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碼農的事,能算偷么?

碼農的事,能算偷么?

在「拿來主義」背後,是企業在資本和貪慾驅動下的急功近利。而無論是10多年前通信行業的訴訟案,還是最近一系列事件和挫折,都在向人們敲響警鐘:於個人要遵守職業操守,於企業要講求合規。否則,彎道超車容易變成彎道翻車。

撰文|周路平

編輯|趙艷秋

美東時間7月7日,一架海航的飛機即將從美國聖何塞飛往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中途中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張曉浪是這趟航班的旅客,但在過安檢後卻被FBI的探員攔截帶走。

張曉浪的身份是蘋果公司的前僱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在邁威爾半導體公司工作了四年,其專長包括架構晶元和系統解決方案。2015年12月,張加入蘋果公司,參與蘋果無人駕駛研發項目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是最早期的員工之一,負責設計和測試電路板用以分析感測器數據。

今年4月,張在休陪產假期間與家人回到中國,4月30日,在假期結束並重返工作崗位後,立刻向直接主管辭職,並交待自己將為中國的一家專註於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XMotors(小鵬汽車)工作。而後,他被蘋果公司指控竊取了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

匪夷所思的「大搬運」

從外媒披露的細節來看,張曉浪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他似乎完全忽視了蘋果公司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行為上毫無顧忌。

從4月28日到4月30日離職前的三天里,張曉浪從資料庫下載了40G的信息,其中60%存在「嚴重問題」,並將敏感內容通過AirDrop網路同步至其妻子的電腦中。訴訟文件提到,蘋果技術安全團隊查看了他在公司設備上的歷史記錄,發現他在離職前下載量大幅增加,包括機密文件的相關信息。

根據蘋果公司在園區的攝像頭記錄,他還在4月28日晚上來到蘋果園區,先後進入研發部的軟體實驗室和硬體實驗室,下載了大量資料,最後還搬走了一大盒硬體工具,包括電路板和一台電腦伺服器,他的蘋果同事還向他展示了一個「專有晶元」。在這一天,張曉浪生成了581行用戶活動記錄。

因為張曉浪的所有內網活動、在蘋果園區的出入以及從取走公司資產的行為都發生在他陪產假期間,這違背了蘋果的政策。但張的解釋是,他下載這些數據是因為他對平台有興趣並且希望自己進行相關研究,不過這很難得到蘋果方面的認同。

在他準備回國之前,張曉浪已經接受了FBI的問詢,並且承認從蘋果公司竊取文件。

蘋果向來有嚴格的保密文化,而自動駕駛項目也很少被曝光。在蘋果,大約有5000名蘋果員工可以獲取無人駕駛項目的數據,而張曉浪所獲取的資料庫僅有2700名「核心員工」有訪問許可權。

過去一年,極為重視信息安全的蘋果公司抓獲了29名泄密者,其中12人因情節嚴重被捕並被起訴。而根據美國法律,如果罪名成立,張曉浪將面臨最高10年監禁,另加25萬美元罰款

「我們主要通過民法保護知識產權,美國主要是通過刑法保護。」上海浦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邢路對AI財經社表示,侵犯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在美國是重罪,與搶劫銀行等同。

蘋果就此事對媒體回應稱:「蘋果非常注重保密和保護知識產權。我們正就此事與當局合作,並會盡一切可能確保該名人士及其他相關人士對其行為負責。」

AI財經社在Twitter上搜到疑似張曉浪的個人頁面,個人信息描述與張曉浪符合。不過該頁面目前處於被保護狀態,已無法查看其此前發布的任何動態信息。

而因為張曉浪從蘋果公司離職之後,已在今年5月初加入小鵬汽車位於矽谷的分公司。這也讓小鵬汽車陷入爭議。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新造車勢力剛於今年1月完成22億元B輪融資,累計融資已超過 50 億元。目前,小鵬汽車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領域擁有超過 600 人的全球研發團隊。

小鵬汽車發布聲明稱,張曉浪在5月初入職當天簽署了知識產權合規文件,沒有記錄顯示他向小鵬汽車上報任何敏感和違規的情況。「我們於6月27日獲悉美國當地相關部門對張曉浪的調查,並按照規定封存了張曉浪的電腦和辦公用品。」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朋友圈寫道:「哎,我們也實在不知道什麼信息,這是一個針對個人的調查,謝謝大家關注和理解。」

更惡劣的影響在事情之外發酵。自貿易戰以來,美國多次指責中國在大量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儘管目前沒有切確的證據表明,這件事情是張某個人所為,還是受到了利益方的指使,但已經有網友在社交網路上表達擔憂,有網友稱「添亂」,也有網友稱這件事情會讓華裔在美國科技公司更加難以生存,而晉陞高管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從6月11日開始,特朗普政府也縮短了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對於在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業等領域學習的中國研究生,簽證有效期將被限制為一年,之前最長可以達到5年。有在美留學人員向AI財經社抱怨:「現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工簽特許都砍了,就是因為這類事兒!」

不合規會翻車

知識產權竊取背後,或許是自動駕駛行業非理性的推進。

據AI財經社統計,截止去年底,國內公開可查的30家主要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里,聲稱在「2021年前」就能實現高等級自動駕駛(L3、L4級)落地的公司超過7家。

這批有著激進時間表的公司大多創立剛剛一年多,但有的聲稱只需3年就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卡車的商用化,有的聲稱2018年實現L4量產。截止去年底,有13家背景是中國的車企及科技公司拿到了美國加州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我一直認為技術的積累需要一定的過程,但現在大家又會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 智行者創始人張德兆坦言,「自動駕駛主要是數據和演算法,中國人在演算法上的能力並不差,而數據方面因為人口密集,也不缺少數據的採集。」

但另一位行業人士向AI財經社展示了一張圖表。如同衡量IT行業企業發展水平的「魔力四象限」一樣,如同衡量計算機通信企業發展水平的「魔力四象限」一樣,中汽創新創業中心也為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製作了這樣一個四象限。在「領導者象限」有谷歌的Waymo、通用、大眾、戴姆斯勒-博世等企業,排在第二的「競爭者象限」有豐田、現代、百度—BAIC,第三的「挑戰者象限」有蘋果、Uber、特斯拉、本田。追隨者象限並未列出企業,說明大部分企業還在追隨中。

於是,在資本驅動,行業非理性地躥升中,催生了怪象。高管挖角、工程師攜帶代碼跳槽,信息竊取似乎成了捷徑。

谷歌Waymo起訴Uber案是自動駕駛領域第一場法律大戰。Waymo 一位工程師在離職時帶走了大約1.4萬份谷歌機密文件,包括他幫助開發的關鍵部件——激光雷達感測器設計圖。而他隨後創辦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 Otto被 Uber 收購,Waymo遂起訴Uber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中使用了至少一項屬於Waymo的商業機密技術。

該案件歷時一年多最後以和解告終:Uber向Waymo提供0.34%的股份,並保證不在自家車輛中使用任何Waymo的軟體或硬體。

去年底,國內無人駕駛第一案也引發大量關注。百度起訴其前高管王勁及景馳科技。百度指控王勁沒有遵守競業限制義務,離職時甚至未向百度返還存有百度重要商業秘密的電腦、印表機等物品。最終,王勁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景馳科技,而景馳科技招安,加入了百度Apollo平台。

事實上,除了自動駕駛領域,在今年以來極度火熱的AI晶元領域,挖牆腳、拿來主義也同樣盛行。根據AI財經社了解,國內目前以AI晶元為核心的創業公司達到幾十家,成立時間多為1年左右,融資輪次集中在A輪及更早。

某上市公司深度學習加速項目負責人張然在春節後跳槽的面試中,心裡有說不出來的彆扭。「我面試過一些相關企業,無一例外地,他們都會委婉地提出一個問題——能否快速地將原公司或原來的研究成果複製出來。」張然進一步解釋道,「換句話說,就是讓你把原公司的技術『拿』到新公司來。」

今天,人工智慧企業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也在朋友圈中感嘆:回國創業後,聽聞國內工程師跳槽「帶代碼上崗」很常見,震撼和無語。

「大家都這樣。」某知名創業公司CEO一語道出了行業的「潛規則」。「這個行業的准入門檻很高。」另一位人工智慧晶元從業者說道。

今天在自動駕駛、AI晶元上演的信息竊取鬧劇和悲劇,10多年前也曾在當時的風口——通信行業上演。在2001年,華為光傳輸研發的三位技術骨幹創業,做光傳輸產品,三人在離職華為是拷貝帶走了大量技術秘密,並隨後被華為競爭對手UT斯達康收購。最後三人被判處兩到三年有期徒刑。

在「拿來主義」背後,是企業在資本和貪慾驅動下爭相出頭,一味追求速度的急功近利。而無論是10多年前的訴訟案,還是最近一系列事件和挫折,都在向公司們敲響警鐘:合規是企業競爭的應有之義。於個人要遵守職業操守,於企業要講求合規。否則,彎道超車容易變成彎道翻車。

這種合規大體有三層含義:

第一層是企業要遵守法律規定及監管規定,包括遵守知識產權;

第二層是企業要履行與相關方,包括客戶、合作夥伴、股東、監管方、企業員工達成的的自願性承諾;

第三層是企業要遵守職業操守和道德規範,這些雖不是強制性的,但在社會活動中普遍為大眾所認同。

特別是今天隨著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企業競爭已經上升到全球價值鏈的競爭。合規競爭將成為企業新的競爭規則。

回答不了2018:

此次泄密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警示了什麼?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董明珠對晶元再次表態:錢不是問題,雖外界不看好,但格力有信心
繼侮辱印度國旗被抗議後,OPPO員工又因違規飲酒在印度被捕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