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論生活的詩歌——淺論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談論生活的詩歌——淺論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在其所處的時代,或許只有T?S?艾略特和華萊士?史蒂文斯的聲望可以與其相比。但與他們相比,弗羅斯特有著自己特點。弗羅斯特詩歌的語言與日常生活用語相似,可以說就是大白話。但是弗羅斯特正是用這些日常生活用語來表現自然世界以及社會生活,通過這些展現人內心精神世界中一些永恆的、美好的東西。這種風格和華茲華斯的觀點緊密關係,正是華茲華斯在十九世紀定義詩人只是一個「對人說話的人」。而弗羅斯特的眾多理念,都被其充分地應用在了自己的詩歌創作上,《未選擇的路》就是其觀念運用下的產物。

《未選擇的路》創作於1915年,可以說是弗羅斯特最為出名的一首詩歌。在人教版的小學課本中就有收錄,其中的「道路選擇」的哲理更是廣為人知。現將原文及翻譯摘錄如下: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黃色的林子里有兩條路,

很遺憾我無法同時選擇兩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對著其中一條極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進遠處的樹叢。

我選擇了另外的一條,天經地義,

也許更為誘人

因為它充滿荊棘,需要開拓;

然而這樣的路過

並未引起太大的改變。

那天清晨這兩條小路一起靜卧在

無人踩過的樹葉叢中

哦,我把另一條路留給了明天!

明知路連著路,

我不知是否該回頭。

我將輕輕嘆息,敘述這一切

許多許多年以後:

林子里有兩條路,我——

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

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很明顯,首先,這是一首講述生活中一件小事的詩。詩人清晨林間散步,卻發現樹林中有兩條路。詩人很遺憾不能同時選擇兩條路,於是就選擇了一條相對困難的道路。但是詩人依舊是遺憾,自己沒能同時欣賞到兩條路的風景而選擇了人較少的一條路,從而使自己的人生也發生了變化。

既然談到了這首詩的內容,就不得不不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這首詩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羅伯特?弗羅斯特對他在英國最好的朋友愛德華?托馬斯經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羅斯特經常與托馬斯在鄉間散步:托馬斯不停地想要選擇一條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國朋友展示某種奇異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風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後悔,為如果他們選擇「更好的」方向他本來可以向弗羅斯特展現的那些事物而長吁短嘆。從這種為本來可能發生什麼的長吁短嘆中弗羅斯特悟到了一些東西。這種行為方式是弗羅斯特從不選擇的道路,是他學會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為一個成功的、新近被發現的詩人回歸美國後不久,當他想起這件事情時,弗羅斯特裝出自己就是愛德華?托馬斯而寫出了《未選擇的路》。他馬上就抄了一份寄給了托馬斯,沒有做出任何評論,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夠注意這首詩是多麼諷刺地建立「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之上的。實際上,弗羅斯特的期望落了空。托馬斯並沒有理解這個善意的笑話。

誠然,這首小詩似乎散發著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但我認為,這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從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就可以看出,弗羅斯特在創作這首詩歌時的心境:完全是一種戲謔的、頑皮的心態去創作的。詩人在創作時應該會回想起自己和朋友在林中散步,托馬斯竭力想向自己展現他選擇的小路的優點,但每次托馬斯都會覺得自己作了錯誤的選擇。最後一節尤其能看出作者的這種玩笑和幽默:「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如果細讀這段嘆息,就能夠感覺到好像是你和你的朋友一起走在路上,突然你的朋友停下來,對著你一聲嘆息,說道:「曾經有兩條路擺在我的面前,我卻選擇了那條難走的路。結果,我的人生就改變了。」這樣的玩笑話哪怕是放在今天也是很正常的,朋友之間經常會彼此開玩笑說自己本應該如何如何,要不是出了什麼情況,現在應該如何如何。詩人將這種日常生活的場景通過寥寥幾句詩句就展現了出來,讓讀者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雖然弗羅斯特設置的這個善意的諷刺極其巧妙、隱蔽,讀者可能無法一下子理解。但這種善意的玩笑所傳達出的語言的輕快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卻能輕鬆的被讀者所接受。這應該不僅僅是因為語言的通俗質樸,很大一部分原因應當是這種善意的玩笑的設置。

當然,這首詩傳達出的人生哲理也當然要受到重視。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道路要選擇,而且,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選擇一次。當然,沒有誰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十分滿意,沒有遺憾的。恰恰相反,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或多或少的遺憾和不滿,但沒有辦法重新選擇。與此同時,也正是自己當初的選擇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如果當初選擇不同,或許自己的命運也會發生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門蓬蒿人的書齋 的精彩文章:

TAG:東門蓬蒿人的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