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能救活多少人?
全文共 3277 字,閱讀時長約 9 分鐘
這是劉勝軍微財經的第 189 篇原創首發文章
如果一部電影能推動令人痛心疾首、慢如蝸牛的醫療改革,《我不是葯神》就真的成了葯神。
文|劉勝軍
1
病不起
7月 5 日上映,到 7 月 8 日 24 時累計票房收入達 13.33 億元 !譜寫這一新票房奇蹟的是小成本電影《我不是葯神》。
小成本、大票房,秘密唯有一個:戳中了群眾的淚點。
淚點 1:
對抗癌藥物的剛需驚人
據英國 LEK 諮詢公司介紹,中國是銷售額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去年銷售的藥物價值 1230 億美元。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 2017 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 429 萬,癌症死亡 281 萬例,相當於平均每天 1.2 萬人新患癌症、7700 人死於癌症。
淚點 2:
吃人的天價葯
《我不是葯神》中的台詞 「我吃了三年葯,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是無數病人的現實寫照。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原價是每支藥品 2.2 萬到 2.4 萬,談判後降到每支 7600 元一隻。(筆者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017 年公布了 36 種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後的價格談判結果,赫賽汀名列其中。)
《我不是葯神》里的「格列寧」的原型是印度製藥集團 NATCO 生產的能精準控制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藥」VEENAT 。相比瑞士諾華 2.5 萬元/瓶的格列衛, NATCO 的仿製葯價格僅有 980 元。格列衛誕生之後,慢粒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被提高到了 85% 以上,被視為史上最成功的白血病靶向藥物。
淚點 3:
國別差異
由於國內外在癌症治療療效和價格方面的差異,僅 2017 年中國到海外就醫的人數就已突破 60 萬人次,其中 80% 是癌症患者。
2
葯為何如此貴?
其實,天價葯的出現,並不能簡單歸結為醫藥公司心黑。
醫藥圈有句流行語:
靶向葯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葯了,第一顆葯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藥品的製造成本只是成本的小頭,大頭在研發。從研究開發到臨床試驗,再到上市審批,不僅耗時更加耗資。以格列衛為例,從發現靶點到獲批上市,耗時約 50 年,製藥企業研發投入超過 50 億美元。
因此,為了激勵醫藥公司研發新葯,必須有 20 年的專利保護期。問題是,專利保護也給了醫藥公司壟斷權,導致「天價葯」的出現。
如何在「專利保護」和「讓窮人看得起病」之間進行平衡,是世界級難題。
3
降價博弈
醫藥公司總是力圖維護高價。因此,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來壓低價格,就成為「救人」的必要之舉。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積極步驟:
?經過 2016 年和 2017 年兩輪國家醫保談判,赫賽汀、美羅華等 15 個臨床常用、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的癌症治療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一些藥品價格甚至被「腰斬」。
?從 2018 年 5 月 1 日起,28 類進口葯關稅降至零,其中包含了治療癌症的常用藥;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 3% 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這個規定,相當於葯價成本降低了近 20%。
?李克強總理在 2018 年 6 月 20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喊話:
抗癌藥是救命葯,不能稅降了價不降。
4
印度神葯
最近外交部發言人也「點評了」熱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
據我了解,中印雙方就推動印度藥品進入中國市場、開展中印醫藥產業對話交流合作進行著良好溝通。有關部門就開展中印雙邊醫藥貿易合作及促進擴大印度藥品進入中國市場等制定了具體措施。
以髒亂差刷新人類想像力的印度,為何能成為仿製葯的高地?
?仿製葯在印度藥品市場的佔比已經達到了 70% 左右。預計到 2020 年,印度仿製葯出口額將達到 400 億美元。
?印度生產了全球 20% 的仿製葯,印度藥品出口到 200 多個國家,甚至 60% 以上出口到歐美、日本等國,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藥品近 40% 來自印度。
印度仿製葯之所以能超越「印度神油」成為救命神葯,轉折點是 1970 年新的《專利法》,時任總理英吉拉·甘地對專利法進行了大膽修訂:
允許印度企業隨意仿製生產任意一種藥品,只要製藥工藝不太一樣就行。
印度甘地總理之所以如此霸氣,是因為民心所向。仿製葯不是假藥,療效有保證,但價格卻只有歐美原研葯的 20% - 40% ,甚至 10% 。據無國界醫生組織( MSF ) 2005 年的一份報告,印度的仿製葯讓艾滋病治療的費用從 1 萬美元降到 200 美元左右。
《專利法》頒布後的 30 多年間,印度製藥企業數量從 1970年的 2257 家增長到 2.3 萬家。
給印度「壯膽」的是美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不僅允許印度仿製葯在美使用,並且還為其提供快速批准通道。
北美市場上的仿製藥品接近 50% 都來自印度。通過美國 FDA 認可的印度藥廠生產成本比美國低 65% 。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個「度」。
?2006 年瑞士諾華因為格列衛的仿製而起訴印度政府
?已有 6 家印度製藥企業被美國FDA 列入了黑名單
5
中國仿製葯之殤
以仿製葯成本之低、中國市場需求之大,中國理應成為仿製葯大國。但令人冒汗的現實是:
?2009 年版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年鑒顯示,中國進入 WHO 採購目錄的仿製藥品種數量為 6 個,印度則是 194 個。
醫療研究領域的「任大炮」——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痛陳體制病因導致的「劣幣驅逐良幣」:
?強勢的公立醫院更喜歡高價葯。公立醫療機構掌握著 75% 以上的藥品零售,又受到各種價格管制,所以就通過藥品(耗材)的回扣和各種隱形返利(拖欠葯款等)實現壟斷利潤,也就是所謂的「以葯養醫」。在這種畸形模式的影響下,公立醫院及其醫生購銷藥品和耗材時,不僅考慮療效,更考慮返利和回扣多少。於是,價格越高的藥品和耗材返利越高,公立醫院的購銷量也就越大。
?公立醫院高價葯只佔其藥品採購品規的 20% 左右,但佔據其藥品銷售收入的 70% - 80% 。一個中等偏上發達水平縣級市的人民醫院竟然完全不採購普葯、全部使用高價葯,我一直納悶此市(縣)患者要裝 bility 到什麼程度才能形成這樣的用藥結構。
?政府一次次調整價格、開展新的藥品招標採購,但收效甚微。 每一次政府用行政命令試圖降葯價之後,公立醫院都會在一個季度左右迅速調整用藥結構:剔除降價葯,替換為高價葯。儘管表面看來是零差價,賣葯醫院還有 20% 左右的的利潤,醫生還有 30% 左右的回扣。醫院賣葯利潤主要是通過拖欠葯款形式實現的,還有強迫醫藥公司繳納保證金。牛不牛?
?最終的結果是,我國製藥企業的平均毛利高達 400% 以上,但凈利潤率僅在 13% 左右,大部分利潤都被營銷費用消耗了。
總結朱恆鵬教授的觀點,兩句大白話:
?天價藥費最大的獲益者不是製藥公司,而是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採購藥品,最關鍵指標不是價格而是「回扣空間」,導致回扣少的低價葯不受醫院歡迎
6
中國應該怎麼辦?
中國人口佔全球不到 20% ,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2012 年中國大陸癌症新增病例( 306.5 萬)佔全球的22%;中國因癌症死亡人數( 220.6 萬)佔全球27%。這一現實不僅威脅著千千萬萬家庭的幸福,更會加重國家醫療負擔,成為經濟轉型的重大障礙。
但面對殘酷的現實,政府不能再有絲毫猶豫。筆者建議:
?以堅定的毅力推動「環保執法常態化」,大幅度提高環境污染企業的成本。在致癌因素中,環境污染是最大殺手。根據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世界經濟論壇合作的《 2018 年環境績效指數(2018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報告,中國的空氣質量排名僅超過了印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在 180 個國家和地區中列第 177 位
?中國應借鑒美國 FDA 經驗,為印度仿製葯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
?考慮到現實國情和癌症高發的危局,中國應借鑒印度 1970 年專利法,對於抗癌等「救命葯」允許本土企業進行「仿製」
?中國應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醫院去行政化」,大力發展民營醫院、分級診療,改善「供給側的有效競爭」,推動公立醫院擺脫「以葯養醫」的畸形體制,從體制根源上消滅藥品回扣
------------------ END -----------------
TAG:劉勝軍微財經 |