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看水,賞景亦走心
壹陶然
語文·親子·教育
大山不語,卻道盡生命意義
1
沒更文的這幾天,陶子走入了山野,一路登山看水,感受風土人情。
穿越在青山綠水中,目之所及都是綠意蔥蔥。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每次,穿走在山路中,感受著大山的靜默,令人感覺其威嚴而又高大。同時,大山又是如此博愛,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能在其懷中自由生長。人類於地球,一草一木于山谷,這中間,有相似之處。
自小出生在海邊,但比起海的廣闊蔚藍,不知為何,陶子似乎更傾向於連綿起伏的青山。都說,在海洋面前,人會感到自身的渺小。山,亦如此。或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山,巍峨的體態中,更有一種「神秘」色彩,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在中國,但凡有點聲名的高山峻岭,都會與一個美麗奇幻的神話相關,或是與一位神人相連。這層神秘感更讓人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更重要的是,更讓人心生對於生命的敬畏!
2
相對歷史長河,人的生命個體是渺小而短暫的,相對連綿群山,草木的生命個體亦是如此。但,任何一種生命都有其「非凡」之處。高山壁立千仞,但岩縫中展出了花草樹木,使大山爆發出青蔥的生機。
瞧,群山連綿中,隱隱約約閃現著幾處房屋。一路隨行的朋友,都在驚嘆人的智慧與勤勞。貧瘠的山坡上可以開墾出錯落有致的梯田,種滿綠蔬甜果,岩壁上可以建造一棟棟堅固的樓房供幾代人生活。
渺小的人類,通過智慧與勞動,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強而又快樂地生活生存著。山裡的人們淳樸而又熱情,發自內心的質樸流露在一張張臉上。
濕潤多雨的山上,在飲食上一直沿襲著腌制的習慣,各種雞鴨魚肉都會用鹽腌制甚至是煙火熏烤過。比起新鮮的肉製品,這種腌製品外表都是發黃髮黑,但咬下一口,唇齒間就會流出一股香味,令人開胃。
配上一點曲調,山裡的人們就會載歌載舞,煩惱,似乎在他們字典中都是沒有這兩個字。或許,「心遠地自偏」,能有遠離塵世般的心境,或許就是大山賦予他們的,天地人合一。
3
群山連綿,雲霧繚繞,草木交錯有序。高山巍巍,清風徐徐,人類生存有道。
任何一個生命體,離開其他生命體都不能獨立存在。人,一撇一捺,也需互相依靠。所謂靠山吃山,但山裡的人,有一類從事的工作確實相當艱辛,就是那些抬轎子的「轎夫」或是背遊人的「背夫」。兩個轎夫一前一後,抬著一台轎子。
陶子對這些轎夫的勞作,除了同情之外,更多的是一種佩服。因為,轎夫之間只有「配合默契」才能確保乘客的安全,同時也能儘可能降低彼此的勞力。倘若前一個轎夫沒抬穩,後一個轎夫會撐不住;如果其中有個轎夫登上的節奏亂了,勢必影響另一個轎夫的節奏,那麼安全就沒有保障。這隻有在彼此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轎夫那一顛一顛的登山姿勢里,分明在述說著點滴。
群山中,有一些古老的建築,它們或矗立在山頂,或倚靠在岩壁中,或坐落在深谷中,在交通、設備不發達不完善的古代,靠什麼能使這些古建築屹立於歷史長河中不倒、讓後人們瞻仰呢?
大山不語,唯有淙淙泉水;大山靜默,卻分明已作注釋。
TAG:壹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