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難教,只能當「吼媽」?不怕,這裡有兩個法則,30個方法
「當了媽,你和你的娃過得好嗎?」
這是一道送命題。
想當年,我可是淑女,沒成想「女子本弱,為母則狂」。因為孩子各種問題,一路升級為「吼媽」。
唉,都這個形象了,不提也罷。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呢?如果是,請到「櫻花叢」中逛一逛,輕鬆、快速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正拿回對生活的控制權。
引語
「櫻花叢」是三位親子教育專家何小英、魏華、李叢的名字縮寫。她們開過100+家長工作坊,上過300+親子教育課,幫助過1000+家庭。
逼你成為「吼媽」的那些事,比如沉迷手機、拖拉、挑食、熊孩子、學渣、發脾氣,大寶二寶處不好等,在「櫻花叢」的《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這本書中,有30+個方法幫你解決。
這些方法包括四葉草法則,4P,ERC,TTH,「清、示、樣」,APA,紅綠燈法,「樂觀DAD」,哆來咪和CAP等。
看到這麼多陌生的名字,是不是有點焦慮,懷疑會不會很麻煩?
絕對不會,其實每個方法基本上就3,4個步驟,應用起來非常簡單。
同時,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那就是記住這兩個通用法則:「尊重、參與」。掌握了這兩個法則,每個方法你便一看就懂,一通百通。
具體來說,就是:
一、尊重孩子
二、讓孩子參與進來
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個法則。
尊重孩子
「你可以不理解我,但你要尊重我。」
有的時候咱們真不理解孩子,可是又沒有時間去讀那些講解孩子發展特點的書。怎麼辦?
別太擔心。古希臘人不了解「藍色」這個詞,描寫大海時經常用「濁酒色」、「酒暗色」等。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和大海一起展開波瀾壯闊的人生宏圖。
所以說,不了解孩子,也並不妨礙我們幫助他們成長。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某些權力就好。
做到了這些,就好比拿一根竹籤,撬起了地球,事半功倍。
那麼孩子有哪些權利,是我們一定要尊重的呢?
1.孩子的本能是他天生的權利
孩子的本能有什麼呢?最明顯的,就是吃飯了。
不吃飯,會餓。餓了,自然本能地會去吃飯。因此,吃飯的權利要尊重。孩子可以決定吃不吃,吃什麼,吃多少。
在《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里,「櫻花叢」用4P原則讓孩子好好吃飯。其中第二個P就是Power,即權力,也就是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雖說是還給了孩子,但實際上是還給了進化的本能。讓自人類誕生以來這種強大的本能,代替父母決定孩子吃不吃,吃什麼,吃多少。
當然,在吃飯這件事上,爸媽可以決定的事情更多。爸媽可以決定給孩子吃什麼,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間結束,在哪裡吃等等。
2.尊重孩子表達的權利
除了吃飯這種本能權利,孩子還有表達情緒的權利。可是孩子的情緒,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本書給出的方法是「紅綠燈法」。
「紅燈」,就是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停下來,防止我們的脾氣被鉤出來。
情緒是一種很厲害的鉤子。孩子開心,我們高興;孩子傷心,我們鬱悶;孩子發火,我們憤怒。
這個時候,我們如果能尊重孩子表達情緒的需要,就能防止被深度勾兌。
「就算世界不很美好,我也不要如此暴躁。」來,深呼吸,然後以平靜地表情告訴他,如果他很生氣,想哭,那就哭吧。
孩子哭過之後就會平靜,這個時候開啟黃燈,一起找出解決辦法。
然後,綠燈亮起,去解決。
這裡,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立刻給出解決方法來安撫孩子,而是嚴格按照「紅綠燈」步驟來,特別是要尊重孩子表達情緒的需要。
比如,本來說好了去遊樂場的,但是媽媽臨時加班沒法去。孩子很生氣。
這個時候不要說:「媽媽下次再帶你去。」孩子很可能依然很生氣。應該首先說:「去不了遊樂場,你很失望吧?」讓孩子用哭把失望表達完。這是「紅燈」,先停住自己一見孩子哭就想發火的衝動。
然後問孩子那應該怎麼辦?這是「黃燈」。很多孩子其實完全知道「下次再去」這個方案,只是需要時間來接受這個失望的結果。
「黃燈」就是一個不開心和開心之間的過渡。一旦孩子哭完,平靜下來,就慢慢接受了現實。這時,問一問孩子,怎樣才能解決問題,讓自己重新開心起來。
當孩子自己想出辦法,或是在大人的幫助下想出辦法後,就會忘掉這件不開心的事。「綠燈」終於亮了。
3.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選擇了。比如,他在一堆親屬里,選擇讓你抱著他。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所以,只要他們覺得自己還有的選,就會比較配合。哪怕這個選擇其實很有限,呵呵。
在做作業和玩遊戲這兩個難題上,你可以問孩子:
你願意先看電視後做作業,還是先做作業再看電視?
你打算十分鐘後寫作業,還是五分鐘後寫?
你想玩十五分鐘遊戲?還是玩十分鐘?
孩子很可能會選擇他更喜歡的那個選項,而不是一直拖下去。
這種有限選擇(選擇只有有限的2個),正是「櫻花叢」在《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這本書中四葉草法則的第三片葉子。
再配合其它葉子「提前約定」,「制定目標」和「認可孩子」,就可以改掉孩子起床拖拉、作業磨蹭、自控力差等壞習慣,叛逆心理也可以解決。
總之,只要我們尊重孩子,那麼孩子和我們之間的戰爭有一大半就消失了。那另一半矛盾的消失,就要靠第二個法則了。
讓孩子參與進來
做到懂,不容易;做到尊重,相對簡單。但要讓孩子參與決策,這恐怕太難。
俗話里對孩子的看法是這樣的——給他個梯子,他就要上天;給他個破筐,他就要下蛋。
我們讓他參與決策,這豈不是反了天?
但事實恰恰相反。「櫻花叢」總結了無數案例後發現,一旦孩子參與家庭決策,特別是和他有關的決策,他們不僅能力提升了,自控力也要爆表了。
1.讓孩子參與制定各種計劃,他自己定的計劃就只好乖乖執行了
《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一書中,針對快把爸媽逼到急診室的作業難題,第一步就是「先觀察習慣,再做計劃」。具體來說,就是先觀察孩子寫作業的習慣,再根據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每個孩子不一樣,有些孩子不看完電視寫作業,心思根本就收不回來。反倒不如讓他快速看完,省得他把作業的時間磨蹭掉。
所以,制定計劃時,務必讓孩子參與。他想什麼時候寫?先寫什麼?寫多長時間?需要其他人做什麼?不做什麼?
這是一個共同商量的過程,既不是孩子說了算,也不是父母主導。
不只是學習計劃,文中的ERC,3招遊戲免沉迷法,興趣學習的五個約定,四葉草法則,幫孩子堅持練琴的3個方法,4招時間管理法,積木學習法,CPA原則等方法中,都主張孩子的參與。
孩子一旦參與,自控力就會提高。沒辦法,對於他們來說,自己挖的坑,死也要往裡跳啊!
同時,孩子做得越多,各項能力提升也越快,這是很自然的。
2.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讓他成為既獨立又懂得感恩的孩子
我們小區有一對好朋友,一位叫樂樂,上二年級;一位叫天天,上一年級。這是樂樂對天天說過的話:
你可以借我的課本。可是課本怎麼會弄丟呢?你媽媽給你弄丟的?你不自己整理書包嗎?
你怎麼會找不到你的衣服呢?你不收拾自己的衣櫃嗎?
我媽現在沒空做飯。你要餓了,我給你做個手抓餅,放在電餅鐺里熱一下就行。我爸教我的。
有沒有覺得這孩子不錯?
而天天,由於爸媽很少讓他參與各種家務,特別是做好和他自己有關的家務,於是成天被爸媽吼:
你老師說你語文作業又忘了帶到學校?怎麼回事?
什麼?不想吃?你知道為了做出這頓飯,我花了多少時間嗎?
你沒看見媽媽正抱著妹妹嗎?你不能自己做嗎?!
要想孩子像樂樂那樣自立擔當、有責任心,就要自始至終把孩子看作家庭的一員,而不是當成需要好好伺候的寶貝。具體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下《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一書給的建議。有很多,這裡列舉幾個:
讓孩子參與食物製作;
讓孩子認領家務;
讓孩子參與規劃金錢;
讓孩子頭腦風暴,在家庭會議上找到那次會議議題的解決方法;
讓孩子參與學習照顧新生兒的課程
……
這些建議分別取自書中的4P,「3招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財商教育,家庭會議,二寶來啦等教育方面。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能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那我們笑都來不及,哪裡還用得著吼?
結語
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實際上,我們做父母的更需要鼓勵。
「吼爸吼媽」們並非只顧自己發火痛快,不顧孩子的感受,只是沒有找到快速上手的方法。
「櫻花叢」的這本《不急不吼,輕鬆養出好孩子》,對於「吼爸吼媽」,堪比大廚私房菜譜,既貼心又實用。應急的時候可以用,閑了也可以翻翻。
總之,用了書中的方法之後,我們不僅無須再吼,而且會越來越從容、優雅。
TAG:燕穿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