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充滿陽光,永遠熱烈盈眶

永遠充滿陽光,永遠熱烈盈眶

永遠充滿陽光,永遠熱烈盈眶

1

從我接觸哲學開始,就接觸著一個命題:偉大的哲學家大多數是抑鬱症或強迫症患者。

比如德國偉大的古典哲學家康德。他一生未婚,一生從未乾過哲學思考外別的什麼事情,一生從未離開故鄉。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寫作、講課、散步,雷打不動,以至於鄰居們都拿他每天散步的時間對錶,15:30。不僅生活如此,他那飽受垢病的晦澀、艱難的文風,也被認為是他對精確世界的過度追求所導致的。

不能認為康德存心讓人讀不懂,只是他對自己想用文字再現的精神思考之所得,有一種強迫症般的精確要求,當普通的語言無法達到這種精確時,康德只得用上許多自創的辭彙。艱難晦澀的文字中,不僅有康德對永恆問題的追問,還有他對這個世俗而粗淺世界的無奈。

比如同作為德國哲學大家的叔本華,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叔本華在生活上和事業上,都不是一個成功的人。二十歲出頭,他與母親關係破裂,一輩子都沒有再見面,甚至拒絕出席母親的葬禮;唯一令他心儀的女孩,最後選擇了別人;三十歲的時候,他發表了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無奈在出版後三十年內命運多舛,幾乎無人問津。對於慘淡於世的著作,叔本華評價: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雖然聲名卑微,他還是獲得了柏林大學編外教授的資格。叔本華並不認為自己是卑微的,在柏林大學他選擇與自己認為是沽名釣譽的詭辯家的黑格爾同一時間授課,為的就是通過課堂上學生的人數與黑格爾「一較高下」。此時的黑格爾如日中天,叔本華自沒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只剩下兩三個人,最後一個也不剩了,只能凄涼地離開柏林大學。或許正如叔本華所言,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讚賞。

就是在這樣的「孤芳自賞」中,叔本華孤獨寂寞近乎偏執地度過餘生。

其實類似的偉大思想家還有很多,比如在瘋癲之中度過人生的最後十年的尼采;脾氣暴躁幾次三番離家出走最後死在無名車站的列夫托爾斯泰;狂躁易怒以致不得不頻繁更換住所和僕人的貝多芬;失眠、絕食、自閉、醉酒,最後舉槍自殺的梵高;靠電擊治療來減輕抑鬱症,對生活中事事充滿疑心,最終用獵槍終結生命的海明威…以及達爾文、川端康成、顧城等等。

2

有人說,一個純粹的哲學家往往是很容易抑鬱的,因為只有偏執的人才會在一個問題上有足夠深入的思考,而真正的哲學追問又散發著獨特魅力讓人慾罷不能。哲學問題是如此的美妙,又是如此地遠離現實,以致沒有答案可尋,甚至連找到尋找答案的道路都是如此之難。

當現實與理想相隔太遠,內心愈是困惑孤寂無助,悲觀情緒在現實中蔓延,無法消遣,最終只能麻醉大腦,以致癲狂。所以,敏感悲觀的人在哲學家中比較常見,一個人越是敏感悲觀,他的哲學造詣和思維可能就越貼近哲學。

你可以不認同這個因果觀點,但你必須正視這個事實。一個「熱愛」現實生活的人是不大可能成為偉大的哲人的,就連馬克思也是如此。如果馬克思能夠做到「熱愛」他所處的生活,也不至於被驅逐被流浪,窮困潦倒到沒錢送生病的孩子去醫院,甚至沒錢給孩子們買麵包。當然,馬克思不僅選擇在思想上批判現實,也選擇用革命在現實中改造現實。

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永遠會是充滿困惑的,對現實的世界充滿困惑。面對這樣的困惑,有人像尼采一樣做個思想家,用哲學殺死上帝呼喚超人,有人像格瓦拉一樣選擇做一個革命者,用暴力推翻舊世界。

但並不是所有的理想主義者都能成功,事實上絕大部分的理想主義者都會在現實中被撞得頭破血流。此後,要麼選擇在狂躁抑鬱中終結自己的生命,要麼開始選擇「成熟」,隨後「成熟」的人們會對他表示歡迎,你終於「長大了」,也有些「熟」人會嗔怪,早就和你說要「懂事」點。

無所謂好壞,「幼稚」與「成熟」都是一種生存方式。只是在現實中成功之人,大多是懂得妥協之人。而在思想上不朽之人,往往是孤獨固執之人。

3

對面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無論是徹底的「世故圓滑」,還是所謂的「外圓內方」,亦或者是「世故而不世故」,都不僅在於個人品性,也在於社會環境。

但首先的,或者至少馬上可以做的,是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方向,有追求,有堅守的人,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

願我們都成為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

END

編者註:

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如果覺得寫得好,歡迎分享轉發。

沸點關注

關注時事熱點關注世間百態

關注先賢經典關注核心論述

沸點關注 共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沸點關注 的精彩文章:

TAG:沸點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