你認為如何判斷帝國的成功與否?

約翰·基恩:帝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統治。我認為英國是比較成功的帝國,法國和德國的帝國則很失敗,因為前者在南亞允許多元文化存在,允許殖民地女性權利等,後者則要求殖民地的文化要和宗主國一致。所以我的觀點是成功的帝國要允許差異存在。

現在來看,特朗普是否會打破多元主義,多邊主義?比如G7進行得非常糟糕,特朗普拒絕簽約。而中國卻有機會成為多邊主義的朋友,世界秩序的朋友。

澎湃新聞:你認為這種世界局勢變動帶來的衝突實際上是可以避免的。

約翰·基恩: 只有冷戰思維的人才會認為「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帝國都發生戰爭,例如美國取代英國這個大國的時候是以和平的方式取代的。

我認為多元主義是唯一的道路。澳大利亞悉尼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城市,1900年聯邦澳大利亞成立時,全國只有30000中國人,而現在已經有這麼多中國人了。我對未來兩國的友好很樂觀。

我最近參與策劃一部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紀錄片的製作,我想在片子里展現在歷史上,中國為澳大利亞貢獻了多元主義。我們有中國市長,中國政治學家,知名的吉他手,他父親還在法庭為中國人辯護。今天在悉尼,還有中國的記者、主持人、大廚,這些非常成功的個人和團體,他們都貢獻了多元主義。中國人到達澳大利亞比歐洲人要早,挖金礦,他們越來越成功。19世紀末,「白色澳大利亞」政策,拒絕中國人到澳大利亞。到了今天,在日常生活層面,澳大利亞人已經能分辨川菜和粵菜,這難道還不能說明民間文化交流的一種積極的趨勢嗎?

所以我需要批判某些論調,這是澳大利亞多元主義的倒退,我認為這樣的嘗試是註定會失敗並讓歷史倒退的。我的《樹倒猢猻散》一書也批判了漢密爾頓的論斷,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描述,我在書里談到了中國的基層選舉,民意調查等等,我想強調的是,斯內普教授這樣的人應該好好睜開眼看看中國,不要輕易使用意識形態的標籤。斯內普教授不了解中國,事實也不正確。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自己在公共爭議中的角色?

約翰·基恩:我是最不可信賴的澳大利亞人(笑)。我試圖很坦誠地分享我的看法。我對中國和對澳大利亞,都試圖變成一個諍友。在英語裡面,我們沒有諍友這個直接對應的詞。翻譯回英文的意思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告訴你一些其他人不會告訴你的事情。比如你最親近的朋友會告訴你, 哎呀,你這個婚姻太糟糕了或者說你這個髮型太糟了。這些就是諍友才會說的話。但如果是不了解的人這樣說,你會把這個當成是一種侮辱和侵犯,會認為這句話完全就是垃圾。諍友就是我打算繼續承擔下去的公共角色。

我現在可以預見到,未來12個月關於反華情緒的爭議還會繼續下去。但是我在擔心什麼呢?我擔心未來會出現一些醜聞。

參考資料:

《一個世界,兩個帝國:中美衝突無法避免嗎? 》https://www.scmp.com/week-asia/geopolitics/article/2137370/one-world-two-empires-china-us-conflict-inevitable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18-03-09/how-china-interferes-austral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ss_Garnau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E%B3%E6%B4%B2%E5%AE%89%E5%85%A8%E6%83%85%E5%A0%B1%E7%B5%84%E7%B9%94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907/sam-dastyari-china-senator-don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w_3nIzr2Y

Declassify the Garnaut ASIO report

https://www.afr.com/opinion/columnists/declassify-the-garnaut-asio-report-20180627-h11xex

http://www.abc.net.au/news/2018-02-22/book-reveals-extent-of-chinese-influence-in-australia/9464692

http://www.australiachinarelations.org/content/chinas-phantom-democracy-john-keane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960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美食的精髓,就在它的菜園子里
「不限量套餐」的「限速」條款,還有多少?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