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決定是否處死呂布時,身旁明明站著郭嘉,為何偏要問劉備?
公元198年,曹操攜劉備一起攻打呂布據守的下邳,並將這位有著「飛將」稱號的絕世武將擒獲。在曹操面前,求生慾望頗強的呂布不斷地求情:「如果曹公得到我呂布,我便任你驅馳。明公帶步兵,我帶騎兵,何愁天下不定?」一向有愛才之名的曹操聽完後,表現出一副惜才的樣子,於是他詢問站在一旁的劉備:「你怎麼看?」
在呂布期待的目光中,劉備只是冷冷地說道:「不可!您沒有看到呂布侍奉丁建陽、董太師的後果嗎?」曹操一聽,感覺有理,於是派人將呂布縊殺而死。呂布臨死前大罵劉備:「大耳賊,果然不可信!」
合上史書,很多人恐怕有這種疑惑。在白門樓上,曹操身邊除了劉備,還站著郭嘉、劉曄等謀士。論智謀,劉備哪及得上這些「智多星」,然而曹操為何不問別人,偏偏要問劉備呢?
首先,在曹操心目中,呂布是絕對必死的。當時呂布雖然戰敗,卻殘部由在。雖然如今身陷囹圄,但是其野心昭然,難保他以後不會作亂,畢竟呂布曾多次背主,丁原、董卓都曾吃過虧,即使曹操自己也差點被呂布幹掉。當年曹操二次攻打陶謙,結果呂布在陳宮的勾引下,入據兗州,把曹操老巢掏了個底朝天。要不是曹操能幹,最後擊走了呂布,說不準早就退出漢末爭霸的舞台了。即使從私人恩怨上來說,曹操也是必殺的呂布的。然而,曹操為何還要在眾人面前惺惺作態,彷彿要留呂布一命呢?
這是因為呂布的殘部還在,呂布之所以能橫行天下,離不開張遼、高順、魏續、宋憲等虎將的支持。如果直接殺掉呂布,恐怕會寒了張遼等人的心,再想贏得他們的忠誠,恐怕很難了,畢竟呂布對張遼等人也是有恩情的。因此,曹操必須借一把刀,這把刀便是劉備。而讓劉備決定呂布的生死,至少有三點好處:
其一,劉備號稱「仁義」,清風滿天下。呂布雖然和劉備有過節,但也曾「轅門射戟」,保住了劉備一家老小的性命。可以說,呂布對劉備多少還是有恩的。如果劉備支持殺呂布,那麼「殺賢害才」「忘恩負義」的名聲就會由劉備來背,呂布部下只會將怒火轉向劉備。相比之下,曹操求賢若渴的面目就凸顯出來了。同時,劉備「仁義」的名聲也肯定受損,而這對於曹操是有好處的。
其二,詢問劉備是否殺呂布,可試探劉備的忠誠。曹操一向看人很准,劉備的梟雄之姿,他又如何看不出來。曹操問劉備,實際上就是給他給難題。若劉備說「留呂布一命」,那麼說明此人必有「不臣之心」,可當場以此理由將其誅殺;若劉備回答「殺呂布」,則說明他服從自己的領導,可留他一命。畢竟曹操還是很看重劉備才能的。
其三,曹操這樣做,實際也是為了籠絡劉備。曹營智士名將滿座,曹操皆不問,卻唯問劉使君。實際就是把劉備奉為上賓,讓他識時務,好安身立命。
劉備作為一個人精,當然能看清曹操的意圖。不過為了自己仁義的名聲,劉備絕不會直接說「殺呂布」,那樣顯得太小人了。於是他巧妙地說:「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話語中全無己見,只提世人皆知之事,似是「建議」,實為開脫,直接把道德包袱丟給呂布,又將呂布的生殺之權拋還給曹操。劉備勢單力孤,寄人籬下,他的這句建議可謂是不能再恰當。
呂溫侯一世英雄,卻在臨死前變成了曹操和劉備心理博弈的皮球,這也不能不說是種諷刺。
※母親被敵軍綁在城頭,將軍卻照樣攻城,曹操:此人是禽獸,不可用
TAG:陶陶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