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提高寫作?你需要知道這個聰明方法

想提高寫作?你需要知道這個聰明方法

為什麼有人按照《異類》里的指示,苦練了 10000 小時,依然不能成為專家?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研究發現,這些人的練習方法有問題。於是,他提出了一種高效的練習方法————刻意練習。無論複習考試、練習游泳還是訓練寫作,刻意練習統統適用。

刻意練習有三個主要原則

遠離舒適區。人在練習時,總是留戀舒適區。比如玩籃球,我們總是喜歡練自己最順手的動作————即使這個動作是錯的。舒適區里無難度無挑戰,也無進步。

及時反饋。利用外部反饋修正每次練習,比如,每次投籃後,最好有個教練給你反饋信息,告訴你動作完成得好不好,哪裡要改進。

必要時間。堅持足夠時間,不要中途放棄。人有兩個傾向,一是大大高估短時間的進步,二是嚴重低估大時間周期的進步。

普通人練習寫作,往往卻缺好老師。沒有老師改作業,我們只能依靠一己之力去發現問題。這是一個 unknown 的死循環。那麼,實在找不到寫作教練,我們還能用刻意練習的方法訓練寫作嗎?

。以下提供三種方法。


富蘭克林文筆好,全美有名。《富蘭克林自傳》有一段珍貴的文字,記錄了他從「零基礎」到「寫作大神」的練習過程。

我拿了幾篇論文把每一句的思想作一個簡單的摘要,接著把它擱置幾天,然後不看原書,用我自己想得起來的合適詞句,把每一點摘要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又湊成整篇的論文,使它表達得像以前一樣完整。然後我把我的《旁觀者》與原文比較,發現我的缺點,並作出修正。

以刻意練習三原則為刀,解剖富蘭克林的練習方法,你會驚訝於富蘭克林過人悟性——他的練習法居然完全契合刻意練習的原則。

遠離舒適區:擱置原文,待記憶模糊後再寫作。只閱讀不寫作,最舒適;閱讀完,立即寫作,那是在練記憶力;閱讀完,寫簡單摘要,待忘記原文後再寫,才真正遠離了舒適區。

及時反饋:以原文為師,修改習作。

必要時間:富蘭克林是勤奮之人,做事能堅持。

此外,他還訓練了文體和排篇布局,用的也是刻意練習的方法。

我把其中的一些故事改寫成了詩,過一些時候,當我差不多已經遺忘了原來的散文的時候,我又把它們重新還原。

我也把我摘錄的思想搞亂了,經過幾個星期以後,設法把它們用最好的次序排列起來,然後再把它們寫成完整的句子,拼成論文。這樣做是為了教我如何排列思想的方法,在復原後與原文比較時,我發現了許多缺點,就加以改正。

我用富蘭克林的方法,仿寫過龍應台的文章,有效果,但沒能堅持。下面是我的練習片段截圖。

反思原因,一是外物紛擾,自己毅力不足,二是該方法亦有弊端。練習者需先忘掉原文,再仿寫。而仿寫原文時,練習者不僅要思考怎麼寫,還要構思寫什麼。「怎麼寫」的任務壓過來,已是氣喘吁吁,現在又加上一座「寫什麼」的大山,真要不堪重負了。

況且,訓練者對文章議題的思考感觸,不同於原作者,寫出的內容也與原作不同。如此,原文的反饋功能便打了折扣。

富蘭克林的方法很好,但基礎差、毅力差的人恐難堅持。

富蘭克林是神人,憑直覺和個人經驗,設計出高效的練習法,而其中精髓卻暗合二十一世紀的認知學研究成果。但能突破歷史局限的奇才,畢竟是少數。陽志平老師走了另一條路,立足科學研究成果,手持刻意練習之劍,劈出道路。

這就是譯作練習法,一句話可以講清:翻譯《The Old Man and the Sea》原文,用余光中和張愛玲的譯文來修改。

這種方法,巧妙解決了富蘭克林方法難度較大不易堅持的問題。我目前就用這個方法練習,效果很不錯。踐行譯作練習法時,練習者只需要關心怎麼寫,不用在意寫什麼,製造了必要難度,也沒有過度遠離舒適區。 此外,我還在學習余光中的《翻譯乃大道》,總結寫作和翻譯的原則、模式。這可以幫助我深入理解余光中翻譯的《老人與海》,發現文字的用意,提高反饋的質量。


分步練習法是我的創意,無非是將一個高難度的問題分解,變成多個低難度的問題,分步演練精進。

起因也巧。我有個朋友想考研,英語是攔路虎,便來找我問主意。我循著應試的套路,為他指了一條路——練作文。朋友畢竟英語底子不好,為了降低練習難度,我為他設計了分布練習法。

拿到作文題目,先用中文寫一遍,重點掌握寫什麼,熟悉排篇布局的套路。寫完後用範文的中譯來修正習作。

將範文的中譯翻譯成英文,重點掌握怎麼用英文寫。用範文修正習作。

背誦好的範文。

教學相長,此言不虛。我對必要難度理解更深,必要難度不僅是難度係數不高,而且是難度種類不多。先練句法,再練篇章,各個擊破,一步一腳印,才能持續前進。

堅持,加油。GOOD LUCK : )

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歡迎預約認知寫作學第七期課程,一起探索人類心智之奇與文學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