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前,黃百韜為什麼倉皇趕到李彌兵團駐地?原因其實在這裡

淮海戰役前,黃百韜為什麼倉皇趕到李彌兵團駐地?原因其實在這裡

在淮海戰役前,國民黨方面的軍事部署呈現一個「十」字形,簡單來將就是將部隊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南北向的津浦鐵路和東西向的隴海鐵路沿線上。在徐州以東鐵路沿線上,分別有國民黨兩個兵團和一個綏靖區的部隊,分別是駐紮在碾庄地區的李彌第十三兵團、駐紮在新安鎮地區的黃百韜第七兵團,以及駐紮在海州和連雲港一帶的第九綏靖區。

淮海戰役爆發前一天(1948年11月5日),蔣介石按照事先制定的全面退守淮河作戰計劃,下令將徐州周邊部隊向徐州收縮靠攏,然後再圖向淮河一線撤退。當時,徐州東部的李彌第第十三兵團、黃百韜第七兵團,以及第九綏靖區第44軍都接到了撤往徐州的命令,可是就在各自整頓軍隊準備開拔之際,黃百韜第七兵團突然又接到了一個新命令——將第九綏靖區第44軍劃歸黃百韜兵團建制,並命黃百韜兵團在新安鎮等待第44軍歸建。

黃百韜在接到這個命令之後,一喜一憂,喜的是將第44軍劃歸給自己,那麼自己兵團的實力將進一步壯大;憂的是大戰一觸即發,如此延誤時間恐怕會有滅頂之災。黃百韜思前想後,覺得處在自己和徐州之間的李彌第三兵團(碾庄地區),對自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自己的救命稻草。於是,黃百韜趕忙從新安鎮駐地駕車來到了碾庄地區求見李彌。

黃百韜的想法是,希望李彌兵團先不要急著撤往徐州,而是在碾庄地區接應一下自己,兩個兵團抱成團撤退,會大大降低被圍殲的風險;如果李彌兵團撤到徐州的話,那麼自己和徐州之間將會形成巨大的軍事空白,導致自己孤懸於徐州之外,會成為被分割包圍的首要目標。黃百韜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李彌之後,又苦口婆心地說了一些同甘共苦的話,甚至是央求李彌不要撤。

可是,俗話說「井外之人安知井裡之危」。李彌出於對自己安全的考慮,一心想趕快撤,於是向黃百韜打起了太極,說什麼撤退是上級的命令,不敢不聽從指揮,自己兵團實力弱,就算待在這裡也沒有用。最後,李彌還奉勸黃百韜大戰在即,小心為妙。黃百韜見李彌如此推脫,氣不打一處來,就陰沉著臉又連夜返回到了新安鎮,一路上一句話都沒說。

黃百韜回到駐地之後,對戰地督察官李以劻說,「古人言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死力相救,我看我們是做不到了」。最終三天之後,當黃百韜在撤退至李彌兵團原先的駐地碾庄之時,被重重包圍,距離徐州僅有六十多公里。又過了十二天,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至死也沒等到徐州方面的援軍,剛滿48歲的黃百韜成為了國民黨方面第一個死在戰場上的兵團司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房掌柜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為什麼拒不稱帝呢?一般認為有三個原因
「湘軍一頭狼,黔滇兩隻羊,桂軍猛如虎」,湘軍桂軍到底有多厲害?

TAG:文房掌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